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生命还在,一切都是能熬过去的

 心是明镜台 2015-11-23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金融投资,健康好文精选,精读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同时我们会陆续推出自己原创作品:谢谢支持!

2001年到2015年,我背包已经有14年的漫长旅程了。在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我是一个非常菜鸟级的背包客。2001年的时候还不流行背包客这样的字眼、概念,国内同学是没有背包的,所以我的第一次旅行的背包是跟一个韩国同学借。我的第一次背包旅行去的是阳朔,从天津到阳朔,整整24小时的硬座。阳朔的山水风光真的特别的赞、特别的美。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有一个来自法国的吹笛子的外国人和一个来自台湾的弹吉他的背包客,他们两人使用不同的乐器却可以琴瑟和鸣,感觉特别的棒,但是更吸引我的却是在阳朔开客栈、开酒吧的老板们。对他们来说,一把吉他、一本书、一束阳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我特别羡慕他们那样的一种生活,但是作为一个非常普通的、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这一切就跟梦想一样遥不可及。

在这样一个本科旅行之后,我还是规规矩矩地回到城市,回到北京去打工赚钱上班,所以在本科毕业的前三四年里面,我先后做过完全不同的八份工作:物流、海运、金融、旅游杂志编辑、编导,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五花八门,看起来都是跨行业、跨职位的,但是所有的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没有超过三个月。当我每份工作差不多三个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又有一笔钱可以去旅行了,然后就辞职去旅行。所以,在任何一个老板眼里看来,我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可我自己知道,我却是一个合格的旅行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总是能够用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总是能够发现世界、发现自己,虽然我没有像余秋雨等大师一样的文笔,也没有像摄影师那样非常刁钻的技巧,角度、色彩,但是,我总是能够写下、拍下我在旅途中感兴趣的那些瞬间,慢慢的,我的一些作品就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所以,从2004年开始我再也没有朝九晚五地上过班,我开始和国内的旅行社合作,国内但凡跟旅游相关的杂志社,比如《看电影》、《旅行家》、《旅行者》等都发表过我写的文章。在2004、2005、2006、2007年这些年里面,我通过旅游、拍照去赚旅费,但这些旅费也是非常有限的,只能支付我旅行的开支,而日常生活则是能省则省。在国内可能大家不大了解,我写1000个字只有300多块钱,但是我的美国同行,写1000个字可以赚1000美金的收入,所以这之间是二三十倍的差距。对我来说,是要写很多很多的文章才能够勉强维持生活。我一直住在北京,但是我只敢住在五环和六环之间,我一直不敢把家搬到中心,因为我完全负担不起,每次都是住在地下室,或者是蹭住在朋友家里,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是比起物质上的拮据更让我难受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不确定。那段时间特别没有方向。2008年,那年正好是我的30岁,所谓三十而立,而我那一年什么也立不起来,也就是所谓的七年之痒吧。

在我前面并没有一个成功的职业旅行者的案例可以让我去参考、去模仿、去借鉴,这是在一条看不到未来方向的道路上行走,我也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到终点,以及这种情况能否到终点。

为此我跑到老挝的一个叫孟威村的地方,从昆明坐二十四小时的长途车,再坐六七小时的汽车,再坐一个小时的轮船才能抵达。这个村在湄公河的旁边,这个地方不通公路,每天只有一班船进出,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完全的与世隔绝, 一切都是非常原生态。当时跟我一起去孟威村的年轻人,一个泰国背包客的说法就是 ,no one knows one hundred years ago ,一百年以前的样子,对我来说的确是这样子的感觉,一切都推向原生态,所以我每天的生活都是跟当地的小孩子们下河捕鱼,晚上就着烛光(因为没有电)教他们ABCD。我原本打算只在当地住两天,但是当我离开的时候就已经待了整整一个月 。每天的生活像刚才说的非常轻松自在,可是我住到二十多天的时候,一天早晨我整理背包,我突然发现我钱包里少了三百美金和一百人民币,当时我也不知道是谁偷了这笔钱,但是我在当地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跟我说其实我住的是一家黑店,这家店已经改了三次名字,每次改名都是因为老板偷了背包客的钱包,背包客回到国内在社交网上建议大家不要住这家旅店,所以他不得不改名。我当时特别生气,但让我更生气和难受的是,在偷我钱包之前,我对这家人特别有耐心,当我知道他的儿子梦想拥有一把吉他,于是我就买了一把二手吉他送给他,当我知道他家的女儿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钱去做手术,我就借了一百美金给他们,我觉得我都这样对待他们了,还要去偷我的东西,实在是太过分了,所以我觉得我一定要跟你们理论,他的这种恩将仇报太让我气愤了,可是当我去跟他们理论的时候,这家老板娘已经完全变得歇斯底里,对我破口大骂,骂了特别难听的话,老板从后院拿了一把砍竹子的镰刀,指着我说,Im gonna crushed you, 我要弄死你,当时我就懵了,我从来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我不知道他的真实意思是怎样的,如果他真的对我下手的话,我就一命呜呼了,从这个星球彻底消失了,因为当地真的非常偏僻,每天只有一班船通向外面,而当时那班船已经开走了,除此之外没有电、网络、没有手机信号,这个地方就像信息的孤岛,想跑也跑不了。好在他没有追出来,那天晚上我就换了另外一个客栈,在同一个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我当时就想如果他真的约齐几个亲戚,我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危险,最恐怖的是,因为当时是东南亚的六月份,每天晚上都会下很大的雨, 满天的乌云什么也看不见,而且雨点砸在房顶,就像在房顶敲鼓一样,我什么也听不见。本来那个环境特别适合做个美梦,睡个好觉,但是,我一分钟都没合眼。

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恐惧,真正的恐惧并不是别人拿出刀威胁你,因为那时候你只是想要跟他理论和保护自己,真正的恐惧是你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危险会不会发生以及什么时候发生,那个时候让我觉得这整个状态是非常煎熬的,那天晚上我一分钟都没合眼,想了很多的事,想到我过去30多年的人生,像过眼云烟一样一幕幕重现,想到我年迈的父母他们已经60多岁,但是我没有任何回报,觉得特别对不起家人,然后我又想到孟威村当地有一些寺庙,我找其中的一个住持借来了一本佛经,佛经上都是一些非常鸡汤的话,比如说行善、吃素,但其中有一句话一瞬间击中我,这句话是:如果你想获得内心的平静,一定要穿越茫茫黑暗。我觉得这个夜晚就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这样一个夜晚,其实对我来说是特别好的成长和历练的机会,只要生命还在一切都是能够熬过去的,所以到了第二天黎明的时候,我才沉沉睡去,而整个夜晚我一分钟都没有合眼。

当第二天早晨的时候,我去吃早点,我又遇到了这个老板,他又拿出刀又说了一些要弄死我的威胁的话,这个时候我已经不再害怕了,因为我知道他只是为了吓唬我,想让我赶紧离开这个村庄,我明白他的这个意思以后,我觉得我还是得要跟他继续做斗争,我还是在这个村庄待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走,直到最后一天这个老板已经把客栈门口牌坊摘掉的时候,我觉得这场无声的抗争才取得了阶段的胜利,同时这个问题也让我明白应该坚持而不是放弃。这个最艰难的夜晚、最黑暗的时刻都已经熬过去了,那人生的黑暗还有什么不能度过呢?我应该继续坚持我走的这条路,那时是2008年的六月份。

回到北京以后,我没有立刻找工作,八月份的全民奥运会,我也凑了一把热闹。九月份开始,我就变得特别忙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分分钟钟对我发出邀请,邀请我到他们的目的地去参观、旅行、访问。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在这个行业走了多年的时间,积累了自己的行业口碑,让他们相信我这样一个年轻的中国背包客一定对他们目的地的推广有帮助;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各地的旅游局知道中国越来越昌盛,中国人随之也越来越有钱,他们相信中国人是继日本人、韩国人之后下一批潜在的目标客户,所以无论内因外因,我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从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里年我人生因此进入了一个快车道,每一天都是要不在旅行,要不设计旅行,要不旅行回来以后写作,所以在那几年里,我的人生有了一个转向,因为旅行已经不用再花钱,有人给钱去一些地方。但这样的旅行和我最初的想要的旅行变得不太一样,因为最初的旅行有一个最大的元素—自由,现在没有了。最初的时候,我都能够无忧无虑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现在这样的阶段,每一天都会有各种各样安排,早上干什么下午干什么,我失去了这个最重要的自由。

一直到2010年,这样的状态才有一个好转,因为2010年我的《背包十年》三部曲的第一本书正式出版,在这个出版之前我也写了两本书,但都不是很畅销,所以没能给我带来经济上的一个支援,但是《背包十年》出版之后,进入一个非常好的状况。本来在出版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你的书如果能卖三万册就是畅销书,能卖十万册就是超级畅销书,但是《背包十年》一下子卖了六十万册,所以不仅给我带来了很多荣誉,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物质收入,我又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所以从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里我的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更随心所欲的阶段。

当然在这样的阶段,也有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发生。我是普通人,普通人就会面临自我膨胀,所以整个阶段我都处于飘飘然的状态。遇到一个问题以后就各种各样的情绪出来,要么特别沮丧,要么特别开心,到了2012年的冬天的时候,我发现我整个人都快得了抑郁症,每天忽而快乐忽而难过。最严重的是:2012年我出版了第四本书《我们为什么旅行》,这本书面世以后卖的也不错,有十几万册,但和《背包十年》相比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落差,我非常地沮丧,觉得在走下坡路,忍不了从高峰跌到低谷的状态,那个时候我觉得我需要一场全新的旅行去实现自己,找到自己,我要从自我膨胀恢复到普普通通的自己。

2013年的夏天,我一个人跑到南美洲。去之前我做了很多功课,比如我学了半个月的西班牙语,搜集了很多攻略和资料。

这次南美洲我走的是阿根廷的格瓦拉之路,从阿根廷、智利到秘鲁,到古巴,整整走了两个多月,整个路线并不像旅行社设计的那种,而是沿着我的偶像格瓦拉当年骑着摩托车在南美洲走的线路,格瓦拉当年就是通过这样的旅行找到了他的信仰,我也为了能收获自己的信仰,所以一个人跑到那么远的地方,走了两个多月,而且这次旅行也发生了很多巧合,比如说我和格瓦拉当年都被秘鲁使馆拒签,后面又阴差阳错获得签证;比如我们都被当地媒体采访,见报以后给我带来很多帮助,因为我不会西班牙语,如果我讲英文,当地人未必能听懂,听懂也不一定相信我,但有了这个报纸作为一个背书,他们就知道我只是一个来自中国的旅行者。除此之外,我和格瓦拉还在不同年代被同一个市长接待。

最大的巧合发生在旅行的最后三小时,我遇到了格瓦拉当年的战友,他是古巴的前旅游部长,为什么会遇到他呢?他正好是我在古巴住的客栈老板的女儿男友的干爹,当我说完沿着格瓦拉的路线旅行的故事后,他们就把这个故事扩散出去,被这位老先生知道了,他想和我见一面,这对我来说更是求之不得,因为之前我是通过格瓦拉自己写的《摩托日记》了解他的人生,后来又通过古巴官方的关于格瓦拉伟大的介绍,是从上到下的了解他,这次是从他身边的人去了解,这位战友给我讲了很多带着情绪的小故事,比如说格瓦拉小时候喜欢把自己关在柜子里唱法语歌,为了给奶奶治病弃工学医,还有格瓦拉在成为一名游击队员后有一次给他写的信里面提到,说苏联早晚要解体,在当时那个年代,从来没有第二个人敢说这样的话。所以我觉得自己真的是挺幸运的,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先生,这样一个旅行也算是功德圆满。这次旅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自己的信仰,而所谓的信仰并不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这类的宗教信仰,而是一种我们认为正确的,并且可以指导我们行动的价值观。

对我来说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分享,让大家的世界观得到一些向上的转变。就像前两天我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做分享的时候,当时就有一个女同学对我表示感谢,她说当时她因为高考失利,对未来失去梦想,特别迷茫,就在这个时期,她看了《背包十年》,觉得还是应该有梦想,然后她在第二年就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我觉得如果一本书可以给读者带来这样的收获,那真是一件开心的事。这就是我过去十二年的一段旅行经历。

问答部分

1. 女孩子单独旅行是否安全,有什么建议吗?

关于女孩子独自旅行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在出发之前对目的地有充分的了解,现在攻略类的游记特别多,要是一个地方有危险,你最好就不要去了。然后就是要有一个原则,如果你自己走在路上,什么事也没有,突然出现一个人主动说帮你提包,或者找酒店等等,这样多半是有问题,就尽量避而远之。如果你路上遇到什么问题,找当地人求助,那99%都是好人,还是要相信世界上好人是占大多数的。

2. 旅行对你的改变是什么?

对于旅行对我的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内心一点点获得平静,这个过程经过各种各样的坎坷和磨难。我在新书里提到过一句话:“一些看起来云淡风轻的人,不知道受过多大的苦。”很多人可能觉得我现在特别光鲜,又出书又开课,其实这一切的背后真的是特别的憋屈,你要经过各种现实的磨难,比如没有钱怎么办,还有内心的困扰,有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这个时候是最煎熬的。我走通了,所以可以分享,还有很多人没有走通,仍旧非常艰难。

3. 你的客栈叫什么名字呢?为什么要开这样的一间客栈呢?

我的客栈叫做“背包十年青年公园”,在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客栈里面有咖啡馆、有餐厅、有露天的电影院和一个天台,可以看到无数的星星,可以接纳背包客;有带床位的房间,也有标准的客房,亲子房,基本各种房型都有,各种人都可以住,各种年龄都可以接待,这也是我自己打造的一个乌托邦,因为在很久以前当我当背包客的时候,一些欧洲国家的青年旅馆不允许年龄超过35岁的人去住,因为按照青年的标准,35岁以上就不是青年了,但我觉得35岁仍然年轻,所以我就在35岁的最后一天开了这个青年旅馆,然后起名叫做背包十年青年公园。

4.你觉得你的路能复制吗?

我觉得首先如果想复制我这条路,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我其实踩到了一个很好的点子上,就像俞敏洪老师给我的推荐写的是,说我是一个活在路上的人,在十年以前,这条路并不是有太多人去走,所以我抓住了时机,当时竞争力很小,但现在出国太容易了,什么人都可以出国,如果再想成为一个职业旅行者,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我当时也运气还不错,还有很多人帮助我,现在其实这种运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但我觉得我们旅行,并不应该把它当成一个职业,不应该把它当作一个目标,在过程中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这对每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5.都说“父母在,不远游。” 怎么说服父母呢?

其实我觉得中国年轻人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最初有一个客观条件,就是生活在北京,他们在外地,他们不太了解我的具体生活状况,而且我觉得也没有必要用自己的冒险去绑架他们的担心,不用每次打电话就说,我又辞职了怎么样的,我觉得这是挺不靠谱的,最初父母不知道我在外面到底经历了什么,但后来因为出书了,他们就慢慢了解到我当时的一个生活状况。虽然他们也是不支持不赞成,但他们也从来没有拦着我,不让我踏出家门,从来没有说你别走了,你就在家待着吧,我觉得这个也是他们的一个开明之处,我还挺幸运的,有这样一对伟大的父母。

6.有些人追求安定平稳的生活,有些人追求自由奔放的生活,你怎么看待这两种人生呢?

我觉得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就像我可以说走就走从北京跑到丽江去,然后我觉得也是因为我和这个社会的绑定程度没有那么紧,换句话说就是比如说北京摇了好几年的号才摇到一个号码,我在北京供了好几年的房才有了自己的房子,我觉得这个时候我就会考虑一下那么大的机会成本,说放弃就放弃是不是太任性,但因为我没有这些,我连医保、社保,什么都没有,所以我觉得我和这个城市没有那么深的一个绑定的程度,我可以说走就走,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挺轻松,挺自在,我为了这种自由放弃了稳定,就像刚才说的那些我的身边的朋友,他们为了稳定放弃了自由,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没有人能够说最后这两种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这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只不过我的选择还是蛮勇敢的,仅此而已。以前觉得旅行能够让我们看到很多风景,但现在我会说,在我们看到很多风景的同时,也注定会错过很多风景,这是肯定的,就像我都快40岁了,仍然孑然一身,其实我7、8年以前就想明白了这件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是什么富二代、官二代,我们的社会资源、我们拥有的很多东西都是有限的,有些人可能用这些东西去买车买房,娶妻生子,而我却用这些东西投资到自己身上,去旅行,去想要获得自由,丰富自己的人生,虽然我会错过很多东西, 但我觉得我也得到了很多东西,这是平衡的,那就足够了。

7.在旅行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以前我们会说在旅行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大声喧哗,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些都只是旅行的一个基本层面,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去主动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具体到旅游过程中,我们应该去发现爱传递爱,就像有一次我在旅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法国老太太,他帮助我解决了一些问题,当然我要对她表示感谢的时候,她对我说,她的儿子正好在亚洲旅行,她相信一旦她的儿子遇到一些困难,一定会有好心的东方人去帮助她的儿子, 她当时说了一句话,叫做“love is a circle”爱是一个圆,她说当她帮助我的时候,并不是希望我马上反回来去帮助她,但是她希望我去帮助甲,甲帮助乙,乙帮助丙。让这种能量循坏一圈,一定能够帮助到很多的人。再比如说我从2011年开始就去四川的马鞭,新疆的塔县,云南的宁蒗去帮助一些当地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给他们送鞋,书包,羽绒服等,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新的旅行,到一个地方看当地的风景,同时也能够让当地的一些人过得更好,虽然我知道我给的这些东西不能使他们的生活产生一些质的改变,但是对我来说一点帮助也是帮助,只要能够让他们获得一点温暖,我觉得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8.您是怎么看待穷游的呢?

我在旅行的最初几年的确都是穷游,比如在巴黎一天可能就花几个欧元,然后除了住宿以外喝的水都是从自来水里流的冷水,吃的饭也都是路边摊,非常便宜。所以说我觉得穷游可能就是花最少的钱看更多的风景。但随着我的经济越来越宽裕,其实我觉得还是应该以体验作为一个前提。体验度最多的情况下,花最少的钱,这是我认为的穷游。不要去骗吃骗喝,不要去蹭吃蹭喝,穷游也是要有尊严的。

9.关于旅行,现在的您和刚毕业的时候的那个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其实我现在已经没有特别想去的目的地了,因为我想去的地方都已经去过了。除此之外,已经没有一个特别能够让我产生想要去旅行的激情的目的地了,能够最后愿意停留的肯定就是力量。我开了一家店,而且第二家店在云南的香格里拉也已经半成品了,即将落成,在那个地方我还养了一匹马。我觉得我的生活就是在那个地方,养马、喂毛羚,去和当地人交朋友,看当地的黑颈鹤。认认真真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一起生活,融入到他们的世界里,我觉得这也是另外一种的旅行。我的第一个梦想是环游世界,已经差不多实现了。第二个梦想就是打造一个理想中的乌托邦,就是我现在拥有的这个背包十年青年公园,也已经实现了。我现在有了新的梦想,等实现了再说,我还是比较低调的一个人。

10.现在您有了自己的客栈,那是不是去丽江就可以遇到您了呢?

也不一定。比如我现在就在全国做一个新书的一个巡回分享会,会在年底回到丽江。我的每本书书里都会有一张明信片,大家可以把对我,或者对背包十年,想说的话写在明信片的背后,然后寄回到背包十年青年公园。明信片的背后有地址、电话、二维码。这有什么用呢?我会在今年的12月31号晚上,在剧场众多人的共同见证下,以绝对公正公平的方式,从里面选出一张,我会帮这个读者去办签证买机票然后陪着他(她)去法国巴黎旅行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可能是一个写作者或一个旅行者对他的读者的一个最好回报了。

11.您在十几年的旅途中有艳遇吗?您对另一边的要求是什么呢?

我觉得其实在旅行过程中经常会有这种邂逅,我不想把它叫做艳遇,因为我觉得这个并不是一起床就一拍两散。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地方会有感情的。(你理想的另一半是怎么样子的呢)我觉得性格还是不要太强势,我觉得两个人如果都强势,可能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还是希望对方要听我的吧,这个可能是比较重要的。

人生并不是只有车子房子,就像我本科毕业那年, 2001年,我不知道以后能成为一个旅行者、一个写作者、一个创业者,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梦想的驱动。所以我觉得每个人还是应该要有梦想,只要你们愿意为了它去奔跑去追逐去奋斗,它一定就不是空中楼阁,一定会有一天实现。最后祝愿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梦想都灿烂,祝愿所有的灿烂都能实现。谢谢大家!

(作者:小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