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 泄泻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3
 9    泄泻


    泄泻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证,可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相当于“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或“肠功能紊乱”等。

    9.1   诊断依据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疗常规?泄泻》。

    9.2   证候分类

    9.2.1   寒湿泻:  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畏寒食少,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濡缓。

    9.2.2   湿热泻:  泻下急迫,粪便黄褐酸臭,肛门灼热,可伴有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

    9.2.3   伤食泻:  腹满胀痛,泻后痛减,大便臭如败卵,纳呆,嗳腐吞酸。舌苔垢或厚腻,脉滑。

    9.2.4   脾虚泻:  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或饮食改变则大便次数增多,伴神疲乏力。舌淡,舌苔薄白,脉细。

    9.2.5   肾虚泻:  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甚至完谷不化,脐腹冷痛,形寒肢冷,喜暖。舌淡胖,舌苔白,脉沉细。

    9.3   治疗方案

    9.3.1   辨证施治

    9.3.1.1   寒湿证:  温散寒湿,健脾止泻。成人腹泻,腹部操作以沉缓的一指禅推法和摩法为主,刺激重点为任脉路线从中脘至气海、关元段;背部操作以按揉法和擦法为主,刺激重点为足太阳膀胱经从膈俞到三焦俞段。小儿腹泻可采用如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等操作。

    9.3.1.2   湿热证:  清热利湿,理气止泻。成人腹泻在寒湿泻推拿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下肢手法操作,以按揉法为主,下肢刺激重点为阴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小儿腹泻可采用如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等操作。

    9.3.1.3   伤食证:  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成人腹泻在寒湿泻推拿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强化腹部操作;小儿腹泻可采用如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等操作。

    9.3.1.4   脾虚证:  健脾益气止泻。成人腹泻在寒湿泻推拿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增加按揉脾俞、胃俞及直擦脊柱两侧,亦可捏脊;小儿腹泻可采用如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等操作。

    9.3.1.5   肾虚证:  补肾温阳固涩。成人腹泻在寒湿泻推拿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在关元、气海、神阙用掌揉法和摩法,以局部有微热为度,并横擦命门、肾俞、八髎;小儿腹泻可采用如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揉关元、气海、神阙, 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擦涌泉等操作。

    9.3.2   其他疗法

    9.3.2.1   刮痧:  适用于急性腹泻患者,在脊柱两侧及诸肋骨间隙反复刮擦,至皮下出现瘀血为度。

    9.3.2.2   热熨:  将食盐炒热,包在布袋内,敷于脐部。

    9.3.2.3   温灸:  适用于慢性腹泻患者,重点温灸穴为神阙、关元、气海等。

    9.4   注意事项

    9.4.1   并发症处理:  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立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9.4.2   出现高热及明显脱水、酸中毒患者,应在高热减退,水、电解质平衡后再采用推拿治疗。

    9.4.3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9.4.4   慢性腹泻者注意腹部保暖,避免零食、冷饮及油腻食物。

    9.4.5   急性腹泻患者应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必要时应中西医综合治疗。

    9.5   疗效评定

    9.5.1   治愈:  急性腹泻患者大便转为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指标正常;慢性腹泻患者大便能长期保持正常,营养状态改善,临床检验指标正常。

    9.5.2   好转: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指标正常。

    9.5.3   未愈:  大便及其他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9.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22条,第35 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1条,第17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