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盆景制作概要

 wangyan219 2015-11-21
 五、枝型设计

    从宏观上看,枝的总体设计必须符合和谐、自然的原则,并注重构图的整体效果。枝的和谐包括两方面,其一是自身和谐,即枝与干、枝与枝必须风格统一。比如树干偏直,则枝不宜太曲;干曲折,则枝也宜曲。又如局部枝的造型设计必须与枝的整体风格和谐。其二是形式与内容和谐,比如要表现苍老遒劲的树相,宜用鸡爪枝;要表现潇洒清新的树相,宜用鹿角枝。枝的布局与形态有其自身的规律,比如枝自下而上渐短、渐细、渐翘、渐密的规律是符合自然的。枝的设计当符合自然规律。假如将既粗长又下垂的枝型(如大飘枝、跌枝)置于树干高位,不但有失平衡感,也违背了树的自然生长规律。这是因为树的上方光线充足,枝条不会因荫蔽而向下向外生长。此外,枝型设计还应有整体意识,从大处着眼,关注构图的总体效果。如:左枝争则右枝让;左底枝低则右底枝高;下方空则枝下垂;上方空则枝上抬;内档空则回旋枝补之;干前空则风车枝补之;密则疏之;短则续之等。

    从微观上看,主脉是决定枝型的关键因素,这与干型决定树型是同理的。因此枝型设计着重于主脉造型,其造型因素主要有长度、粗度、角度、曲节构成等。这里就主脉造型规律作些探索。

        1、首节粗短  主脉的第一节宜粗短些(留节的长度并非硬性规定,而是与粗度成正比),以起托枝为例,首节直径以约占树干直径1/3为宜。首节粗短的意义是:①使枝干比例和谐。由于主脉是逐节变细的,如果首节细,其后各节更细,那么枝节就不可能多,势必造成枝既细又短,比例失调。②使主脉在布局调整上更灵活,回旋空间更大。主脉的第二节担负着调整枝条方向的任务,首节短则第二节就能在树干就近处调整枝条走向,使其后的枝条迅速“到位”。如图13所示,当树干右下方太空,需要空档上方之枝下跌以补缺时,主脉首节短则能奏效,而首节长则于事无补。③避免枝条的僵硬感。

        2、内弯急、外弯缓  由于主脉内段节短,曲节的拐角大,使得内弯跨度相对小,显得“急”,而主脉外段的曲节情形则相反,外弯跨度大,显得“缓”。曲度的急缓对比使枝条的动势富于节奏变化。那么,为什么要“内急内缓”而不是“内缓外急”呢?这与人们的欣赏习惯有关。由于树干是树型的主宰,所以在盆树的观赏中总是先入为主而成为观赏中心。当人们在品赏盆树的枝型时,会不自觉地以树干为起点,按先内后外、由“急”而“缓”的顺序进行。“内弯急”给人以力量的内聚感,这是人们从观察动物运动(如鹿的奔跑、弹跳)前后曲肢蓄力得到的一种感知经验与弓曲的枝条进行类比而来的。而“外弯缓”则有一种放松、舒展的感觉。“由急而缓”便是从力量蓄集到释放、从紧张收束到放松舒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会让人产生“圆满结束”的感觉,符合人们的习惯心理。见图14。

    主脉内弯急、外弯缓也与自然树相大体相符合。由于主脉内段比外段“老”,受自然造化时间比外段长,因此也就比外段弯曲。此外,在主脉的造型设计中,常通过内弯的调节使枝条“迅速到位”,这在客观上也使内弯显得“急”。

        3、内节短、外节长  与树干自下而上逐节变短相反,主脉自内而外是逐节变长的,这与营造“内弯急、外弯缓”的枝型相吻合。但这一规则仅就大体而言,实际运用中常根据需要有所突破,比如用短节调整枝脉走势,增加顿挫感。见图15。 d d.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