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毒蛇咬伤什么药最好_祖传秘方治毒蛇咬伤_毒蛇咬伤草药验方大全

 陈主君 2015-11-23

毒蛇咬伤 - 搜搜百科

毒蛇咬伤 - 搜搜百科

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威胁着十亿人口的广大地区。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二十五。

毒蛇,指能够分泌毒液的蛇。毒蛇一般体形不大,头呈三角形状,有毒牙。毒蛇的毒液一般储藏在毒牙中,在捕捉猎物或者自卫的时候通过毒牙喷出毒液,或者是咬住攻击对象之后再把毒液通过毒牙注射到攻击对象的体内。

毒蛇咬伤后现场急救很重要,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排出毒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到达有条件的医疗站后,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如彻底清创,内服及外敷有效的蛇药片,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及全身的支持疗法。我国地大物博,生长着很多植物,许多都具有治疗蛇伤效果,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被蛇咬伤后的治疗中草药有哪些!

白马骨

属性:茜草科、六月雪属。

别名:满天屋。

识别特征:

1、小灌木,高1米左右,分枝多,茎灰白,揉碎有臭味。

2、叶丛生,聚生于小枝上,柄短,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4厘米,宽0.7-1.3厘米。

3、花白色,丛生于小枝顶端或叶腋间,无柄。果小,球形。

4、根皮白色,质坚。

生长环境:喜生于山野疏林、荒地、路旁及灌木丛中。

采集加工:药用全株,随时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淡。微辛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

主治用法:

1、急慢性肝炎。

2、风湿性腰腿痛。

3、疽痈恶疮、蛇伤。

每用干品5钱-1两,鲜品1-2两,水煎服。亦可捣烂外敷痈疮、蛇伤。

附:六月雪于白马骨极为相似,不同之处是叶较小,花萼短于花冠筒,两者皆可入药,功效相似。

十八症

属性:胡椒科、胡椒属。

识别特征:

1、直立亚灌木,高1-1.5米。茎节膨大,全株绿色,有香辣味。

2、叶互生,有透明腺点,常为卵状长圆形,两侧不对称,长10-16厘米,宽4-6厘米,叶脉7条。

3、花单性,花序可长达16厘米。果球形。

4、根茎木质化,尝之有麻舌感。

生长环境:生于高山密林的阴暗山沟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药用根及老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温。祛风散寒、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1、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胃寒疼痛。

2、毒蛇、蜈蚣咬伤。

每用干品1-2钱,水煎或泡酒内服。亦可研粉涂抹患处。

小叶买麻藤

属性:买麻藤科、买麻藤属。

别名:脱节藤、竹节藤。

小叶买麻藤为常绿藤本植物,生于海拔较低的干燥平地或湿平地或湿润谷地的森林中,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及湖南等省区比较常见。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抑菌作用(能抑制甲型链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杆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强心作用、解痉作用、镇咳作用等。

识别特征:

1、常绿大藤木,长10米以上。茎皮灰褐色,皮孔明显,节膨大或膝状。

2、叶对生,常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5-3.5厘米,叶脉的特点是,侧脉很细,在叶背连成网状。

3、花极小,穗状花序腋生。果卵圆形,长1.5-2厘米。

生长环境:生于山野林间或山坡、丘陵、村边的灌木从中。

采集加工:药用藤茎,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温。祛风祛湿、活血散瘀。

主治用法:

1、风湿性腰腿痛、筋骨酸软。

2、跌打损伤。

3、毒蛇咬伤。

每用干品2-3钱,鲜品5钱-1两,水煎服。

卵叶娃儿藤

属性:萝藦科、娃儿藤属。

别名:双飞蝴蝶、老虎须、落地金瓜

识别特征:

1、木质藤本。枝条圆柱形有条纹,折断有乳汁。

2、叶对生,卵圆形,上面一般都没有毛,下面密生短毛。

3、腋生管状小花。果似小辣椒,内藏多数种子,其顶端均为白色丝质的毛。

4、根长条,粉质,常二、三十条丛生,黄白色味辛辣,麻舌。

生长环境:喜生于山沟、林下、山路两旁、滨海沙滩草丛。

采集加工:药用根,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温,有小毒。祛风、定喘、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1、风湿筋骨痛、跌打淤积肿痛。

2、哮喘。

每用干品1-3钱,水煎服。鲜品捣烂敷毒蛇咬伤。

附:本属除卵叶娃儿藤外,还有毛叶娃儿藤、毛果娃儿藤。

一朵云

属性:海桐花科、海桐花属。

别名:万里香、崖花子、火泡树。

识别特征:

1、小乔木,高约3-4米,上部枝有时呈轮生状。

2、叶互生,常密集在枝顶,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厘米,两端尖,边缘,微波状,两面光滑。

3、花淡黄色,集成伞房花序。果卵形,三瓣开裂。

4、根皮黄色,微香。

生长环境:喜生于较高的山坡、疏林下或灌木丛中。产于长江以南各地。

采集加工:药用根、叶、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叶多为鲜用。

性味功能:甘苦微温,有香气。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消肿解毒。

主治用法:

1、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骨折、小儿麻痹后遗症、产后风瘫、心胃气痛、牙痛,每用干品3-5钱,水煎服。

2、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过敏性皮炎,每用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外洗。

3、外伤出血,用叶研粉外撒。

鸭跖草

属性:鸭跖草科、鸭跖草属。

别名:竹节菜、竹叶菜、碧蝉蛇。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长30-60厘米。茎肉质圆而多汁,多分枝,匍匐或斜卧,有节,节上生不定根,全草被疏毛。

2、叶互生,叶片象小的竹叶,长4-8厘米。

3、花腋生或顶生,紫蓝色,3-4朵生在一个花苞内。

4、果扁椭圆形,熟时开裂。

生长环境:喜生于潮湿荒地、田边、溪边、村前屋后。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扎把备用。通常用鲜品。

性味功能:甘淡微寒。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1、心脏性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结石。

2、扁桃体炎、咽喉炎。

3、肠炎腹泻。

4、毒蛇咬伤,疖肿。

每用干品1-2两,鲜品3-4两,水煎服。蛇伤、疖肿也可用鲜品外敷。

附:水竹草,亦名花叶鸭跖草,叶淡紫绿色,有银白色条纹。功用同鸭跖草

刺苋菜

属性:苋科、苋属。

别名:簕苋菜、野簕苋、野苋菜。

识别特征:

1、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4-1米。茎有棱。稍呈红色,每一叶腋内有锐刺二枚,故称“刺苋”

2、叶互生,绿色,常为卵形,长4-10厘米,宽1.5-4厘米。

3、花绿白色,丛生于叶腋或稠密顶生穗状花序。

生长环境:喜生于荒地、田埂、村边、草坡等地。

采集加工:药用根,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微寒。清热去湿、收敛止泻。

主治用法:

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肠炎。每用干品1-2两,水煎服。亦可以治疗毒蛇咬伤。

附:野苋,又名细苋、绿苋,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形态与刺苋菜类似,区别是野苋叶腋无刺,穗状花序细长。功用于野苋菜相同,效果稍差。

鸡骨草(广州相思子)

属性:蝶形花科、相思子属。

别名:黄食草、小叶龙鳞草。

识别特征:

1、披散小灌木,高约0.5米,茎纤细,小枝毛。

2、叶互生,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8-11对,外形与相思子类似,但两面均有毛,易脱落。

3、花淡红色,生在叶腋。花后结豆荚,种子矩圆形于相思子类似,但全体呈黑褐色。

4、根皮褐色,内面淡黄色,柔韧,有甜味。

生长环境:喜生于荒野、村边、灌木丛中。主产广东、广西。

采集加工:药用根、茎、叶,春秋采集。洗净,晒至半干,扎把,再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凉。清热利湿、舒肝止痛。

主治用法:

1、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2、胃痛、小便刺痛。

3、风湿骨痛、毒蛇咬伤、跌打损失。

每用干品1-2两,水煎服。

注:鸡骨草有大毒,用时一定要把豆荚(果)全部摘除。

地桃花

属性:锦葵科、梵天花属。

别名:大褂拦路虎、痴头婆。

识别特征:

1、直立分枝小灌木,高约1米,多少被柔毛,茎皮纤维丰富。

2、叶互生,具长柄,叶形变化很大。下部的近圆形,掌状3-5浅裂,直径3-9厘米;上部的叶较狭,卵形至阔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脉3-7条,中脉基部有一个眼。

3、花鲜红色,五瓣,形似桃花,单生于叶腋。果扁球形,直径约7毫米,有倒刺。

生长环境:喜生于路旁、荒地、林绿等干旱处。

采集加工:药用根、叶,全年可采。多为鲜用。

性味功能:甘淡凉。祛风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功能:

1、风湿痹痛、肠炎痢疾,每用干根1-2两,水煎服。

2、毒蛇咬伤、跌打损失,用鲜叶捣烂外敷。

田基黄

属性:金丝桃科、金丝桃属。

别名:雀舌草、痧子草、合掌草、降龙草。

识别特征:

1、一年生矮小纤弱草本,高5-30厘米,茎稍呈四方形。

2、叶对生,卵形,长0.5-1厘米,基部抱茎,基出三脉,有微小黑色腺点。

3、花黄色,腋生或顶生。蒴果,三瓣裂开。

生长环境:喜生于田基、沟边潮湿草丛中。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平。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1、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每用干品5钱-1两,鲜品1-2两,水煎服。

2、疖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可以用鲜品捣烂外敷。

鹅脚板

别名: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高达0.4-1.2米,嗅之略带香气。

2、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有长柄或近无柄,不裂或3裂或3出式的1回羽状分裂至2回羽状分裂;茎下部叶的中间裂片圆卵形,先端渐尖,具小叶柄,各裂片的边缘具圆锯齿或尖锯齿。

3、茎上部的叶窄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锐而深的缺刻或牙齿,各裂片表面略粗糙,背面叶脉上有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块或具2~4片,小总苞片3~8个。

4、果棱显著,每棱槽中具油管2~3个。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生于坡地、荒野、溪畔灌木丛中。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根,切段;全草,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甘微温。散瘀、消肿、解毒。

主治用法:

1、毒蛇咬伤、蜂螫伤,每用干根1-2两,水煎服。亦可用鲜品捣烂敷于患处。

2、近有人用于治疗鼻咽癌,常以鲜品榨汁滴患处。

榄核莲

属性:爵床科、穿心莲属。

别名:苦胆草、斩蛇剑、穿心莲、一见喜。

识别特征:

1、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茎方形而有棱,分枝很多,节呈膝状膨大,尝茎叶很苦。

2、叶对生,深绿色,尖卵形,类似辣椒叶,长2-8厘米,宽1.5-3厘米。

3、花多近唇形,白色,排成顶生或腋生,疏散的花序。果似橄榄核稍扁,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表面中央有条纵沟。

生长环境:华南各省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或叶。夏季采叶,晾干,秋季采全草,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1、急性菌痢、胃肠炎。

2、感冒发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

3、疮疖肿毒、外伤感染。

4、肺结核。

5、毒蛇咬伤。

每用干品3-5钱,水煎服;干粉5分-1钱,冲服,每日三次。外用泡酒或以酒调粉涂患处

野菊花

属性:菊科、菊属。

别名:野黄菊、苦薏。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稍有毛,揉之有香气。

2、叶互生,卵形,长4-6厘米,羽状不规则分裂,裂片每边2-3个,边缘有尖齿,两面均有毛。

3、头状花序单生,花黄色,中央为管状花,外围有一列舌状花。

生长环境:喜生于丘陵、旷野、路旁及灌木丛中。

采集加工:药用花或全草。秋季采花,蒸后晒干。全草割取嫩枝,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凉血降压。

主治用法:

1、防治感冒、流感、流脑、百日咳(用全草或花)。

2、疖疮肿毒、小儿痱毒、乳痈。

3、高血压(用花)

4、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5、宫颈糜烂(用花做出浸膏局部涂敷)

每用全草干品3-5钱,花2-3钱,水煎服。疮疡疖肿、毒蛇咬伤、跌打扭伤,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半边旗

别名:单边旗、半边梳。

识别特征:

1、多年生直立蕨类植物,根状茎粗,伏地横走。

2、叶根生,回羽状复叶,叶的顶端为深羽状,中部以下有深羽裂,上侧无裂片,故称“半边旗”

3、孢子囊群沿叶背边缘连续生长。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陡壁、山路旁、林荫下。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至半干,再扎把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辛凉。清热解毒、止泻。

主治用法:

1、毒蛇咬伤、疮痬疖肿。

2、肠炎、痢疾。

每用干品1-2两,水煎服。

耳草

别名:鲗鱼胆草、黑心草、细叶龙胆草。

识别特征:

1、草本,基部常伏地,高30-60厘米。结上生根,小枝有短粗毛,嫩叶四棱形。

2、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2-3厘米,上面光滑,背面常有小毛,嚼时味苦。

3、花白色,小而无柄,花朵聚生。

4、果球形,生于腋内,熟时不开裂。

生长环境:生于坡地、潮湿的草地。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1、感冒发热、咽痛咳嗽,每用干品3-5钱,水煎服。

2、肠炎、痢疾,用法同上。

3、疮疖痛肿、乳痈、皮肤湿疹、毒蛇咬伤。用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部。

羊蹄草

别名:叶下红、野芥兰。

识别特征:

1、一年生直立草本,高通常10-50厘米,有白色疏毛。

2、叶基生,琴形分裂,先端犁头形,上面生的叶卵状披针形,基部多少抱茎,有不规则的锯齿,叶背紫红色。

3、顶生头状花序,具长柄,花紫红色。

生长环境:喜生于村边、荒地、园地、路边。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湖南等地常见。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消炎利水。

主治用法:

1、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口腔溃疡。

2、外伤感染、疖肿疮殇、皮肤湿疹、跌打扭伤、铁钉刺伤。

3、肠炎、痢疾。

4、尿路感染。

5、毒蛇咬伤。

每用鲜品4-8两,干品5钱-1两,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拔脓的左右较好。皮肤湿疹可煎水外洗。

寮刀竹

别名:千云竹、英雄草、山刁竹、逍遥竹。

识别特征:

1、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有枝、有节,折断后有白色乳汁。

2、叶对生,细长,长7-12厘米,宽1-1.5厘米。

3、夏秋枝顶及近枝顶处开紫色小花。结两个羊角形小果,内藏多数顶端带长毛的种子。

4、根呈须状,细长粉质,尝之有辛辣感,嗅之有芳香。

生长环境:喜生于高山干旱的草地上。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至半干,扎把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温。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温经通络。

主治用法:

1、毒蛇咬伤、风湿骨头、心胃气痛、跌打肿痛、带状疱疹。

2、肝硬化腹水。

3、月经不调、痛经。

每用干品2-4钱,水煎服,亦可用鲜品捣烂敷治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泡酒漱口可止牙痛。

地胆头

别名:草鞋根、土公英、苦地胆。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木,高一般30-40厘米,茎粗状,全株有毛。

2、叶大部分根生,常伏地生长,钜圆状披针形,长6-14厘米,两面有粗糙毛,边缘有浅齿。

3、花淡紫色,头状花序,集于枝顶。

4、果纺锤形,有硬刺毛。

生长环境:喜生于田埂、山坡、路边货村旁旷野草地。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春夏秋三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法:

1、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

2、毒蛇咬伤、疖肿、湿疹、下肢溃疡。

3、肾炎、脚气水肿、肝炎。

每用干品5钱-1两,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蛇伤、疖肿。鲜品煎水洗下肢溃疡、湿疹。

注:另一品种:白花地胆头,全株多茸毛,茎高60厘米左右,茎上分枝较多,叶椭圆形,花梗粗壮,开白花。功效不如本品。

六棱菊

别名:三棱艾、鸡着裤、六耳棱。

识别特征:

1、多年生粗壮草木,高0.4-1米,多分枝。茎枝有绿色的翘,密生淡黄色的短毛。

2、叶互生,椭圆形,长5-10厘米,上部叶较小,边缘有疏齿,基部渐窄,下廷成翅,与茎上的翅相连。

3、头状花序多数,花白而略带粉红。

生长环境:喜生于干旱山坡、路边。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夏季采集。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微温,气微香。消肿拔毒,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1、为敷疮常用药,疮疖肿毒,烧汤伤,皮肤湿疹,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可以捣烂外敷患处,或煎水外洗。

2、风湿骨痛,肾炎水肿,每用干品0.5-1两,水煎服。

千里光

别名:千里及、九里明。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藤木,攀援状,高达1-2米。茎木质,有纵条纹,稍呈“之”字形上升,有微毛。

2、叶互生,具短柄,通常椭圆状披针形,长4-12厘米,边缘有粗齿,两面有小毛。

3、头状花序多数,花黄色,直径约1厘米。果圆筒状长约4厘米,冠有白色毛。

生长环境:喜生于向阳山坡、林绿、灌木丛中。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微苦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主治用法:

1、疮疖痈肿、湿疹、皮炎、毒蛇咬伤。

2、急性结膜炎。

3、咽喉肿痛。

每用干品5钱-1两,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治眼病煎水熏洗。

山芝麻

别名:山油麻、岗芝麻、假芝麻。

识别特征:

1、灌木,高约1米,分枝较少。小枝有绒毛,茎皮纤维丰富。

2、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2.5厘米,上面无毛,背面有灰白色绒毛,叶脉特点是基出三脉。

3、花淡紫色,生在叶腋。果外形如芝麻果,有毛。

4、根直生,喜生于荒山、丘陵、荒坡、路边向阳的旱地。

采集加工:药用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主治用法:

1、感冒高烧不退,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腹泻,每用干品5钱-1两,水煎服。

2、毒蛇咬伤、腮腺炎、皮肤湿疹,用于根研粉,米酒涂于患处。土牛膝

别名:六月霜、多须公、大泽兰。

识别特征:

1、多年生直立亚灌木状草本,高可达2米。茎圆柱形,有褐红色斑和细纵条纹。

2、叶对生,尖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1厘米,宽2-5厘米,有疏齿。

3、顶生头状花序,花白色,夏秋开花布满全株,好像被上霜雪,所以又叫“六月雪”。

4、根多数,条状,圆柱形,,故又称“多须公”。

生长环境:喜生于旷地、山坡及草地。我国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根。于秋冬或初春采挖,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凉。清咽利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1、为喉科常用药,用于治疗白喉,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

2、感冒高烧,麻疹肺炎。

3、痈疽疖肿,毒蛇咬伤。

每用干根3-5钱,鲜用1-2两,水煎服。蛇伤肿毒,取叶捣烂敷于患处。八角莲

别名:八角盘、六角莲、独叶一枝花。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地下茎块状,粉质,白色,地上茎短,直立。

2、叶1片,很少2片,盾形,有4-9个角,直径12-25厘米,基出掌状脉4-8条,叶柄长13-18厘米。

3、花暗紫色。果卵形、熟时黑色。

生长环境:多生于大山接近山顶的深谷或湿润草丛中。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四川等地区。

采集加工:药用根块,全年可采。洗净,去须根,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微苦凉,有小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

主治用法:

1、淋巴结炎、腮腺炎。

2、痈疮、疖肿、毒蛇咬伤。

每用干品2-3钱,水煎服。用鲜根或干根捣烂外敷或研末加酒醋调涂局部蛇伤、痈疮疖肿。鹅不食草

别名:地胡椒、球子草、小拳头。

识别特征:

1、一年生伏地草本,长8-20厘米,多分枝。茎纤细,着地后生根,有小毛,揉之有辛辣味。

2、叶互生,倒披针形,长1-2厘米,边缘上部有疏钝齿,无柄。

3、头状花序腋生,球形,花黄色,全为管状。

生长环境:喜生于稻田、湿润草地或洼地。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春夏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温。通窍散湿,祛风消肿。

主治用法:

1、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常作软膏剂。即将鹅不食草研为细粉,加少许冰片或薄荷,做出10%凡士林软膏,涂鼻粘膜。

2、百日咳,疟疾。

3、风湿性腰腿疼。

4、跌打骨折,毒蛇咬伤。

每用干品1-3钱,或鲜品3-5钱,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跌打扭伤及蛇伤。小叶双眼龙

属相:大戟科、巴豆属。

别名:桃叶双眼龙。

识别特征:

1、直立灌木,高1-2米,分枝少,披灰黄色绒毛。

2、叶互生,卵状椭圆形,形似桃叶,长5-10厘米,宽1.5-2厘米,叶柄顶部有2个突出腺体。

3.总状花序顶生,淡绿色。果扁球形,有粗毛,直径1厘米,故称“毛果巴豆”

生长环境:喜生于山坡、灌木杂草从中。产于我国南部。

采集加工:药用根,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苦温,有小毒。祛寒驱风,散瘀活血。

主治用法:

1、风寒湿痹、产后风瘫。

2、毒蛇咬伤。

每用干品3-5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鲜叶捣烂或干根研粉调敷患处。孕妇禁用。丁贵草

别名:丁癸草、人字草

识别特征:

1、一年生或多年生披散或伏地草本,茎纤细、多分枝。

2、每一叶柄顶端有2片叶子,倒卵形,长约1厘米,宽约3毫米。

3、花黄色,小,花后结有2-6个组成的豆荚,表面有小针刺。

生长环境:生于稍干旱的旷野、草地、树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比较好。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凉,清热解表,祛瘀消肿

主治用法:

1、感冒、眼结膜炎、肝炎、胃肠炎、痢疾等。

2、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每用干品5钱-2两,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于患处金线吊乌龟

属性:防己科、千金藤属。

别名:金线吊蛤蟆。

识别特征:

1、多年生缠绕藤木,全株平滑无毛。茎基部木质,枝纤弱,有纵沟纹。

2、叶互生,盾状着生三角状近圆形,长5-9厘米,长和宽近相等,基出掌状5-9脉,纸质。

3、花序腋生。果球形,成熟后紫红色,内果皮坚硬,呈扁平马蹄形。

4、块根多为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外表灰黑色,侧生须根,断面粉白色,干后外皮皱缩,暗褐色。
生长环境:喜生于阴湿的山坡、路边、溪边草丛中,或矮林边缘。产于长江以南各地。

采集加工:药用块根,秋末冬初采集,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辛寒。祛风,利水,清热,化痰。

主治用法:

1、风湿疼痛、腰肌劳损、肾炎水肿、胃痛、肺结核,每用干品3-5钱,水煎服。

2、无名肿毒、毒蛇咬伤,用鲜品捣烂外敷。狗脚迹

属性:锦葵科、梵天花属。

别名:小桃花。

识别特征:

1、直立分枝灌木,高约0.5米,全株有绒毛,茎皮纤维丰富。

2、叶互生,叶形不一通常卵形,长1.5-3.5厘米,有3-5个深裂,裂片倒卵形或菱形,上面中脉两侧常有紫黑色斑纹,很像狗的脚印。

3、花鲜红色,五瓣,单生于叶腋。果扁平,有倒刺。

生长环境:山野及荒郊草地极为常见。我国东南部各省均匀产出。

采集加工:药用全株,以根为好,全年可采。洗净,切断,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平。祛风除湿,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1、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瘀积肿痛。

2、毒蛇咬伤、疮疡肿毒。

每用干品5钱-1两,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血见愁

属性:唇形科、草石蚕属。

别名:皱面草、方枝苦草。

识别特征:

1、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茎方形,下部常伏地,上部直立。

2、叶对生,卵形,长3-6厘米,宽1.5-3厘米;两面有毛,背面较密,边缘有粗钝齿,上面有皱纹,故又称“皱面草”。

3、花淡红色,成对,轮状排列成腋生或顶生的总状花序。果圆形。

生长环境:喜生于村前屋后、荒地、路边草丛中。我国南部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夏季采集。洗净,晒干,扎把备用。

性味功能:淡凉。散瘀消肿,止血止痛。

主治方法:

1、跌打扭伤。

2、吐血、外伤出血。

3、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每用干品5钱-1两,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指蕨

属性:七指蕨科、七指蕨属。

识别特征:

1、矮小蕨类植物,高30-50厘米。

2、地下根茎横走,有许多粗壮而稍肉质的根。

3、叶柄单一,直立,顶部有多片叶子绕柄生长,呈掌状3裂,每裂片再分为3-5片,形似多个手指,故称“七指蕨”。

4、孢子囊群穗由基部抽出,挺立在叶片的中央。

生长环境:喜生于石山林荫下、荒山山坡、疏林草地。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

采集加工:药用地下茎,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凉。润肺化痰,解蛇毒。

主治用法:

劳伤咳嗽,哮喘,毒蛇咬伤。每用干品3-5钱,水煎服。治疗蛇伤可用鲜品捣烂外敷。铁包金

属性:鼠李科、勾儿茶属。

别名:乌龙根、老鼠耳。

识别特征:

1、藤状灌木,长1-4米。枝条圆柱形,红褐色,坚韧。

2、叶互生,有短柄,矩圆形,长0.5-1厘米,上面绿色,背面灰白色,侧脉5对明显,直而平行。

3、花白色,数朵簇生于腋或枝顶。果长圆形,绿豆大,熟时紫黑色。

4、根长而弯曲,外皮褐黑色,内面黄色,故称“铁包金”。

生长环境:喜生于路边、村旁、山坡灌木丛中。产于我国南部各地。

采集加工:药用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平。祛瘀,止咳,除痰。

主治用法:

1、肺结核、肺燥咳嗽、内伤出血、肝炎,每用干品1-2两,水煎服。

2、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可浸泡酒外擦。

附:大叶铁包金

大叶铁包金,又名牛鼻拳,沿海各省有分布。形态与铁包金相似,但植株高大,叶长约3.5-7厘米,宽3厘米,脉络较多。两者作用基本相同,以小叶的为好。毛大丁草

属性:菊科、大丁草属。

别名:一柱香、白眉、白蛇胆。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

2、叶基生,通常3-5枚。深绿色,长圆形,长3-8厘米,幼时上面有柔毛,老时变为无毛,背面有灰白绵毛。

3、花茎直立,有绵毛,顶生一个头状花序,直径约4厘米,淡红色。

4、根须状细长,多数,有辛辣味。

生长环境:喜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多雾地区的荒地、林边、山顶草丛中。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以根为佳,全年可采。连根挖起,去花,洗净,晒干扎把备用。

性味功能:苦平凉。清热,止咳,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1、痰多咳嗽。

2、小儿疳积。

3、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每用干品5钱-1两,水煎服。蛇伤、跌打,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天文草

属性:菊科、千日菊属。

别名:山天文草、雨伞草。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茎直立,常带紫红色,有柔毛。

2、叶对生,暗绿色,尖卵形,长4-7厘米,边缘有疏齿,基出3条主脉。

3、头状花序,呈弹头状,有长梗,花黄色。

生长环境:喜生于山野湿地或水沟旁草丛中。多见于广东。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有麻舌感。止咳定喘,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1、主要用于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结核。

2、蛇咬伤、疮疡肿痛。

3、牙痛。

每用干品1-3钱,水煎服。鲜品捣烂敷蛇咬伤、疮疖,或塞龋洞内治牙痛。九里香

属性:芸香科、九里香属。

别名:千里香、月橘。

识别特征:

1、灌木,高1-3米,分枝多,木质坚硬。

2、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9片互生排列;叶形变异大,通常多为卵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基部歪斜,有油点,尝之辛辣麻舌。

3、花白色,浓芳香。果尖卵形,似花生米大小,熟时红色。

生长环境:多为人工栽培。我国南部有产。

采集加工:药用叶,全年可采。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微苦辛微温。行气止痛,活血散瘀。

主治用法:

心胃气痛、跌打淤积肿痛、风湿骨痛、毒蛇咬伤。

每用干品1-3钱,水煎服。或用粉末1-3分冲水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曼陀罗

属性:茄科、曼陀罗属。

别名:曼陀罗花、洋金花。

识别特征:

1、直立草本或小灌木,多分枝。

2、叶互生,外形似茄叶,长9-18厘米,边缘有不规则浅裂。

3、花白色喇叭形,长达15厘米。果球形,兵乓球大小,有粗短的软刺。

生长环境:生于旷野、路边、田边、村前屋后。主产华南地区,江苏、浙江一带也有栽培。

采集加工:药用花、果、叶,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辛温,有大毒。止咳,平喘、镇痛。

主治用法:

1、哮喘,用干花少许,切碎和烟丝卷成烟,每日吸2-3次。

2、胃痛,用干叶3分,水煎服。

3、跌打损伤、蛇伤、疔疮,用鲜叶捣烂敷局部,或用根配散治疗跌打骨折。

注:本品含莨菪和东莨菪硷及少许阿托品,有剧毒。中毒症状是,口干,皮肤潮红,无汗,散瞳,呕吐,眩晕,狂躁。抢救时可洗胃,饮浓茶,注射吗啡及强心。镇静剂。故内服要特别慎重。大叶山桂

属性:樟科、樟属。

别名:钝叶樟、山肉桂、山桂楠。

识别特征:

1、大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有肉桂及樟脑香气。枝常对生,近四棱形,有毛。

2、叶互生,厚革质,较大,长椭圆形,长可达10-22厘米,宽4-6.5厘米,上面光亮,离基三出脉明显,叶柄粗壮。

3、花小、腋生。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

生长环境:喜生于大山密林中。主产广东、广西、云南。

采集加工:药用皮,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阴干备用。

主治用法:

1、胃寒疼痛、虚寒泄泻。

2、风湿骨痛、腰肌劳损。

3、肾虚阳萎、闭经。

4、毒蛇咬伤。

每用干粉3-5分,水冲服。金鸡爪

属性:伞形科、当归属。

别名:香白芷、鸡爪参、正香前胡、枸橼当归、柠檬香咸草。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高0.7-1.5米。茎直立,圆柱形,中空,有纵纹沟。

2、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一般有小叶3-5片,长1.5-3.5厘米,宽6-8毫米。

3、花小,白色,顶生伞形花序。果椭圆形,扁平,种子有亦香似柠檬,所以又叫“柠檬咸香草”。

4、根近纺锤形,外表黄色,断面粉质,多个如鸡爪,所以叫“金鸡爪”。

生长环境:多生于山区向阳坡地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多见于我国华南地区。

采集加工:药用根,秋冬可采。洗净,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气香。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止咳除痰。

主治用法:

1、心绞痛、胃痛。

2、慢性咳嗽。

3、毒蛇咬伤。

每用干根3-5钱,水煎服。两面针

属性:芸香科、花椒属。

别名:山椒、野花椒、入地金牛。

识别特征:

1、藤状灌木,高1-2米。枝、叶轴、小叶柄和叶的中脉两面均有小钩刺。

2、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5-11片;小叶卵状椭圆形,长4-11厘米,宽2-6厘米,有油点,边缘有浅齿。

3、花腋生,白色。果球形,胡椒大,种子成熟时黑色,有麻辣味。

4、根皮黄色,常有褐色点状小斑,尝之有特久的麻舌感。

生长环境:多生于山野及灌木丛中。产于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台湾。

采集加工:药用根茎及皮,全年可采。洗净,剥皮,晒干备用。叶多用作治跌打的外敷药。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麻舌。祛风活络,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1、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瘀痛。

2、毒蛇咬伤、破伤风。

每用干根3-5钱,水煎服,或用干粉5分水冲服。此外,还可以作成酊剂,止牙痛;干粉撒布治疗躺火伤。本品有毒,用量不能过大,中毒症状是头晕、眼花、呕吐等。

附:单面针
单面针为直立灌木,亦称疏刺两面针,小叶片3-9,较两面针大,边缘波浪状,只背中脉有刺。效用基部相同。单木根

属性:夹竹桃科、狗牙花属。

别名:震天雷、艾角青。

识别特征:

1、小灌木,高约0.5米,全株光滑,折断有白色乳汁。

2、叶对生,长卵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

3、花白色。果如两个叉开的牛角形,长约4厘米,熟时红色。

4、根直而粗长,很少分枝,故称“单根木”。

生长环境:喜生于干旱山坡、丘陵的灌木丛中。主产广东。

采集加工:药用根、叶,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叶多为鲜用。

性味功能:微苦辛温,有小毒。解毒散结,祛风止痛。

主治用法:

1、咽喉肿痛、乳腺炎。

2、风湿痛。跌打损伤、胃寒疼痛。

3、高血压。

每用干根3-8钱,水煎服。鲜叶捣烂外敷治蛇伤、疮疖、跌打肿痛。酢浆草

属性:酢浆草科、酢浆草属

别名:酸味草、斑鸠酸、黄花酢浆草。

识别特征:

1、伏地草本,长约10厘米。茎纤细,全株有白色柔毛,节上生根。

2、叶互生,为指状三小叶,柄长,小叶倒心形,长5-10毫米,无柄,先端凹陷,尝之有酸味。

3、花黄色,生于叶腋。果近圆柱形,具5棱,有毛。

生长环境:喜生于房前屋后、田边、沟边、园边、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扎把备用。

性味功能:酸凉。清热,凉血,安神。

主治用法:

1、感冒发热、肠炎腹泻、尿路感染、神经衰弱,每用干品1-2两,水煎服。

2、跌打扭伤、毒蛇咬伤、用鲜品捣烂外敷。

3、烫伤、脚癣、皮肤湿疹,用鲜汁擦洗或煎水洗。

附:红花酢浆草

红花酢浆草,亦名大酸味草,与酢浆草相似,区别是叶片大,叶柄长,无地上茎,地下具纺锤形状根鳞茎,花紫红色。两者功用相同。夜香牛

属性:菊科、斑鸠菊属。

别名:伤寒草、夜牵牛、消山虎、寄色草。

识别特征:

1、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茎有细棱线,稍有毛。

2、叶互生,多为椭圆状披针形,长2-7厘米,背面有绒毛,叶缘有浅齿。

3、头状花序疏散,直径约0.3厘米,紫红色。果圆柱形,有白色冠毛。

生长环境:生于田边、荒地、林缘、路旁。我国南方各地常见。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夏季采集。洗净,晒干,扎把备用。

性味功能:淡凉。清肝退热,安神镇静。

主治用法:

1、感冒发热、咳嗽。

2、急性黄疸型肝炎。

3、神经衰弱、失眠、小儿夜尿。

4、疔疮肿毒、乳腺炎、蛇伤。

每用干品5钱-1两(小儿3-5钱),鲜品1-2两,水煎服。用鲜品捣烂敷痈疮、蛇伤。羊乳

属性:桔梗科、党参属。

别名:山海螺、四叶参、白蟒肉。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蔓生草本,多分枝,全株有白色乳汁。茎缠绕,带紫色,长可达1米多。

2、生于茎上的小叶小而互生;生于侧枝上的叶多近于四片轮生,故称“四叶参”,一般为卵形或逛披针形。

3、花钟形,乳白或带黄色。果圆锥形,有宿萼。

4、地下根纺锤形,肉质,有特异气味。

生长环境:喜生于海拔较高的山坡、灌木丛下潮湿肥沃的土地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根,全年可采。洗净,蒸透,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平。滋补强壮,祛痰润肺,排脓解毒。

主治用法:

1、病后体虚、产后缺乳。

2、肺脓肿、乳腺炎、疮痈肿毒。

3、毒蛇咬伤。

每用干品5钱-2两,水煎服。

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有多种毒性蛋白、新鲜蛇毒为粘稠液体,呈弱酸性,透明或淡蓝色,含水量约65%,比重1。030—1.080,加热65℃以上容易破坏,新鲜蛇毒,与空气接触易起泡沫,在常温下易变性腐败,丧失其毒性,冰箱内冷藏15—20天毒性不变,经真空千燥,或冷冻干燥处理的蛇毒可保持原毒力25年以上。

在野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进入草丛前,应先用棍棒驱赶毒蛇,在深山丛林中作业与执勤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应穿好长袖上衣,长裤及鞋袜,必要时戴好草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