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克里姆林宫,又去了凯旋门、二战胜利广场(公园)和新圣女公墓。 这座凯旋门高28米,基座上竖立着6组12根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站立着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墙壁上是反映俄军同法军作战的浮雕。门顶部安放着6匹背生双翅马拉着的凯旋车,车里坐着胜利女神,右手高擎着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处。武士手执利剑,或月桂花环和橄榄枝,象征胜利和平。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仑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1812年,拿破仑率领64万大军攻进莫斯科,并放火烧毁城池。莫斯科军民在拿破伦抵达前实施了坚壁清野,让拿破仑大军欣欣而来,无功而退,并在拿破仑撤离途中频频予以狙击,加之天寒地冻,粮草不继,让拿破仑吃尽了苦头,导致伤亡惨重。 1814年,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俄军将士从西欧远征归来,莫斯科人在特维尔关卡建立了一个木制凯旋门。1826年该凯旋门因木头腐朽而倒塌。经商议,决定用石头原料重建一个凯旋门。几经周折,于1829年8月17日正式动工,1834年9月20日建成。 1936年苏维埃政府决定规划白俄罗斯车站附近的广场,将凯旋门等建筑推倒。大量的凯旋门雕刻装饰品被保存到了舒塞夫建筑博物馆中。 1966年,莫斯科劳动代表大会决定在新的地址上重建凯旋门。1968年11月6日,新的凯旋门在新的地址繁忙大街中央再次被建立起来。 凯旋门 二战胜利广场(公园)建于1995年5月,是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修建的。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胜利女神纪念碑,高141.8米,象征卫国战争1,418个战斗的日日夜夜。 胜利广场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是自费项目,许多俄罗斯名人都长眠于此。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名人生前都会找到自己最中意的雕塑家,为自己雕刻一尊最能体现本人历史价值的作品。所以我们欣然前往。 公墓始建于16世纪,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据说,当时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在这里被囚并葬身于此。到19世纪,新圣女公墓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 该公墓占地7.5公顷,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这里有著名文学家普希金,作家果戈理、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播音员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飞机设计师安德烈·图波列夫、瓦维洛夫,政治家米高扬、波德戈尔内、叶利钦等。 乌兰诺娃(1910.1.10—1998.3.21),著名芭蕾舞演员。墓碑是一块洁白的大理石,她优美的舞姿永远留在了像幕布一样的碑刻上,让世人无法忘记。 乌兰诺娃墓 夏里亚宾(1873-1938),俄国男低音歌唱家,被誉为世界低音之王。雕像姿态是当年著名画家列宾为他画的肖像。 夏里亚宾墓 尼库林(1921.12.18—1997.8.21),莫斯科大马戏创始人、人民艺术家。他坐在一片松林中,眼睛看着他前面卧着的他忠实的朋友,那只聪明的狗。 尼库林墓 图波列夫(1888.11.11—1972.12.23),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科学院院士、空军中将。他曾带领设计了许多著名的飞机项目,如图-95、图-22等。 图波列夫墓 叶利钦(1931.2.1—2007.4.23),首任俄罗斯总统。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最大的加盟共和国苏维埃俄国独立后改国名为俄罗斯联邦,随之国旗改为三色旗。 叶利钦墓 赫鲁晓夫(1894.4.17—1971.9.11),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墓碑由黑白两色花岗石几何交叉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的个性和世人对他毁誉参半的总体评价。 赫鲁晓夫墓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被永远地定格在了这块石板上。他的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着远方。墓碑下面还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奥斯特洛夫斯基墓 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影响了无数的中国青年。小说中的原型卓娅、舒拉,以及小说作者,两位小英雄的母亲都安葬在这里。卓娅塑像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年仅17岁的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写照。 卓娅墓 戈尔巴乔夫,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夫人去世了但他还在,不过也为他身后留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戈尔巴乔夫墓(预留) 在这个墓园里,还有一位名人值得一提,中国人——王明。王明(1904—1974),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产国际的宠儿。全国解放后,长期留居苏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