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段子与启迪2(11-20)

 智者1111 2015-11-21

段子与启迪2(11-20)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爆炸的时代,每天一打开电脑和手机,就会有大量的“段子”通过博客、微信、QQ等来到我们的面前,有时真会使人目不暇接,大多也就看看吧了。但是有些段子却会使人印象深刻,仔细体会,也会得到不少的启迪,使我受益匪浅。于是我想把它逐步整理出来,与微信朋友们共享。

 

11  父子对豪华轿车的不同看法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

1、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2、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社会地位或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在对偶然遇到的某件事的看法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3、这些不同的看法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其内心的真正态度。

 

12  谁打破了盘子?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由于人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于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所以我们就要从日常生活开始,改变这种习惯,应该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3、对路况的不同描述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另一位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由于每个人的心情不同,对同一个对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采取不同的态度,作出不同的表述。人们的思想是多么的奇妙,如何去想,如何去讲,别人无法来决定。但是从中不是可以反映出每个人的人生态度、人文素养吗?

 

 乘客与司机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

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做任何工作都必须认真努力。当出现某种不可预料的情况时,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本能和潜在的能力,以转危为安,控制即将失控的局面。这里其职责所以,即使有多大的困难,也必须努力克服,而不能有丝毫的退缩。

 

 家长为什么都不挑食?

 

刚刚路过幼儿园,偷听两个小朋友的谈话

第一个小朋友说:“为什么挑食的都是孩子,家长怎么都不挑食呢?”

第二个小朋友说:“他们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还挑什么食?”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撇开挑食这个具体的事件不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不要以为自己欢喜的,别人就一定欢喜。只有考虑了别人可能有的感受,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对方的认同与好感,把事情做好。

 

 一群过马路的猪

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生气,也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

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在没有弄清实情以前,不要错误地、想当然地加以诠释,出言不逊,错怪了别人的好意。如果那样,不仅会使别人无端受辱,也会让自己吃亏。

 

 电灯是谁发明的?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电灯是谁发明的?”

“爱迪生。”

“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问的空壳子,父亲在孩子面前往往就会以权威自居,但经不起孩子的考问。特别在当今知识爆炸、多元开放的时代更是如此。我们既不要盲目迷信权威,更不要在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摆出一付权威的样子,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这样。

 

 谁是笨鸟

孩子因成绩不好, 被家长骂笨鸟

孩子不服气的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家长问:“那第三种呢?

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责怪别人,首先要责怪自己,即使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否则必将自受其辱。实际上,我们都是“笨鸟”,但我们要像第一种“笨鸟”那样,承认自己“笨”,就要努力,要先人一步,就能比别人更聪明些,这就叫“笨鸟先飞”么。

 

 谁可恶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出有因”。遇到事情遭到别人的责怪,首先要想到自己有没有什么过错或不足,不要首先想到别人的不是。如果能够事事处处这样想,就一定能使自己与别人关系融洽,这也是一种人际相处之道。

 

10  先救谁?

小区有个阿姨,现在不去跳广场舞,改为去学游泳了。

大家都问:“你怎么改学游泳了?”

阿姨无奈的说:“儿子和媳妇吵架,每次媳妇都问: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 我不想为难儿子,所以就学游泳了!“

过段时间小两口又吵架了,媳妇又说:”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

老公答:”我不用下水,咱妈会救你的,她会游泳。“

媳妇不依:”不行,你必须下水。“

老公答:”那你死定了!我不会游泳,咱妈肯定先救我。“

折磨中国男人千年难题终于解决!!!

 

这则段子给我的启迪是:

1、遇到了某个难题,就要积极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化解矛盾,就如段子中婆婆学游泳那样。虽是一种何奈之举,但也是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2、任何人都不能老是在某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如果那样纠缠下去,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如果仍然在某个问题上纠缠不清,那么正像段子中老公说的那样:那你就死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