王琼,女,45岁,一年前开始出现情绪忽高忽低的变化,开心时觉得自己的状态良好、效率特高,计划多、想法多、动力足、精力旺盛、特别乐观。而心情恶劣时,她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持续的悲伤、焦虑和空虚怎么也睡不够。这种喜怒反复发作的情况已经四五次了。就医后医生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一般双相障碍从发病到最终确诊,大约要经历10年的时间,平均是6—7年。双相障碍多数是因抑郁被发现的,尽管很多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出现情绪忽高忽低的变化,但人们对患者高兴的情绪、兴奋过头的症兆很少注意,而由于抑郁症突出人们的重视程度较高,容易以抑郁症求诊。在诊断中,通常患者要有3次以上的连续发作,才能够诊断为双相障碍,给漏诊造成了客观的理由。 双相障碍的发病原因 双相情感障碍是比较常见的,只是常常被忽略掉而已。这需要医生特别仔细地了解病史和疾病特点。双相障碍患者一生的19%都处在不同的情绪波动中,复发率更高。双相情感障碍自杀成功率远远高于普通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有10%—20%的人死于自杀。患者如躁狂症发作时,患者常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至会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 双相情感障碍也并非“一无是处” 许多名人、怪杰大都有情感大起大落的心理障碍,有时会给人带来很多宝贵的冲动性灵感。当人处在轻躁狂状态时,他的创造力被极大地激发、可达到颠峰状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荷兰画家梵高、美国作家海明威,他们创作的高峰之作大多是在轻躁狂的发作时期,而都以自杀结束了生命。在心理门诊中,双相障碍患者往往“爱折腾”,喜欢搬家,爱跳槽,爱换伴侣,离婚率高。重度双相情感障碍应及早、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