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文贞与“太极十三剑”

 星武太极图书馆 2015-11-23

李文贞与“太极十三剑”      昌沧

    提起津门85岁的武术老人李文贞,就一定要说她的拿手绝活“太极十三剑”。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李文贞演练的太极十三剑二路和飞虎拳,艺惊四座、技压群芳,荣获了特别奖。随后,李大姐又带着这套剑来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受到毛主席、少奇同志、朱老总、周总理的接见。当年周总理率团访问原苏联及东欧五国——被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点名要李大姐随团出访。周总理曾对李大姐说:“这会儿你的太极十三剑要走出国门,名扬天下了!

    文贞老师的“太极十三剑”得自家传,她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力神霸州李”李茂春(18751939)。茂春先生出生于河北霸州(),力大无比,江湖人称“大力神霸州李”。李先生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图个吉利,把他许愿给庙上,故从4岁起,他就“蓄发修行”了。在佛门中,他练得高尚的武德修养和一身过硬的本领,且得到了隐居民间的义和团高人王绛云亲授武功绝技,成为功力门中的佼佼者。

据传“功力门”,始于宋代,乃武术中的一门真功夫,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且涉及面极广,不论练拳习械,都离不开功力。茂春先生深得其精髓。

茂春先生在佛门中学得的太极十三剑,一共八路。这几路动作刚柔相济、姿势舒展自然、风格独特的太极剑,是在一般剑术“八法”——刺、撩、斩、崩、劈、钩、提、抹的基础上,去除劈、钩,而插入了剁、扎、豁、掠、钻、扑、云等,共十三个动作而成,且包括上、中、下三盘。其特点是:内容丰富、结构细密、紧凑,手眼身法步,配合恰当,起伏转折,环环紧扣,特别是”缩、小、绵、软、巧”,表现得更为突出。

    文贞老师自幼随父习艺,父亲根据她的身体素质、基本功底及其他条件,因材施教,重点教她太极十三剑、飞虎拳、绵掌拳、形意拳、穆英棍及刀、钩等功力门的特技。文贞老师也是用心领悟,刻苦练功,不论寒暑,一年三百六十天,她总是闻鸡起舞,“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都要苦练十几个小时。回忆起这段艰苦的学艺日子,文贞老师到了晚年感慨万千,她赋诗勉励弟子:“少年学艺苦难言,只因功夫尚未全;老来方知费力取,七分勤奋三分天()。”

    文贞老师,正是靠着“七分勤奋三分天”,对父亲所传技艺真髓深有所悟,尤其对太极十三剑加以改进和发展,使其更上一层楼,令人刮目相看。

    1953年,文贞大姐继在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获得殊荣之后,又在北京参加了由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青年宫主办的“优秀运动员表演晚会”,她表演的太极十三剑被安排在最后,成为晚会的“压轴戏”。当她演练结束时,满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19579月,李老师与师兄王子章合作整理并做动作示范,完成了《太极十三剑》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数十万册。

    北京体育大学著名的武术教授门惠丰先生说,“我见过李老师演练的十三剑,的确与众不同,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一个‘虚步探剑’,其姿势之低。令人难以置信,真如入海探宝。一个‘独立下刺’,只见一腿独立,另一腿屈膝、提到了胸上。一个‘绷脚内扣’,一手持剑斜向直刺,另一手臂上举。剑指朝天,漂亮极了。真是‘挺如青松傲天,稳似寒鸡立冰、重若丁桩钻地’!大姐的基本功十分扎实。马步姿势之低,也令人啧啧称羡。不用助跑,就能纵身而起,一个旋风脚,且左右连打,落地‘归宗’。这不就是武林人士常说的‘旱地拔葱’、‘左右开弓’嘛!这决非一日之功!成为我多年来学习的楷模。在教学中,我亦以

此要求和训练我的学生们”。

    李大姐除太极十三剑之外,还精功力门的飞虎拳、弹腿、单刀及诸种拳械。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她荣获单项、全能三个第一名。在此前的全国武术观摩或表演大会上,也屡获优秀奖、一等奖的最高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李文贞老师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华武林百杰”,十几年过去了,李老师仍然活跃在武坛,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还喜收新徒,中国武术协会的领导和北京、天津武术界的朋友纷纷莅会祝贺,大家一致称赞李老师是老当益壮、傲然挺立的“津门一青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