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族姑娘的淳朴和她们的银饰风俗

 圆二书斋 2015-11-23


“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这是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的一个著名论断。苦难的历史不仅造就了苗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苗族同胞创造了世界民族之林中最绚丽的苗族服饰和银饰。当你到苗寨去过节,看到苗族姑娘全套盛装配着满身光华熠熠的银饰欢歌劲舞之时,你会觉得她们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欢乐的民族。但当你走进她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就是日复一日的下田、纺纱、织锦、染布、缝衣、刺绣等艰辛的劳作和餐桌上离不了的酸汤素菜。节日和平时的强烈的反差会给你留下铭心的震撼。这就是苗族。数千年来,这个伟大的民族就以这样独具一格的形象巍然屹立于地球上。

苗族银头饰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及湘西,以黔东南流行最盛,饰品种类最多。

头饰种类包括银角冠、银帽、银围帕、银抹额、银飘头牌、银发簪、银花梳、银发网、银耳环、银童帽饰以及某些在节日中的特定饰物。


苗族服饰普遍有盛装和便装之分,盛装主要为节日的穿戴,便装则为平时衣物。银饰亦分繁简,同服饰相应配套。

头饰造型传统,纹饰细腻,组合繁杂。其造型及纹饰往往源自相应分支的远古传说,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或自然神、图腾神崇拜意识,使其具有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内涵。其造型及纹饰往往又是分支显著的外部特征,具有区别于其他分支的标识功能。

苗族银饰,追求其大、其重、其多。头饰集中体现了追求其大的审美原则,西江苗族银角当为典型。图为黔东南台江施洞银冠。平时银冠是零星部件,穿戴时才组合成型。


贵州月亮山银花梳

银花梳,流行于贵州月亮山北一带苗族中。这把银花梳上的圆球型是菩萨头像的简单造型,表达了花梳主任祈求庇佑的心理。


黔东南银羽飘头排饰

银羽飘头排饰,流行于黔东南台江、剑河交界一带。飘头排从抹额中变化衍生,脱离原形较远,故有此称。飘头排造型为一根横在额顶的硕大银羽,两端分叉为四,尾端束敛为尖,各自叁开,摇摆飘逸,羽感极强。飘头排正中为圆形浮雕朵花纹样,环饰芒纹。当地相传祖先初到该地,一次去山上射猎,发现一只锦雉,正当他瞄准欲射时,突然被锦雉美丽所折服,竟不忍扣动弩机。下山后祖召集族人,立下不伤害锦雉的规定,并决定不再流徙定居下来。从那以后,祖训代戴相传,姑娘们更是把美丽的锦雉毛铸成银羽,当做重要的装饰,这里似乎可窥见鸟崇拜的影子。


舟溪苗族头饰

舟溪苗族头饰,“富者戴大银梳,以银索密绕其髻腰”,清代史籍即有记载。迄今舟溪苗族头饰与史籍描述极相似,但银索已被毛线代替。


黔东南银花插簪

银花插簪主要流行于黔东南境内,皆为花朵造型,花形颇似桃、梅。花瓣皆为双数,6-10瓣不等。花样多作簧状颤枝处理,花枝数少则7枝,多则19枝不等,但必须是单数。


黔东南银饰的组合

黔东南都柳江流域苗族头饰极重视多种银饰的组合。此头饰以银花帕顺额缠首至后,用红布结花连接。顺额插宽形雀花大簪,高耸惹眼。斗笠插针团团围住髻顶,银梳遮住髻底,不使青丝外露。头饰呈现出繁缛的装饰风格,形成组合之美。


黔东南龙纹三岔银角

龙纹三岔银角流行于黔东南都柳江流域。三岔银角以牛角为基本造型,中间突起一支为崇尚鸟羽的银羽。当地人在佩带三岔银角时要在每一支角的顶端插上白鸡毛。

贵州银菩萨童帽饰

银菩萨童帽饰,流行于贵州清水江流域,使用时并排缀钉于童帽额顶。当地人称童帽饰人物为“银菩萨”,认为它具有庇佑儿童祛邪免灾、平安成长的功用。帽饰上人物造型为八仙,多出来的一位是“老神仙”(即太上老君),当地人说他是八仙的老师。正因为如此,“老神仙”个头略大于八仙,缀钉时居于正中。银童帽饰反映出道教对贵州苗族地区的渗透和影响。


黔东南台江施洞银饰

黔东南台江施洞地区女性自幼年起打耳洞,逐次用细木枝、木棍、纸卷填充,使耳洞逐渐扩大。佩带耳环后,耳环由轻而重,自小而大,单个耳环最大直径达40厘米,重达近150克。由于耳环过重过大,致使当地不少妇女的耳垂因不堪负重而豁裂,但这丝毫不影响当地苗族妇女饰银愈重的追求。


苗婆鱼银排圈

排圈为三圈,密布动物及花卉纹,动物造型古朴是都柳江流域苗族银饰特征之一。排圈内圈之鸟,长身巨尾,中圈动物,似兔似羊,外圈则狮虎莫辨。似是而非不甚准确的造型,使项圈图纹平添一层神秘之感。三圈皆有鱼纹,其中内圈更是把鱼纹放在倍受敬奉的正中位置。该地区不仅是银饰,衣物、刺绣、蜡染上也多有鱼纹。如此重视鱼纹,是因为山区里有一种鱼俗称“苗婆鱼”,“苗婆鱼”每逢旱季来临河溪干涸,便会钻入泥潭,处在半休眠状态。等到雨水再度降临,“苗婆鱼”便破泥而出重回水中。“苗婆鱼”以顽强的生命力赢得当地苗族的崇敬,得到一种在恶劣环境坚持生存不可或缺的鼓舞。


颈胸饰

颈胸饰主要分布于黔东和湘西两大方言区,川、滇、黔方言区较少。

颈胸饰种类包括银项圈、银项链、银排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等。

颈胸饰其实是一物两用合而为一,即背面饰颈,正面饰胸。清水江流域颈胸饰造型丰富,纹饰精美,技艺上乘。都柳江流域流行排圈,三个以上为一套,多者可达二十圈,通常为素面或錾花,工艺简单,最重的达4公斤,但求其重。除都柳江流域的少数地区,多数地区已经没有男性专用银饰。节日或祭祀期间,为了达到预定的特殊要求,男性通常借用女性颈胸饰佩带,反映出独特的民族习俗。


藤形银项圈

藤形银项圈省略了花饰突出重量显示财富。


银排圈

银排圈在贵州都柳江流域分布较广,分空心和实心两种。空心排圈通常为压花或浅浮雕,实心排圈为錾花纹饰,亦有素面无纹。排圈纹饰多为龙、凤、花、草。排圈数一律为单数,少则三,多则十三,追求排圈重量是该区域具有共性的审美心理,直接影响着胸饰的造型和款式。清方亨咸《苗俗纪闻》有“项着银圈,富者多至三四,耳垒之及肩”的记载,迄今当地最重的银排圈重逾4公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