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腹寒痛药 1.5—9g辛、甘,温。 桂枝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本品辛温,可助阳通脉,治疗阳虚阴盛,经脉不通的多种 疼痛证。心悸胸痹,脘腹冷痛 2~5g辛,温。有小毒。 细辛 归肺、肾、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本品辛温走窜,散表里寒邪以温经,活血通脉以止痛。手足厥寒、蛔厥腹痛 3—9g辛,微温。 生姜 归肺、脾、胃经。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毒。 本品温中焦,理胃气,善治各种原因腹痛呕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 3—6g辛,温。 草果 归脾、胃经。 (功效] 燥湿散寒,除痰截疟。 草果尚有温化湿浊,消食化积之功。寒湿内聚、食积腹满 3—15g辛、甘,热;有毒。 附子 归心、肾、脾经。(功效)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本品味辛甘性热,能补肾火而助肾阳,又能温脾阳,故可用治虚寒腹痛 2—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l一2g辛、甘,热。 肉桂 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去痼冷沉寒。 治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 3一lOg辛,热。 干姜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本品辛热燥烈,主人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治腹痛 1.5—6g辛,温。 丁香 归脾、胃、肾经。 (功效]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本品能温中散寒止痛,胃寒脘腹冷痛 2—4g研末服,每次0.5一1g。辛,热。 胡椒 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温中止痛,下气消痰。 本品味辛性热,能温中散寒止痛,常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3-10g辛,热。 高良姜 归脾、胃经。 (功效)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本品辛散温通,善散寒温中止痛,常用治胃寒脘腹冷痛。 3—6g辛,热。 荜茇 归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止痛、降胃 气、止呕呃,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呃逆等证。 2—5g辛,温。 荜澄茄 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止痛,故可治胃寒脘腹 冷痛、呕吐、呃逆,功似荜茇。 3一lOg辛,温。 乌药 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本品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入肺而宣通,入脾而宽中,故 能行气散寒止痛,用治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 3一lOg辛、甘、温。 甘松 归脾、胃经。 (功效]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本品味辛行气,芳香醒脾,性温散寒,故能行气畅中,醒 脾开胃,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之脘腹胀痛,纳呆等。 3-10g咸,温。 九香虫 归肝、脾、肾经。 (功效] 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本品性温祛寒,对中焦寒凝气滞 之腹痛 3-lOg苦、辛,温。 艾叶 归肝、脾、肾经。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本品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 3—6g苦、涩,温。 炮姜 归脾、肝经。 (功效)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本品能温中止痛。可用治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或虚寒性的腹泻。 洋金花 入丸散,0.3一l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辛,温;有毒。 苏合香 归肺、肝经。(功效) 平喘止咳,镇痛解痉。 本品气香浓烈,辛行温通,故可收辟秽化浊、行气开郁、散寒止 痛之功,是治疗痰湿秽浊,寒凝气血瘀滞所引发的胸腹满闷冷痛的常用之品。 0.015-0.03g辛,温。 蟾酥 有毒。归心经。 (功效) 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本品辛温走窜,有开窍醒神、辟秽化浊及止痛之功,故 常可用治夏伤暑湿秽浊不正之气及饮食不洁所导致的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神志昏迷。 0.1一O.2g辛,热。 樟脑 有毒。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辟秽,除湿杀虫,温散止痛。 本品辛香走窜,内服有芳香开窍和辟秽化浊作用,且性 温行散,能温散止痛,故可用治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暑湿之邪或因感受疫疠、秽浊之 气所致的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神志昏迷。 5一lOg辛、苦,温。 石菖蒲 归心、胃经。 (功效)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本品辛苦芳香,能化湿醒脾、行气除胀、开胃进食,故为 治疗湿浊中阻、胸腹胀满、脘闷不饥、痞塞疼痛的良药。 本品入心经,性味辛温,开心窍宽胸、通脉止痛,故亦用本品治疗气 滞血瘀之胸痹心痛或寒浊凝滞之心腹冷痛。 内服:研末,1—3g,入丸散剂。酸、温;有毒。 硫黄 归肾,大肠经。 (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硫黄还可用于阴寒内盛,凝滞冷痛诸症。 |
|
来自: 解脱之道图书馆 > 《中药临床应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