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甸园”

 汉青的马甲 2015-11-22

许航宇


1984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

2004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2009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获学士学位


2008年-2010年


记得大一选系参观各个工作室的时候,一进入壁画系,就被系里形形色色的各种材料深深的吸引。在校期间更是对各种材料的课程深深着迷。至2008年通过对各种材料的了解与学习,利用当时的生活用品研制了一种综合材料基底。并同时期绘成了一套以《希望》为主题的作品。毕业后,也一直延续着这种综合材料基底的绘画。因为那些生活用品改造制作基底的过程除了绘画,也变成了对之前生活状态的记录。



《希望一》

尺寸:最小30CM*50CM,最大180CM*50CM

艺术品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08年

创作地点:北京

【创作之初】

想说“相信童话才能实现童话。”

当看见峭壁之上,傲然挺立的奇松,是否已被它的不屈与坚韧而感动?

种子已经开始慢慢滋长,不管在哪里,都要努力的生长,它穿透地面的表皮,这是自然给予我们最普遍的,最简单的,关于信念的启迪吧!就是那样的坚持吧,月球表面破土而出又有何难?



《鱼宴》

尺寸:180CM*50CM

艺术品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09年

创作地点:北京

【创作之初】

一顿晚餐。自然与工业,并列与对峙。像个天平。



《希望二》

尺寸:240CM*240CM

艺术品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09年

创作地点:北京

【创作之初】

习惯了双脚踩在地面上,也许有一天脚下的大地开始空了。习惯了鱼儿在水中游,也许有一天鱼儿就飞上了蓝天。在这里既定的规律与法则,被打乱,重组。只为了一个发现,这个发现也许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



《天使》

尺寸:120CM*50CM

艺术品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10年

创作地点:北京

【创作之初】

鱼儿在水中游弋,很多事情还不曾改变。但有种信念在我们相信时,它就跃出了水面,飞过了高山,飞向了天空。成为了天使。


2011年


2011年,在那之前,看了《阿凡达》。光去影院就去了三次,后来自己在家里看的遍数就更多了。每次看这部电影都有种想要进入影片中的冲动。在那里一切都很简单,“触角”的连接让他们了解彼此的一切,就是那么直接,没有伪善和谎言。有时也会猜想,是否是因他们那样纯粹的善良,才听懂了“自然”的语言?


有天夜里,我关了工作室的灯,只余下画板前的台灯。周围是一片黑色,台灯的微弱光线引着我看向面前黑色基底的画板。当周遭所有都成为黑色时,就像闭上了双眼,那时能忘记很多眼睛看见的,专注于所希望的。很亢奋,那是一种自由!情绪是发现自由后的冲动,想要画下希望中的理想情感。不想用蓝天和白云,也不想用人们平日里的“完美”形象。觉得希望中的情感再不需外物的映衬。也尽量去忘记我所熟悉的认知,觉得它们的任何都可能导致把这份自由拉回原点。抽象了所有的形象,只想要把人和自然拉的更近一些。当一切再不须映衬时,就变成了入心的真实与真诚。连不幸都觉开始变得完美。



《沟通》

尺寸:60CM*80CM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11年

创作地点:北京

【创作之初】

没有语言的另一种沟通方式,或许会再没有伪善和欺骗。



《观察》

尺寸:60CM*80CM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11年

创作地点:北京

【创作之初】

小心翼翼的观察想去周全,为此已经长出了很多的眼睛,却发现正在被周围更多的目光观察着。



《生命》

尺寸:180CM*180CM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11年

创作地点:北京

【创作之初】

一场舞会,不需要旋律,不需要表情,只有心与心互通的舞动。


2013-2014年


接下来这个故事起源于2013年,那年投入创作了大量的手稿,像着了魔一样,不管白天多忙碌,每天不画个三五张的手稿就不舒服。


除了想画的冲动,还有很好奇自己,在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画?”既然这个问题来源于作品,也许通过画面我便能找到答案。(当然这只是当初的想法)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还是有效的。过程中发现,作品的呈现会受到一些潜在无意识的支配。这些无意识来自很多不同的方向,在同一张作品中除了能明确我要画的主题之外,基本所有的画面构成都来自于这些无意识。比如,从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席勒的速写就有莫明的心跳,那种喜欢总能在不自觉中去靠向他(我想这种不自觉已经从我发现席勒的速写开始贯穿了我所有的画面)而我又不想真的成为他。这原因也许来源于另外一个问题,我问自己为什么不画一些“正常”的人呢?这个答案在追问自己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只一面的回答,就简单描述两点前文未曾提及的吧,原来学习素描时,曾受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周先生,先生的提点让我感触很深,先生曾对我说“要画一个人,一定要画的比他本人更像他本人”关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人物除了有可见的基本人物造型还有脱离造型之外的这个“人”,而这个“之外”很重要。而另外一点,可能就来源于一个自己都觉得好笑的原因,总是会有种晚熟的叛逆,常好奇一些事物、事情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变成别的样子又是怎样的?这个世界真的如同我们眼睛看到的样子一样吗?难道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就真的是同样的吗?


这样追问自己“为什么”的工作历时了一年之多,然后停下了这种因果与逻辑的问答。发现当无意识开始明确时反而变为了一种刻意和做作,还会因为这些因果的构成再次构建一种新的无意识去潜在的影响作品,而这因因果而起的无意识建立在理性之上感性之外也未必是合适的。毕竟艺术依靠的还是因果、逻辑之外的感受与直觉。后来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去忘记这些总结,清空自己。做了九张一个系列的作品《召唤》。而对于这个系列我的描述只有“我想画自然和人。”



《肖像》 系列之二

尺寸:60CM*80CM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13年

创作地点:北京





部分手稿


《相》



尺寸:100CM*50CM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13年


《无题》


尺寸:180CM*180CM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2013年

创作地点:北京


《召唤》系列作品


《召唤》系列一 综合材料 50CM 100CM创作年代2014年



《召唤》系列二 综合材料 50CM 100CM创作年代2014年



《召唤》系列三 综合材料 50CM 100CM创作年代2014年



《召唤》系列四 综合材料 50CM 100CM创作年代2014年



《召唤》系列五 综合材料 50CM 100CM创作年代2014年


《召唤》系列八 综合材料 50CM 100CM创作年代2014年



《召唤》系列九 综合材料 50CM 100CM创作年代2014年


【作品评论】

“如果我们的世界就像电影《阿凡达》里那样人与人之间只需要头发的接触就能完全理解相互的思维。人与人之间简单 真诚。那么世界会更加美好,或许我们吟唱不需要美丽的歌声,我们朗诵不需要浮华的语言,只需要一种平和美丽的心境。这就是许航宇希望表达的艺术世界,简单 真诚。


佛家讲一切法皆由心生,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在现实中我们会看到很多阴郁的事物,但不代表他真的是阴郁的”只要我们心静不动,那么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会改变,两个不同的世界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结合在一起,就像理想与现实,但是许航宇愿意做那样的尝试,《希望》系列应运而生。


希望,是一种简单而美好的情感,许航宇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态度:‘生活就是一杯酸甜苦辣的白开水,我希望我能够体会到各种滋味’在酸甜苦辣中渴望简单 真诚,在美好的心情下憧憬明天的生活,这是许航宇的人生态度。”

----《流动艺术》2012年出版


【艺术经历】

展览

2015 5《天使》入选保利“艺起来”

2013 9 《肖像一》《肖像二》《无题》入选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3 8 《相》系列参加中华世纪坛管理中心主办《想象无限-青年艺术家计划》

2013 7 《天使》参加hi艺术举办《逛动物园才是正经事》

2011 《拥抱》《观察》《热舞》入选2011年全国大学生优秀作品展

2009 《希望Ⅱ》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展

2008 《希望Ⅰ》入选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作品展

2007 《灰姑娘——控》入选中央美术学院《童话》作品展

2006 《阳光下的女人》入选壁画系优秀作品展

2004 《海中鱼》入选中央美术学院学院之光


收藏

2011《希望Ⅱ》被收藏于国悦集团九曲湾温泉景区

2009《鱼宴》嘉德拍卖藏家收购

2008 《希望Ⅰ》私人收藏

其他 《拥抱》《缝系列二》《缝系列三》《生命系列二》《生命系列二》等被私人收藏


出版

2013 《肖像一》《无题》入选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图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