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东原是国民党军统局热察站少将副站长 热察特别站成立始末和马汗三之死 康健东 解放前,国民党军统在察哈尔省设有省站,张文蔚为站长;在热河省承德亦设有省站,龙超为站长,宗化民(宗化民是河北怀安人,毕业于察哈尔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张季春的学生,后在北平教书。1939年9月,经张季春介绍,宗化民进入兰训班受训)为副站长,后改徐某为站长。
一九四七年七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而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至此国内革命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蒋介石为了作最后的挣扎,除了调遣军队继续向解放区进攻外,还加紧了在全国的特务布置工作。由原军统改组的国家保密局成立了全国特务布置组,保密局人事处长赵建侯兼任组长。他们妄想以多方面的特务活动打击进步力量,继续发挥军统特务的作用,以显示国民党的威力。热、察两省原虽有特务站,当时又决定成立热察特别站并委派李英为站长,就是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成立热察特别站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九四七年秋季,李英的公开身份是“国防部”直属步兵独立第一团少将团长,驻河南省辉县,担任“剿共”第一线任务。实际上(秘密身份)他是保密局直属少将通讯员,负责搜集豫北解放区军事情报的。一九四七年约八、九月间的一天,李英突然接到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的一封电报。电报让李英把部队交给三十一集团军,由该集团军总司命王仲廉派人指挥(王仲廉当时是豫北“剿共”最高指挥官),即刻到南京,另有任用。李英当时莫明其妙,不愿只身前去(因为文化低不会写东西),遂邀同三十一集团军随军组(保密局随军特务组)组长王祯祥(字瑞轩,化名鲁风,系山东省汉上县人)一同前往。 李到达南京后,住在花牌楼安乐酒店。当晚即和保密局长毛人凤联系,因毛不在局里,只好与人事处长赵建侯(赵建侯,河北省沧县人。兼全国特务布置组组长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后任台湾国家安全局少将专员)、情报处长叶翔之(叶翔之(1912—2001),浙江余杭县人。早年东渡日本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从事国民党军队党务及政训工作。曾任中央第二组主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退役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联系。见到他们后,李英问赵建侯:“叫我回南京有什么事?”赵说:“打算让你回到热河省和察哈尔省去组织武装特务。” 第二天早上,李英偕同王瑞轩正准备到明瓦廊保密局去见毛人凤时,毛人凤却先来安乐酒店找李英。毛一到屋里就说“空气不好”,便将窗户打开。然后说明这次打算调李英到国防部服务。请李回到热察去,用热河察哈尔站名义去活动,任务是组织武装特务。关于人事问题,当时决定:保密局不派特务人员,所需用的特务人员完全由李选其旧部军官充任。 毛人凤之所以选派李英回到热察去是因为:1、李英是热河省丰宁县大阁镇人,早年当过土匪。在华北汉奸军队里当过“剿共军”上将司令,又是蒋介石曲线救国的冀察战区挺进军第一路总指挥。2、李在家乡丰宁县及热河省军政单位中是有名的反共反人民的专家,毛认为他有号召能力。在李英离开南京时,毛人凤又批准给李英美式左轮手枪二十支,并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北平特务站站长乔家才,叫他随时协助李英工作。另一封给北平南池子段库二号华北电讯总台,指示他们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拨给小型电台和电务人员。临行前毛再三鼓励李英,并大大夸赞了李在抗战时期曲线救国的成绩。李也高兴地表示:“决不辜负局长的提拔和爱护,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毛最后说:“工作上、生活上如有困难,随时来电,我们尽力帮助解决。” 李英回到北平后,即忙于召集其热河同乡和旧部。其族叔李墨林、族弟李海峰、妹夫黄文杰、盟侄梁世勋、梁世琦、旧部阎德琦、林树藩、宋介夫、同乡赵时敏、高正肃、吕承乾、吕承藩等二十多人于同年十月间在北平地安门里米粮库十八号成立热河省察哈尔省站部。李英对这些人说:“我们这个站与别的站任务不同的地方就是以建立武装为主,以搜集共军军事情报为辅。对热察地方武装力量要重视。特别要学河南豫西民团,多组织像别庭芳(恶霸地主)那样的人。不让共产党在整个县里活动,消灭村干部,使整个县里无法发展民兵,让共产党领导的正规军无法补充。我们要做十三军(热河驻军)石觉部的有力外围,有力支柱。”李英还表示愿意与那些过去在地方上有一套反共主张又能联络反动武装的人合作,纠集反动势力。当时李英还得意地讲了受到毛人凤称赞夸奖的事。 到一九四八年初,所选充当热河察哈尔省站的特务人员已确定。随即拟出布置计划向南京保密局长毛人凤请示:省站暂设三个组,一个是察北多伦组,一个是热河承德组,一个是察北流动组,并请加派电务人员。不久即被批准,同时派来左荫棠为站部付站长兼任省站电台支台长(兼华北电讯总台中校领班)。派来报务员三人,到达各组后一般称为分台长。随后多伦组长阎宝琦(别号慕韩,陕西商县人,成都中央军校第十六期第一总队炮兵大队第二队毕业),察北流动组组长景香远(字桂森)、副组长牛锐,热河组长吕承乾、副组长黄文杰各偕带报务员相继出发到达指定地点后,开始秘密活动发展新的特务。 一九四八年四月间,多伦组正在开展特务活动的时侯,多伦解放了。多伦组特务人员、电台均不知下落(到北平解放时尚无消息)。察北流动组发展了武装特务,成立了游击小组。一九四八年七月初,该组特务郭青山在察北沽源一带因抢劫内蒙阿王一喜的小金佛(又说小金骆驼)被阿王跟踪至沽源县他们的住处。阿王向当地驻军傅作义部告发,当即将组长景香远等一同扣押。沽源县警察局将电台封闭,并将持枪抢劫的特务郭青山枪毙(景香远等一直到北平解放时尚押在北平监狱中)。 热河特务组也在组内成立了游击小组。以副组长黄文杰为游击小组长带领高正肃、赵时敏、解筱珊(热河省滦平县一个大乡长)等在承德建立特务组,搜集热北解放区军事情报。开始时利用十三军电台收获情报。后来解筱珊、杜某与滦平县大乡长联络后发展了武装特务,并由黄文杰带领解筱珊、杜某等回到北平站部向李英禀报,领取了电台。随后又和报务员刘某约定在一九四八年七月间由北平回热河承德。返回途中因天晚宿于密云县境内石匣镇旅店。夜间,忽然听到枪声,黄文杰从床上爬起到街上探听消息,方知石匣镇在夜间已被解放军解放了。于是黄文杰等即将电台丢到一边,同时烧毁密码电本,向外边跑去。在村头被俘后,因他们均是商人打扮,以做买卖为名,没有被怀疑。解放军将他们带到滦平县改造两个星期后,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家生产。谁知他们不但未回家,也未回北平向站部禀报,反而持解放军给的证件徒步到承德,在滦平到承德北一带搜集解放军军事情报,继续作恶。 我原来是在沈阳四十九军工作,因和李英私人关系比较好,由李英向国防部保密局保荐将我原级原薪调到热察特别站充任副站长,我于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三日到达该站。根据当时的形势,我即向李英建议应将站部由北平推进到察省张家口或者推进到热河承德,以便就近督促加强特务工作,并拟定一个挺进计划,向南京保密局请示。不久即被批准,保密局指示,除在热河省察哈尔省搜集解放军的军事情报外,尽量发展武装特务。还电请热河主席孙渡帮助以热河省义勇队的名义在当地发展联络新的武装特务。而且要向外蒙(指蒙古人民共和国)边境发展,搜集有关苏联情况。关于中共和他领导的武装部队的材料以及各民主党派的材料,保密局主管部门更是特别需要。 另外,李英有一个朋友陈某,充任过兴安省副站长。他介绍来一个姓孙的(回族)。因为孙某的岳父常到内外蒙交界处经商,以贩卖牛羊为生,常住在乌珠穆琴。李英认为这是特务活动的好地方,于是保荐孙某在乌珠穆琴成立一个特务组。准备利用其岳父身份搜集一些内蒙解放区的军事情报。于一九四八年七月将乌珠穆琴建组计划和人事组织向南京保密局呈报,尚未批复,热察特别站便于一九四八年八月二日奉局长毛人凤手命撤消了。 我认为热察站被撤消的原因主要是:1、李英站部设在北平而不设在张家口和承德。2,武装特务未组织起来,反而到处搔扰抢劫,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而当地的机关单位对这些特务没有办法,只是敬而远之。3,多伦解放,多伦组的人员和电台下落不明;察北流动组的人员和电台被傅作义部扣押;承德组的人员在承德解放时被捕,后虽被释放,但电台已损失。因此热察特别站已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另外毛人凤在一九四八年七月三十日到北平视察时,听华北总部第二处处长史泓(军统原五原办事处主任)禀报说,傅先生(傅作义)对军统人员在察北抢劫非常不满,因此毛决定撤销此站。 下边我再把马汗三被捕的情况谈一谈。 马汗山在军统特务中是以老牌特务自居的。戴笠死后,毛人凤接任局长,而马汗三认为他没有才能,不服气。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寇投降后,马汗三即由重庆率领大小特务先后几批飞到北平劫收人民的胜利果实。 马汗三个性乖僻、独断专行、骄傲自大,对军统上层不买账。马汗三到达北平时,蒋介石的军队还未到达北平。北平市的治安工作已由蒋介石电令汉奸总司令杜锡钧、门致中等负责维持,要求要确保城池,不准让共产党接收。这些来往电报均是由马汗三经手转发。所以当时马汗三的身份骤然提高。据军统北平特务组长曲福乐对我说,在抗战时北平共有六个特务组。日寇投降前,另外五个组的电台都发生了故障,只有曲福乐组的电台和重庆通报。后来蒋介石给北平汉奸、军政界的电报、电令都是由曲福乐组电台收发的,所以对马汗三这时期的情况很了解。汉奸北平市长许修直(许修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曾任教于苏州私立法政学堂、浙江官立法政学校、北平中国大学等校,并担任过浙江高等审判厅推事兼代理厅长、北平大理院推事等职。1927年起,任南京国民政府上海特别市法制室主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轮船招商局监督,交通部参事、秘书长,中央古物管理委员会主席委员等。1935年,出任内政部常务次长。抗日战争期间降日,历任伪华北新民会厚生部部长、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调查处处长、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司法行政部部长、汪精卫政权的北平市市长。1954年在北京去世)给马汗三的金镯、金条,都用非常雅致的小木匣盛放。蒋介石委任杜锡钧(杜锡钧(1895年—1951年) 河北故城前香坊村人。日军扶植下的华北治安军总司令,。汪伪皇协军上将。吴佩孚失势后,杜下野,隐居天津。1940年(民国29年)3月,杜锡钧参加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任华北政务委员会治安总署署长。1943年(民国32年)3月,他兼任河北省长。11月,伴随华北政务委员会的改组,他改任绥靖总署署长。1944年(民国33年),他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5年(民国34年)2月他离任河北省省长,3月他离任绥靖总署署长,只担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日本投降后隐居于天津。1951年镇压反革命时被人民政府处决)、门致中(门致中(1889—1951),字清源,吉林省人,西北军将领,宁夏省主席,1940年汪精卫的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门致中参加,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年,接替杜锡钧就任华北政务委员会治安总署督办兼华北治安军总司令。指挥伪治安军配合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围剿抗日武装力量,1945年3月,任华北政务委员会绥靖总署督办,同时晋升为汪伪政权上将。汪精卫政权倒台后,门致中复归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任华北先遣军第9路总司令。1946年迁居香港,1951年因患脑溢血病死)为华北先遣军总司令的电报发来后,他们都给马汗三不少金条和贵重的名人古画、古董,物品不计其数。马汗三也趁机大肆劫收金、银、珠宝、玉器,大发横财。 马汗三住在北平市东市五条最好的一个大院里(听说是汉奸王某住宅)豪华阔绰。 熊斌接任北平市长后,马汗三充任民政局长,以军统特务老前辈自居。他又伙同军统北平站站长乔家才、秘书刘玉珠等组织“建国力行社”,从军统北平市各公密单位中吸收社员,作为“建国力行社”的基础,以此发展社员,排挤军统势力。马汗三号召北方人士大团结。当时他的特务组织的基本成员已发展到三五百人了。马汗三还暗中指示北平市民政局兵役科长李效愚向外宣传:要用三个月时间打倒军统在华北势力。这就是马汗三、乔家才、刘玉珠、李效愚等被捕的主要原因。另外因为:戴笠死后,毛人凤接任军统局长。每次召开会议时,马汗三对毛人凤和各处处长都是不加理睬,自高自大。听当时军统住天津、北平秘密督查宗化民对我说,有一次马汗三到南京开会,军统局军法处长李希臣请马汗三再来南京时在北平玻璃厂代买些名人字画,而马却置之不理,致使军法处长李希臣不满。当马汗三率特务接收北平以后,各方面舆论都对马汗三的贪污行为气愤已极。后来毛人凤到北平查办马汗三,了解他贪污情况时,马又理直气壮,满不在乎,认为毛人凤不会对他怎么样。不料毛人凤以整顿军统特务纪律为由,没有宣传马汗三秘密成立小集团特务组织事,而只以马有贪污行为逮捕了他。实际上这里含着私人成分,毛借机杀死马汗三而痛快。一九四八年七月三十日晚,马汗三、乔家才、刘玉珠、李效愚被逮捕解送南京。马汗三(马汉三(1906—1948),早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后投靠蒋介石,加入军统组织。历任军统局华北实验区区长,军统局北平办事处处长、国民党北平行辕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平市民政局局长等职)、刘玉珠(刘玉珠(1910—1948,又名刘贵清)实有其人,是男性,在重庆就是马的秘书,当时已近40岁,1948年在南京与马一起被蒋介石处死,葬于京西万安公墓。其妻子崔女士文革后去世,其女曾任苏州市民革委员,现客居美国。1946年3月17日刘玉珠以军统局华北督导员身份,借口登机检查“安全”,预放一颗高爆力定时炸弹。下午1时零6分,飞机到达南京上空。1时13分,炸弹爆炸,飞机坠落于南京江宁板桥镇戴山。机上人员戴笠以下13人全部遇难。各报刊载戴笠遇难消息,以飞机失事定调。1948年,马汉三、刘玉珠等被蒋介石以贪污罪等处决。)被枪毙。乔家才(保密局北平站站长)被判无期徒刑,李效愚(原北平站书记员,北平市民政局兵役科长)被判有期徒刑。 ========
内乡怪杰别庭芳 别廷芳(1883-1940年),字香斋,原内乡县丹水镇张堂村(今西峡县阳城乡)人,他出生于小绅士家庭,9岁入私塾,19岁因父病故而辍学。退学后,广结伙伴,常邀人游荡狩猎,练得一手好枪法,处事心狠手辣,村人莫不畏服。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盗匪遍地,民不聊生,为保一方平安,别庭芳被民众推举,立禁自卫。在与土匪的战斗中逐步壮大。一九二二年已拥兵八百余,受商会邀请进驻县城,自任营长,时四十岁。在后来的数年中剿灭悍匪无数,兵力日益壮大。一九二六年任内乡县民团司令。 别廷芳从1928年以后的十年中逐步完善了以“自卫、自治、自养”为内容的乡村自治措施,设立军官学校和军官教导团,培养连排长和营团长。设立公文讲习所,培养文职人员。城立乡村示范学校,邀请留美博士张含清,路一羽来内乡讲学,培训教师500多人。 在政治上实行严密的保甲制度。全县实行十户一甲,设甲长;十甲一保,设保长;十保一联保,设联保主任;联保以上设区,各区成立“调解委员会”,处理地方事务。为防止外地人入境,民国20年(1931年),又颁发了五证,即出门证、迁移证、乞丐证、小贩证、通行证,作为保甲制度的补充办法,严加对平民及游民的管制和约束。 他实行乱世用重典的方针,对于盗匪杀无赦!地方恶棍,拐卖人口者也格杀勿论。甚至小偷小摸让他遇见也在劫难逃。正是他这铁血统治,将内乡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在教育上,他禁止青年到外地求学,没收庙产祠产,用这些房产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培养拥护他的“人才”。他所兴办的中医学校为内乡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 在经济上,别廷芳推行植树造林,治河改地。自民国18年(1929年)开始,就邀请具有科学技术知识和多年植桑经验的陈风梧指导植树造林。修筑渠堤145道。别还创办了小型水力发电、丝绸、玻璃、造纸、铸锅、酿酒等厂。推行禁止“大烟、纸烟、洋靛、洋货、赌博”五大禁令。当年的植树造林成效显著,河道两岸,绿荫蔽日,山坡丘陵,树木覆盖,直到五八年大炼钢铁才被毁坏殆尽。不少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 为了维护地方统治,他无情地消灭一切敢于向他挑战的势力,他曾经下令杀害了共产党内乡县委书记马华敏,捕杀了企图策动民团叛变的几个共产党人。虽然如此,他却拥护共产党倡议的二五减租,联合抗日。曾应新四军竹沟办事处之邀,别派一团兵力进驻竹沟附近 一九三九年日军入侵宛东,新野、唐河两县先后失陷,别庭芳抽调民团7000多人,亲赴前线指挥 一九四零年2月2日,赴洛阳参加军事会议,一战区司令卫立煌欲削弱其兵权,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又对其进行攻击,他羞愤交加,抱病返回,病情日益加重,医效甚微, 心系抗日,含恨而逝,终年58岁。 别庭芳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嫖娼,,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可称为官之楷模! 由他筹资修建的内乡湍河钢筋水泥大桥如今仍然巍然屹立着,人们称它为别公桥。它不仅联系了东西交通,而且让人们缅怀那位让内乡县由乱入治的人物。
乔家才,毕生主持正义,秉性刚烈,疾恶如仇,奉公廉洁,一心为公,舍己为人,高风亮节,威武不屈,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了终身! 折叠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南京第一总队(1928年4月23日至1929年5月15日)
入伍生:1926.8.1考入第六期,4000多人 2个团,第一团,第三营,11连 ; 军官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同学录,第一总队,步兵第二大队,第八中队。 乔家才,字华塘,1906年4月3日出生在山西交城义望。他从小聪慧,好学, 5岁时即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6岁入村里私塾读书,14岁娶交城郑村郭同梅为妻,16岁入交城县立高小学习,连续三年全校第一。一生成就,受益于王槐卿老师教导,18岁考入太原平民中学,该校是由北京大学毕业的山西籍国民党同志所创办。因此,有机会认真阅读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对国民革命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于1924年冬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次年他受命负责秘密组织了国民党交城县党部,发展了常芝青等很多家乡的进步青年。1926年21岁时,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他决定违背家父的意志,不去留洋,也不去经营祖业,而是报考了黄埔军校(第六期),与罗瑞卿同志是住在同一床上下铺的同班同学。从此,他弃家从军,弃文从武,走上了为复兴中华民族而奋斗终身之路。他将自己的名字“财”改为“才”,以表参加革命的决心。 晚年勤于写作,撰写了《浩然集》《关山烟尘记》《六十年落花梦》等多部著作。 在台湾,身为资深国大代表的他,参加了退休前最后一届“国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代表们一致选举他就任为大会主席团主席。 1994年5月21日夜,乔家才在台北,无疾而终,在临终当日,接待好友畅叙,欣然亲自送客,未有倦容,深夜溘逝。享年90岁。 1939年,抗日组织遭敌人破坏,日寇追捕乔家才未遂,派汉奸长期留守北平家中,守株待兔,并将其妻押往沙滩北大红楼地下室日本宪兵队,施以酷刑,妻受尽折磨,竭近死亡。
1940年在重庆任督查室主任。 1941年在太行山抗日,打游击,任27军军长范汉杰的高参,军统少将晋东南站站长。在太行山抗日两年中,晋东南站由原来的11人发展到100多人;炸毁敌人碉堡,卡车,火车,桥梁,煤井,焚烧仓库,打死日寇,缴获枪支弹药,割获电话线等各种各样的战利品。年终评比晋东南站获得第一名。 1943年在西安,任国民政府陕西缉私处处长。缉私处是杜绝走私,增加税收的机构。在他任职期间税收增加近十倍,有力地支持了抗战所需经费,同时,打倒了一个大贪官。 1944年在洛阳,任军统局华北办事处主任;第一战区晋冀豫边区党政军工作总队队长,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 1945年,任中美合作所陕坝第四训练班副主任;中央警官学校北平特警班副主任。 1946年,抗战胜利后,任山西肃奸专员。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他筹资30两黄金,并致函在交城县的丁效禹先生,请他用此款建立交城中学,为建交城中学立下首倡之功。现在交城中学已是山西省的重点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 1947年赴美考察,一年后回国,担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长,并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山西交城的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国民大会。 1948年7月1日,在北平遭保密局局长毛人凤陷害,逮捕入狱,家被抄,以无期徒刑的名义押解台湾。从此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在台湾继续坐牢,坐的是黑牢;即不允许任何人探监,与世隔绝。入狱前曾是健康的壮年,九年的牢狱已折磨的眼花耳聋头发白,行走不便,成了花甲老人。在狱中为了记载真实的事件,让世人知道中华儿女为民族国家的存亡而战所做出的献身,为历史作证,在没有笔墨、纸张等非常艰难的情形下,撰写了抗日回忆录《关山烟尘记》。香港私立美江大学,确认此书乃最佳报道文学,特授予乔家才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57年,毛人凤患癌症,数次开刀终死。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就是害人的下场。毛人凤死了,乔家才无罪出狱。出狱后的数月中,每日都有好友及其学生宴请,大家为他鸣冤,为他祝贺,充分体现出其威望。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乔家才托在美国的朋友回大陆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经过三个春秋,方才找到。此时,妻子郭同梅已于1966年9月19日文革初期被逼含冤而死! 1981年至1987年间,乔家才四次分别与六弟、儿女、女婿、外孙女、外孙、团聚在香港。 1991年7月1日,他选择了难忘的这一天,经过40年磨难,终于回到北京。在北京,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的欢迎与接见,并在北京的钓鱼台宴请全家,在宴会上,他说:“我为复兴中华民族参加了革命。然而,毛人凤陷害我,使我妻离子散,蒙冤受难。今天,我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看到四个儿女及其家人,他们事业有成,…都立足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我心足矣!我一生最愧疚的,是未尽到丈夫的责任及对子女的教养,反使他们受我之累,担惊受怕,贫苦交加,历尽千辛万苦,艰苦挣扎。今天,他们的生活好了,我十分欣慰”。在北京住一个月,感慨万千。回台湾之后写了《北京来去》,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积极促进海峡两岸三通,祖国统一,以造福于民。 但此次未能达成他为家乡兴修水利的多年夙愿。 由于个性耿直,诚实差点被毛人凤杀了。但蒋介石留下了他因为说他贪污不可能。另外念及黄埔军校的同学,于是保留性命,以无期徒刑之名义押解台湾,9年的牢狱,没有开庭审理的冤案 |
|
来自: 屋檐下过客 > 《军统康建东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