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王政泽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研究9
2015-11-22 | 阅:  转:  |  分享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之主证研究

王政泽张卫华李青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目的:确定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之主证。方法:按照国家有关中医证型制订原则,通过计算机检索、结合多年诊治本病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本病辨证分型中各型临床主证。意义:规范该病中医证型之主证,指导本病临床辩证及随证取穴,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主证

乳腺增生病(简称HMG,下同)约占乳腺疾病的70%~78%[1],其发病呈上升趋势[2],且为乳癌前病变[3]。本病是以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肿块,且发生和/或加重多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相关为特点的疾病。中医方药及针灸辨证论治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

现行病证诊疗标准(含中医证型及主证标准)一般分为国家、教科书、行业和地方标准四级。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手册》[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侯部分》[5]及省属地方标准中尚未记载本病中医证型之主证。15年前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虽将该病的证候依据其主证分为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两型,但其每型主证不能全面涵盖临床表现,且其制定年限较早,故这种依据HMG部分主证所推演出的分类方法并不完善。几版普通高等院校使用的《中医外科学》[7、8]]、《针灸学》[9、10]和《针灸治疗学》[11-12]教材中中医证型数量不等(2型或3型),所载临床主证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通过了本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3],其制定的证型标准有主证(全部或部分)和次证(均为部分)构成。其中肝郁型主、次证均为4项,痰瘀互结型和冲任失调型主、次证均为3项,此虽为行业标准,但主要存着以下不足:(1)该三型主证中均有乳痛,但冲任失调型中并无肿块,无肿块的乳房疼痛者并非本病;(2)该标准中肝郁气滞型之主证有“a、乳房胀痛、窜痛;b、乳房疼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c、烦躁易怒;d、两胁胀满”4项,其次证共有“a、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b、青年女性;c、月经失调,或痛经;d、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3项。而其标准为“具3项主证或2项主证+2项次证”。按此标准就可对其主次证随意组合,如临床有a、b、c三项主证即确定为本型,或具有主证中a、c或a、d或c、d加上次证中b、c或b、d或c、d即确定为本型,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其他两型与本型错误相同。(3)各型特有表现不够全面。

我们在以往研究[14-20]的基础上规范其证型主证,对有效地指导临床辩证取穴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国家有关中医证型制订原则[4-6]、参照行业标准[13]、普通高校现行教材[7-12]有关内容、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结合多年诊治本病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本病辨证分型中各型临床主证。

1.2方法及过程

证型确定原则:根据国家中医证型名称标准[3]及《中医诊断学》[21]等原则确定。

证型确定方法:(1)该病基本表现;(2)各型特有症状;(3)各型相应舌脉。

证型确定过程:拟定初步证型主证,经过两次征询(省内、国内)中医、针刺治疗HMG专家的意见,修改、确定。

2HMG分型主证

2.1肝郁气滞型

主证:乳房胀痛、结块,每于月经前和/或生气后加重,或向腋下肩背放散;常伴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善太息,情绪抑郁或易怒,或咽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2.2痰湿凝结型

主证:乳房肿块,疼痛多于月经前加重;常伴胸脘痞闷,肢体困重,食少口腻,或咯吐粘痰;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2.3瘀血阻络型

主证:乳房刺痛,肿块拒按,每于月经前和/或夜间加重;常伴痛经,闭经,月经后期,行经不畅或见瘀块,色紫暗质稠;舌质暗红或青紫或舌见瘀斑瘀点,脉细涩。

2.4冲任失调型

主证:乳房肿块,疼痛时轻时重,多于经期和/或经后加重;常伴月经紊乱或闭经,腰膝酸软,足跟疼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或五心烦热,颧红潮热;苔薄,脉沉细,或舌红,苔少,脉细数。

2.5气血两虚型

主证:乳房肿块、疼痛,每于劳累和/或月经后加重;常伴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气短懒言,腹胀食少,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神疲体倦,失眠多梦,唇甲色淡,易汗出;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2.6肝火上炎型

主证:乳房灼热胀痛,或放射至腋下,肿块拒按,月经前和/或生气后加重;常伴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耳鸣,口苦咽干,胸胁胀痛,月经错前,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3小结

针对目前HMG中医辩证分型之主证缺乏规范性标准,给临床辩证和选穴带来不便的现实,本文通过文献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依照国家有关证型标准原则,总结出本病六种常见证型之主证,该主证为本病地方及国家标准的确立将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孟庆春,刘芳.乳腺增生症辩证分型与黄体期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院,2008:8(11):25

[2]曹威巍.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8

[3]杨毅,宋爱莉.乳腺增生病电脑近红外光扫描诊断与中医分型的关系[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6):432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手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5]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侯部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6]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4

[8]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35

[9]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88

[10]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9

[1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5

[12]高树中.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3

[13]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07.

[14]张卫华,郭英民,郭新荣,等.针刺屋翳、乳根穴治疗乳腺增生病1678例[J].陕西中医,2007:28(6):714

[15]郭英民,郭诚杰.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1076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2):30

[16]郭诚杰,魏玉林,昌兴国,等.针刺疗乳腺增生病150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1982:3(6):1

[17]李艳,张卫华,王珊玺,等.乳腺增生病针灸治疗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9:29(4):67

[18]王珊玺,张卫华,李艳,等.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输穴选取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4):55

[19]赖熙雯,刘晓雁,刘鹏熙.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68

[20]阙华发,吴娟飞.分型辩治乳腺增生病[J].辽宁中医杂志,1999:26(6):259

[21]季绍良,成肇智.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课题(2007C238)

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2007—16)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