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经络》每天一条经络,足太阴脾经(附动态图)

 往事如风散风中 2015-11-23


编者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灸哥提醒:每天光看文章不行,一定要付诸实践!你是行动派么?一起努力用艾灸调理身体吧,如果在做艾灸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回复公众号,畅所欲言。
今日经络——足太阴脾经
经络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1],过核昌[2]后,上内踝前廉,上踹[3]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灵枢·经脉》
翻译:
脾的经脉足太阴经,起始于足大趾的末端,沿着足大趾内侧的白肉处,通过足大趾本节后方的核骨,上行到达内踝的前缘,再上行至小腿的内侧,然后沿胫骨的后缘,与足厥阴肝经相交会并穿行至其前方,此后再上行经过膝部、大腿之内侧的前缘,进入腹内,而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脾脏,并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胃腑,然后再向上穿过横膈膜,挟行于咽喉两侧,连于舌根,并散布于舌下;它的支脉,在胃腑处分出,上行穿过膈膜,注人心中,而与手少阴心经相衔接。
注释:
[1]白肉际手足之掌(或跖)与指(或趾)都有赤白肉际,掌(或跖)与指(或趾)的阴面为白肉,阳面(即生有毫毛的那一面)为赤肉,二者相交界的地方即为赤白肉际。
[2]核骨即指第一趾跖关节在足内侧所形成的圆形隆起,其状如圆骨,故名。
[3]踹在此为'脯'之误,即指小腿的腓肠肌部,俗称小腿肚。

病症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4]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5]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灵枢·经脉》
翻译:
足太阴脾经之经气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出现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部胀满,时时嗳气等症状;在排出大便或矢气后,就会感到脘腹轻快,就好像病已祛除了一样。此外,还会出现全身上下均感沉重等病象。
足太阴脾经上的腧穴主治脾脏所发生的疾病,如舌根疼痛,身体不能活动,食物不能下咽,心中烦躁,心下牵引作痛,大便溏薄,痢疾,水闭于内以致小便不通,面目皮肤发黄之黄疸,不能安静睡卧等。勉强站立时,就会出现股膝内侧经脉所过之处肿胀而厥冷的病象。此外,还有足大趾不能活动等症状。
注释:
[4]得后与气后,就是指大便;气,就是指矢气。得后与气,就是指排出了大便或矢气。
[5]溏瘕泄溏,指大便稀薄。瘕泄,指痢疾。
调理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灵枢·经脉》
翻译:
治疗上面这些病证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于经气不足的就要用补法;属于热的就要用速针法,属于寒的就要用留针法;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其寸口脉的脉象要比人迎脉的脉象大三倍;而属于本经经气虚弱的,其寸口脉的脉象反而会比人迎脉的脉象小。
本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经不离穴,穴不离经,我们就讲讲如何调理脾经吧~
足少阴脾经,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这是脾经值班的时段。
此时是脾脏最活跃的时间。这个时候也大脑是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人的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时候,是上班人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上学的人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你必须吃好早饭,保证脾经有足够的营养吸收,这样,大脑才有能量应付日常的运转。
我们可以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尽量不要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谈话耗气,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这时须“寡言语以养气”。这样一来对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脾在中医理论当中是脾主运化。运化是什么?就是帮助胃肠吸收,帮助把吸收到的食物给它消化掉,然后把脏东西排出去,糟粕的东西排到大肠去,把营养精微的物质吸收进来输送到血液,所以脾主运化有这层含义,运化到全身各处。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差,这个血液就循环不到末梢去。有人会感觉到经常头晕,就是血上不到头;经常脚寒,血到不到足;经常手麻,手麻是什么原因,就是血到不了四肢。所以来讲,脾的功能非常重要。
艾灸隐白可止血
刚才说了脾主统血,鼻出血它可以治疗;崩漏,也就是例假淋漓不止,本来例假应该是五到七天,她一月来两周,吃什么补血的药都不管用,止血的药也止不住,用药圈灸来灸这个穴位效果是很明显的。可以止血,这个是隐白。
常灸太白,可补脾
这个说每条经都要说它的原穴,因为它是发源之地,这个脾经的原穴是什么?这块叫太白穴。太白穴,这有个脚骨头,贴着这个脚骨头揉就是太白穴。太白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所以要经常灸太白穴,让灸条的药力走窜整个经络。
长揉公孙穴,助消化
公孙穴这个作用很大,它可以直接通到心脏去,心脏有不舒服,憋闷,心脏憋闷有的一个原因就是吃得太多了,吃得太多喘不上气来了,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揉公孙穴。揉公孙穴以后你就感觉到肠子在蠕动,气就往下走了,肠子一蠕动,气一下来,心脏空间在了,喘气舒服了,所以公孙穴可以治疗吃完饭以后肚胀,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调理痛风,灸脾经
调和脾经把脾经打通了,痛风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怎么去治疗痛风呢,经常揉小腿内侧的脾经,不用找任何的一个具体的穴位,只要把这条经揉通,就可以了。建议主要灸三阴交。
补血大穴在血海
脾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血海,把掌心扶到膝盖上,大拇指的位置,大拇指点按的这个位置,找一个敏感点就是血海。什么叫血海呢,血的海,是气血聚集的地方,这个男人主气,女人主血,所以血对女人来讲非常重要,经常揉血海就可以治疗血症。是出血症、贫血症、血淤症,多揉、多灸血海都可以通畅。


温馨提示:

我们常会听到:“思念是一种病”,不要以为只有歌词上才会这么说。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脾主思,多思伤脾。巳时,脾经当令,此时最好能静心养神。不要吵吵闹闹耗费气神,不益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