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的导入艺术

 天上流星云雨 2015-11-21
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有位著名的教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新课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与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导入新课的原则


1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当针对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决不能使其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否则导入新课反而会成为教学内容的累赘。


2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关联性


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的内容时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入新课的内容与所授新课内容中的重点紧密相关,并且能够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支点,起到“点晴”的作用。


3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启发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中学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一开始就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对新知识、新内容热烈探求的欲望,使其沿着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积极的思考。


4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学专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是为了引起笑声而耗费精力。趣味性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充满情趣的导入新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的交流,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5导入新课的内容要简洁明了


导入新课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力求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导入新课的主要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感情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积极地进行思考;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所学知识在全局中的意义和作用,才易产生学习动机,促生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


2引发学生集中注意,使其尽快进入求知状态


注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门户,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的各种其他思维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其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术做鼓动、引导和铺垫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动起来,学生就乐于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作“引子”,比如通过对实验、教具等的观察而导入,可为学生进入求知状态后的思维加工做铺垫。



导入新课的基本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灵活运用,万万不可千佛一面,生搬硬套。


常用的导入新课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支点,使学生感觉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例如在讲数学新教材“正数与负数”时,先复习已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和零的概念,让同学们认识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只有这些数还不能彻底解决,为此我们来学习“负数”与“正数”概念。


这样使得新旧知识自然过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但要注意,温故只是一种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真正的目的,在授课时间分配上,切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


2运用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导入新课


实验是一种教学优势,能够培养学生多种技能,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讲课时,教师若能巧妙地安排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设疑导入新课


教学实践证明,疑问、矛盾和问题是人类思维的“启发剂”,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金钥匙,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因此利用设疑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碳的同素异形体”时,先提出金刚石和石墨是一个最硬,一个较软,但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碳”组成的。


同学们听完就会产生不可思议之感,即然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什么硬度却有这么大的区别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教师的讲课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师生之间的思维活动相互交融在一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的导入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只有精心设计和精湛运用导课艺术,才能使其与整个课堂教学艺术和谐统一,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来源:校长视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