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处秀旗袍

 孺子牛512 2015-11-22

  一领一扣一含蓄,一襟一叉一婉约,一步一移一风景,一真一幻一名媛,旗袍染尽东方诗意,渐成民族服装秀:1984年,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去年11月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但除此以外,旗袍又能在哪里秀呢?仔细想来,往往只出现在影视文化、沪剧“西装旗袍”戏、时装表演、选美和电影节的发奖大会……对百姓来说,只是春节节庆、婚纱摄影、婚宴嫁装的点缀。

  其实,秀旗袍,不妨让百年旗袍重返民间,让寻常百姓,以争相穿着为乐,自我表演为荣。这,就需要有适合穿旗袍的环境,需要有适合穿旗袍服的“景观秀场”。

  不久前去日本旅游,发现东京、京都街头的白领几乎清一色黑色的西装革履,没有一人穿和服的,但在京都的清水寺景区,独多穿和服的年轻人,其中有不少情侣、闺蜜穿了和服相约而来,游客争相邀请与她们一起合影留念,她们也很大方,很热情。就近餐饮点的服务员也一袭和服着装,一切看上去很自然,很和谐,让游客有了难忘的记忆。

  清水寺景区给人的启迪是,民族服装的穿着要在最体现民族风情的地方,要有让众人自觉互动争秀的氛围。恰如在京都人自然而然“穿和服去逛清水寺”,在欧洲人们也习惯成自然“穿礼仪服去大剧院听音乐会”一样,在上海也可以培育一种海派文化新风尚:一讲到去新天地、去田子坊、去老码头,就会自然更衣换穿旗袍。

  当年的上海石库门弄堂、老洋房、十六铺码头,有多少穿旗袍的传奇故事,在多少描写老上海影视文化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这些地方成了上海地标新景观,建筑以旧造旧,风韵依旧,很上海;但又总让人感到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缺人文景观。

  上海休闲的地标景观地,不妨成为旗袍秀的场地。这种秀场穿旗袍是四季交融,情景交融,店客交融,内外交融。要有旗袍系列氛围,旗袍的销售、定做、租赁及微型博物馆;有穿旗袍的沪剧、评弹、时装秀的表演与大赛;有穿旗袍的餐饮、礼品店营业员、服务员及导购、导游;有穿旗袍的派对、沙龙;有穿旗袍在这些景点的微电影大赛、摄影大赛;有穿旗袍去这些景点有奖的激励……

  当习惯成自然,秀旗袍,会让上海地标景观升级为秀文化的大舞台,让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从而更加秀出海派风情的无穷魅力。(杨济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