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的智慧(3)

 @雨韵@ 2015-11-22

危机时刻的尊严“女王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尊敬,对于英国而言,女王代表着国家的团结与稳定。”英国王室评论员罗伯特·乔布森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作为国家的象征,女王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都保持应有的尊严。这与英国的政治理念相呼应:“日不落”的实质辉煌早就没有了,但大国的体面与尊严依然要时刻维持。

上世纪90年代,英国王室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1992年,女王的三个孩子全部成为英国小报追逐的对象,各种不堪入目的调情电话、偷情书信见诸报端,王室被八卦化、丑角化。同年,王室行宫温莎城堡失火,损失惨重。但女王用英式幽默巧妙缓解了舆论压力。她在年底演讲中带着自嘲说:这一年的这些事让我不是非常开心。郭方说,她还很善于引导话题,很快表示同意缴纳个人所得税。国王交个人所得税在英国是破天荒的,这促使王室声誉有所反弹。1997年,戴安娜因车祸死于巴黎,坊间传言王室为了清理门户而谋杀戴安娜。人们对王室的不满彻底爆发,严肃媒体也质问正在苏格兰的女王为何迟迟不回伦敦;白金汉宫门口给戴安娜的献花堆得像小山一样,花上的小卡片表达了人们的愤怒:”他们(王室)配不上你!“王室数百年来积累的威望似乎荡然无存。

终于,女王站了出来面对众怒。她回到伦敦,在戴安娜葬礼的前一天发表了电视讲话。很少在公众面前表露私人情感的她以“女王和祖母的身份”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儿媳,对她的离去感到悲伤。一个富有同情心的长辈形象通过电视传遍了世界,缓和了公众对王室的不满情绪。

当事关王室的花边消息过于离谱时,她会通过白金汉宫的联络官与媒体沟通,提醒他们稍微有些规矩;当人们质疑女王收入过高时,她会让记者进入白金汉宫拍摄自己的纪录片,让人们看看自己每天都在为国家工作。

外交场合是女王给王室尊严加分的重要舞台。她是天生的外交家,总能赢得受访国赞誉。法德两国与英国旧有历史积怨,现有政策分歧,政客之间没少龃龉,但他们都敬重女王。2014年,为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女王第五次出访法国。当法国总统奥朗德向她展示历任法国总统与她的合影时,女王问道:“为什么没有我与奥里奥尔总统的合影?”她说的是她1948年以公主身份首次来到巴黎的往事。提起连法国人都疏忽了的事,足以表明她对法国的友好,也足以换来法国人对她的好感。在返英之前,她特意像当年做公主时一样,去塞纳河畔散步。这一回,法国人在大屏幕上切换着她1948年的黑白照片。巴黎民众则挥舞着两国国旗,高呼“女王万岁”。

今年,她第五次访问德国,并首度走进纳粹集中营旧址,此举大受德国民众欢迎。一名德国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那么多柏林人冒雨等了几个小时,就为了看这个89岁的老太太一眼,这真不像冷静的德国人,她的魅力从何而来?”这魅力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两德统一不久,女王到访。她避谈德国统一后面临的问题,而是赞扬了东德人在统一事业中发挥的作用。这为她在德国赢得了好感,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女王的外交技巧很高。在出访时,她通常只提友好,很少谈及利益纷争的问题。”张炜评价说。据统计,女王在位的60多年间,共出访海外300多次,成了英国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

尽管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但女王60多年来一直谨小慎微,只做分内事。“她在位的几十年里,英国王权更加朝着务虚的方向发展。尽管从法律上说,王权和200多年前一样,没有减少也没有衰落,她仍有权任命首相,有权重启和解散议会,但她却处处谨慎。她的伯父爱德华八世在位期间,由于家族和德国有姻亲联系,他并没有对纳粹表示太多反感。这在当时引起了包括首相在内的英国人的担心。或许和这段历史有关,伊丽莎白二世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张炜说道。

今年9月,伊丽莎白二世超过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首相卡梅伦的一番话总结了女王对英国的意义:“过去63年里,世界风云变幻,而女王坚如磐石。”她的无私服务的意识在英国乃至全世界都赢得了敬仰。可以说,女王是英国精神的象征。(文/李静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