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学论,因矛盾的特殊性而致事物各具特点,百态千姿。一方一地,亦因自然地理域情相异而有自己不同的风物人文,地域特色。 若问,云阳老县城的特色是什么? 坡陡,屋陋,街窄,路挤,尘多,靠山,临水等等,随便可以说一大堆。 但是,包括祖辈世居汤口的老城关,似乎都忘了云阳老城还有另一个稀奇古怪的特色,那就是从后坡下河坝要登梯子,爬上坡。 众所周知,云阳地处川鄂交界的大山深谷,老县城依五峰山势筑于长江与汤溪交汇处,南临大江,北靠青山,东西两端都是河槽。整个县城坐落在山麓水岸,且坡大势陡,南北向非上即下,找不出平顺的地方。 更确切地说,南向北,从河坝到后破,非爬坡上坎不可;北往南,从后坡到河坝,一溜的下坡顺脚路。 过去,有人曾说,老成都一展平阳,想走步上坡都不行,那是因为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优越的地理条件所致;同样的道理,在云阳老县城,你从五峰岭到沙湾河坝,想走步上坡也不得行,那时因为云阳特殊的山地条件所致。 事情果真如此吗?非、否、错、谬也。从后坡下行河坝还有两处上坡梯子路。 一处是广场下大梯子巷,从广场公路入口,就要爬五步梯子,然后才是政府宿舍、农机公司、新华书店到县府街;一处是大东门内侧到医药公司城边街,也要爬三步梯子,然后才是医药公司、糖酒公司后门到小东门东城边街。 本来,一个小小县城,地无三尺平,下坡当中间夹几步上坡梯子,何足道哉?况云阳老县城一没“两岸猿声啼不住”之奇,二无“畏途巉岩不可攀”之险,岂够一绝? 但吾祖先民在如此险山恶水之间结市而居,繁衍传世,特别是自梅宁知县于明正德年间弃栅筑砖城至今已500年整,其间多少人或负重或悠闲,或呻吟或嘻笑在这下坡中的上坡?这苍桑的岁月,厚重的历史,当是每一个云阳人,特别是云阳城关人及其后嗣所永远不能忘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