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兄弟原作族昆弟、族晜弟,其中年长者为年幼者的族兄,年幼者为年长者的族弟。“族兄弟”一词始见于《仪礼·丧服》。五服中,族兄弟之死为缌麻。(《仪礼·丧服》: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 一说:《尔雅·释亲》以“共高祖不共曾祖的平辈兄弟”为族兄弟。《尔雅·释亲》:“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昆弟。”《仪礼·丧服》:“缌麻三月者……族昆弟。”贾公彦疏:“族昆弟者,己之三从兄弟,皆名为族。” 胡培翚正义:“族昆弟者,高祖之玄孙,己之三从昆弟也。” 二说:《新书·六术》以“同天祖不同高祖的平辈兄弟”为族兄弟。贾谊《新书·六术》:“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为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以曾祖而昆弟故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务于六,此之谓六亲。” 案,《贾子》所谓从曾祖昆弟即《尔雅》所谓族兄弟,《贾子》所谓族兄弟即《尔雅》所谓亲同姓也。《尔雅》与《贾子》两书略有异同,而《贾子》论远兄弟之亲疏最详,宜并存之。(该段引自梁章钜《称谓录》) 今注:①父;②昆弟;③从父昆弟;④从祖昆弟;⑤曾祖昆弟;⑥族兄弟。这里的“昆弟”与“兄弟”一意。 古人普遍以《尔雅·释亲》的观点为准,即同一高祖不同曾祖的平辈兄弟为族兄弟。简言之:共高祖父而不共曾祖父的平辈兄弟互称为族兄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