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特质座次排列表

 心明斋 2015-11-22
                  一生命本能在个体行为中所形成的生命特质
    生命体在个体的意识活动过程中,本能地产生机体骚动,这一骚动的不同取向而形成不同类别的信息性生命特质
    1)这种机体骚动驱动个体行为的行为定向性形成天性。天性表达在个体行为加入自我主观能动性而形成的自我精神气息是性格。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成熟的、健康的性格叫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高层次的性格;有一种以维护自我和发泄自我为中心的天性是人性(兽性);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的一种或几种顽固性、易发性的人性标的叫本性;在政治领域内,以人性为标的而建立的一项政治工程叫人权。个体人性加入道德因子上升到个体的精神高度叫人品。从狭义上说,个体人性中加入自我价值尊严成分叫人格(从广义上说,人格是一种称谓,是在精神维度里对人的主体的称谓。当个性上升到精神维度,并归为自我价值后,才转化为人格的一种具体内容。人的任何品质尚未归为自我精神价值之前,都不是人格,只有归为自我精神价值后,才成为人格的一种具体内容)。
    2)生命体自身本能地产生机体骚动,这种骚动趋向于满足和平衡的属性形成欲望。生之本能为欲,求之实现为望,欲望即为求得生之本能的实现。如若说天性是生命本能骚动的行为定向性,而欲望则是生命本能的行为所要满足目的。它表达在个体的行为上,以事情为介质而衍生出需求;它表达在个体行为的目标上,而衍生出动机和企图。动机所要求的是个体意识理念的目标;而企图是表达个体对实物占有的目标。

    3)生命体自身本能地产生机体骚动,这种骚动驱动个体行为过程中,所显示出的自我内在行为力度是资质。资质经过后天的培养,表现在个体行为的自我人格气息而转化为素质。在个体行为过程中表达出的自我行为力度是能力。这些生命特质经过个体行为的表达,而衍生出多种个体的精神特质。所有的信息性生命特质以及衍生的精神特质都在这个体系中有一个合理的位置。只是由于内容太多,有许多精神特质没有罗列出来。由生命本能产生的信息性生命特质都在这个体系之中,有谁提出别的生命特质,我可以做出答复。

   一信息性生命特质做一简表如下:

生命特质座次排列表

           二  功能性生命特质座次排列

     功能性生命特质是个体的意识活动过程中,由生命体处理信息的功能而构成的生命特质。它本身不具有具体信息,只是在个体的意识活动过程中起着处理信息的作用。生命体处理信息分以下几个部分:接收、翻译和传递外部和生命体内在的信息而形成的功能性生命特质;把信息归属自我并显示出信息的功能性生命特质;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收索、加工重组)的功能性生命特质;对自我信息进行表达的功能性生命特质。这些生命特质是生命体处理信息时而形成的功能性生命特质,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在不同的环节而形成不同的功能性生命特质。

    1)由生命体接收、翻译和传递信息形成的功能性生命特质是感觉。感觉是个体在意识活动过程中,生命体本能地处理信息而形成的功能性生命特质。它是生命机体本能地把外界信息或生命体内的生命信息翻译成机体骚动,并将此骚动信息传达到大脑知觉功能上,这样的生命机体的信息处理功能叫感觉。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习惯上把当前处于感觉发生状态下的机体骚动信息称之为感觉,即把感觉功能发生的内容称之为感觉,也就是把感觉到的信息称之为感觉。当下的这种认识混淆了作为生命体处理信息功能的感觉和感觉功能上发生的具体内容,这两者不加区别地通称为感觉。生活中,这种通称在交流过程中,大家都能够相互理解。例如,人们通常说:我感觉有点饥。如若说,生活中这种通称可以谅解的话,那么在学术界,从严格的,科学的角度,是绝对不充许的。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感觉就是生命机体处理信息的一种功能,而感觉到的内容则是某一具体的信息。一般情况而言,感觉到的内容是生命机体的骚动信息。这种骚动信息可以是生命肌体翻译外界信息而形成,也可以是生命体自身本能的生命信息。因而,感觉不仅是个体获得外界信息的唯一来源,同时也是反馈内在信息的唯一途径。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知道感觉发生的具体部位呢?这是因为大脑具有信息来源定位功能,它能把具体的信息来源确定下来,这样我们就知道信息来源的具体部位,因此说我们我们能够知道感觉发生的具体部位。由于这些情况人们尚未准确的分开,而造成当下对感觉认识的混乱,误把有关感觉的各种状态以及感觉到的内容统称为感觉。

    我们通过感觉所获得的外界信息已经不是原本的外界信息,它是生命体对外界信息进行翻译后的信息,带有生命属性的信息。例如:我们看到一个香蕉,我们从形状、颜色、以及它的用处等多个角度来判断它是什么。人们认知的这些信息是经过自身的感觉功能加工后的信息,而带有自身生命属性的外界信息。

    2)把信息归属自我地显示出来这样的功能性生命特质是知觉。知觉是大脑信息归属自我的显示功能。

    知觉上最初显示出的实在称为意识原信息。意识原信息经过大脑的信息加工功能的加工或认定后,称此信息为意识信息。只有当前处于知觉功能归属自我的显示状态下的意识信息,才可以被大脑自主地支配,才可以自主地对此信息进行加工。加工后的意识信息,以骚动信息的形式激活大脑行为指令功能。这样才能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有些在大脑知觉功能上显示出的骚动信息,尚未在大脑知觉功能上正式注册登记,即尚未归属自我的状态下,激活了大脑行为指令动作,从而指导了个体的行为,我们说这是潜意识行为。此种意识活动称作潜意识。例如,某人身处危急关头,霎间作出的处理问题的反应,我们说,这是一种本能反应,或者说是潜意识行为。在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

    3)在个体的意识活动过程中,生命体加工意识信息有两个信息加工中枢:心理和大脑。

    心理是生命体的本体信息加工中枢,也是感性信息加工中枢。如若说心理是感性信息加工中枢,那么大脑则是理性信息加工中枢。心理对意识信息加工时参与了大量的生命信息;而大脑对信息加工时,则是形式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以肌体骚动的形式、也可以以表象符号的形式进行抽象加工,也可以通过搜索提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它多以个人理念为转移对大脑知觉功能上的意识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它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心理作为一种功能性生命特质,它在加工意识信息过程中,又衍生了诸多信息性生命特质。诸如:情感、感情、心情、情绪、心态、心境、心地,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等。

    4)心理 

    在我们对心理做出界定之前先看一个例子:在《心理学》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行人看到不道德的行为而产生愤怒的心理。下面我们对这个例子进行剖析,别人的行为是一条外界信息,此条信息经过视觉,传达到大脑知觉功能上而形成一条意识原信息,即别人的那种行为。这条意识原信息经过大脑的信息加工,而成为另外的一条意识信息,此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一意识信息已经含有了自我审判的内容,它包含了自我价值评判、伦理道德评判,而不再是简单的此人行为。这一含有自我评判的信息,沿神经系统下行,传达到心理反应区。(心理反应区是以心脏为主体的内脏器官及腹部神经末梢群共同构成,另有详述。)并激活心理反应区的生命信息,在内脏器官及腹部神经末梢群的共同参与作用下,形成机体骚动,即形成愤怒的机体骚动。这种骚动一方面以骚动信息的形式返回大脑,在大脑知觉功能上显示出骚动信息,从而使我们认知到自身的机体骚动反应。另一方面以机体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愤怒的情绪和表情。这样一个简单的心理活动就形成了,也就是当行为人看到不道德的行为而产生愤怒的心理.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心理是意识信息刺激生命信息而形成的机体骚动,这一骚动一方面以机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以骚动信息的形式返回大脑,在大脑知觉功能上显示出骚动信息的过程,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叫心理。

     5)大脑

    这里的大脑不在是生命物质意义上的大脑,它是生命体在意识活动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信息加工中枢。它是生命体处理信息而形成的功能性生命特质。此种生命特质以其依附的生命器官而命名。大脑在加工信息时也衍生出诸多信息性生命特质。诸如:思维、悟性、推理、判断、记忆(遗忘)、注意、毅力、意志、想象和表象,意识和潜意识、认知等。

     6)言语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音义统一的人类交流工具。例如:普通话、粤语、闽南语以及英语、法语、日语等都属于语言。而言语是指人们运用某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活动与过程。它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活动,即个体借助语言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语言和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这是我不用语言而改用言语的原因。这里的言语也不在是文化意义上的言语,它是生命体表达自我信息而形成的功能性生命特质。这里的言语不仅包括口头上的言语,也包括自身用行为表达出的行动。有情绪、肢体言语、表情言语和行为言语。

    由自我主观能动性用言语表达自身信息而形成一系列的精神类特质。例如人格的高尚,个性的健康,人品,气质,品位等。这样所有的生命特质都在这个座次表中排列起来。

 

    附表如下: 

生命特质座次排列表

生命特质座次排列表

生命特质座次排列表

   整个有关人的生命特质都在这个体系中,都在这个排列表中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只是由于内容太多,有些生命特质尚未列举出来。现在面向所有的专家学者,以及所有的大众群体征求质疑:凡是提出的问题我都做解答,凡是提出的生命特质,我都回答它所在表中的位置。    

 

附和网友的探讨:

以下是引用玄野在2011-1-24 20:04:00的发言:
其中有两个学术性的建议:
其一,心理这一层次的反应过程可能还需要辩驳一下。信息传递方向从大脑到内脏,后又返回大脑形成自我知觉的模式的确不错。但是需要微观层次的心理学例证。
其二,在形成言语之前应该有一个人意识上的统觉,所以考虑有深度的问题的大部分情况下,人是言传跟不上意会。这有一些空间在。
佛教的唯识宗好像在这方面很有造诣,不知是否涉猎过。
最后,不得不说,隔行如隔山,这方面的讨论在这里很难得到回应。因为你的讨论很正式,建议和一些真正有追求的心理学家交流。当代学者为名利的多,为学问的少,找到这样的学者还得费你点功夫。
一者回复:

人的言传跟不上意会。我是这样认为的:生命体传导信息是以生物电的形式在神经系统内传导;而生命体在表达信息时是以机体行为的形式。机体行为是远远跟不上生物电在神经内陆传导,因而,言传跟不上意会。

在意识活动过程中,生命体如何处理信息以及生命体处理信息的功能在当今学界还是空白。在这个领域内我提出许多假说以待求证和验证。《大脑信息认知启动功能假说》,《大脑信息来源定位假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