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医路通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立医院将不归卫计委管”这个新闻这两天出现在各个公众号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这源于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的一个文件:《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这个文件明确今后政府办医监督职责与公立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权相分离。 但我们还是要明确一个事实,不要被这些怂人的标题党带到沟里去。这份意见的意思是南京卫计委会放权公立医院的自主运营,但并不是说放任不管。今后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会尽可能的停留在政策指导和职责监督上。 并且,南京出台的这个已经并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还有一个执行期限:相关改革试点工作将于今年12月份完成。也就是两个月之内要落实。不可不谓雷厉风行。在医疗体制卫生改革的进程中,公立医院作为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牵扯到了太多的内容和利益群体。 围绕公立医院的卫计委等监管机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主体、为医院服务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企业,包括各类生产和经营企业。所以,这是一个牵扯了太多的闭环和生态体系。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一系列后果。蝴蝶效应在这里体现的非常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医疗器械和药品行业对政策尤其敏感。那现在卫计委对公立医院简政放权之后对我们医疗器械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是公立医院作为营运主体在权力下放之后能够更大地放开手脚,今后在医院规模、师资力量、就医人数、医疗水平、营收业务等方面都会有所突破,扩张在所难免。这也给广大医疗器械商提供了许多机遇。 二是医院有了更大的决策权。以前公立医院在设备采购、人员调往、人事任命等各个环节都没有绝对的决策权,医疗器械企业跟医院打交道,不如说是跟政府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行政性的因素在干扰,往往这些也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而一旦医院在采购、使用产品等方面有话语权,医疗器械企业也能够更好地凭借产品质量和公司实力获胜。这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三是让更多真正好的产品和生产好产品的企业脱颖而出。政府管制严格之下的公立医院在政府高额补贴下还是入不敷出。而院长等行政领导集权下因为医疗器械采购等腐败高发,科室为了创收不得不使用一些高额收费项目的产品,而一些便宜利民、效果又好的产品往往被拒之门外。可以说并不是你的产品好、价格便宜就能有销路、公司就能发展。 |
|
来自: 舒泉welllhead > 《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