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屋顶的樱园跟英姐吃饭,严格来说是英姐喝酒我吃菜,英姐举着酒杯敬我和我老公时说:“我原本以为你应该会找个年龄比较大的男人,没想到你老公这么年轻,看来我还不够了解你。” 其实英姐说了一句好多人都想说而没说的话。而她不仅说了,还说得直接又诚实。
面对这么直接的话,我老公也总是直言不讳且坦率的回答:“我这辈子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找了她当老婆,尤琳特别好特别优秀,如果没有她,我不会是今天的我。”
07年《穿Prada的恶魔》上映。 那一年,我们还没有结婚。 那一年,我还是一个会因为他人几句话就不开心的人。 他指着片中的梅丽尔跟我说:“你应该成为这种女人。” 当时我有点惊讶:“你希望我成为一个女强人吗?” “女强人有什么不好?”他跟我说,“至少不需要害怕成为女强人。”
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段对话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直到后来我才在这段自由轻松又信任的关系里感到,他从未用任何传统的定义去界定过我。他不需要我是傻白甜,他也不需要我是小媳妇,他不需要我百依百顺,他也不需要男强女弱式的自尊。
他当然也不算是一个传统评价标准中的成熟男人。 相比人们对成熟男人的印象:沉着稳定、喜怒不形于色,与我同年的他言语和情绪都太过于直接。我倒更像是那个情绪克制、言语内敛的人。 他跟我的兴趣爱好也大相径庭,他爱好运动我爱好文艺,他看《马大帅》,我看《甄嬛传》,我聊纪伯伦,他聊张伯伦。 我们俩实在是有太多不符合常理和传统观念的地方。我们俩都是彼此的初恋,毫不匹配相融,毫不老道成熟,居然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 于是很多人好奇,你的择偶观有什么秘密吗?
我多次试图回答,却还是不知道怎么说。 可一年又一年的过去,我渐渐觉得,其实我已经不必为此去解读什么。我的生活本身就是答案。 如果没有他,我不会是今天的我。 我可能没那么容易活出我自己。 我可能不会对我的人生如此拥有信念与底气。 他当然不是傻子,他自然也知道传统的目光是如何看待我们。可是正如他所说:“你为什么要在乎那些无关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的话都不重要,我只在乎一个人的声音,那就是你的。”
为什么会和这个人在一起呢? 他是我打心眼里羡慕的那个人。正如他欣赏和赞许我,其实我也一直欣赏和赞许他。而我还没有他清晰和勇敢,敢直白的表达。 他在爱里比我有安全感多了,这份强大稀有而珍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