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是无肺泡毛细血管炎的弥漫性肺泡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儿童,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在中国儿童 ILD中,IPH可能是首位病因。典型临床表现为贫血、咯血和肺泡浸润的三联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或胃液检查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该病的诊断为排他性诊断,儿童 IPH也许是尚未被认识的免疫介导的特异性疾病所引起,部分初诊为IPH的患儿后来确诊为Goodpasture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微小血管炎等,因此有条件患儿应尽量争取肺活检,以除外其他疾病,尤其是肺泡毛细血管炎所致的弥漫性肺泡出血。糖皮质激素目前仍是 IPH治疗首选药物,但其剂量和疗程,尤其是疗程仍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一般认为,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以及预后,其机制可能在于:强大的抗炎作用、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进入炎症区域和其吞噬作用;减少毛细血管的渗出和减少肺纤维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效果更明显。推荐剂量泼尼松1~2mg/(kg·d)口服治疗2个月,逐渐减量至最低控制症状维持量,持续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对严重威胁生命的IPH患儿,甲基泼尼松龙10~20mg/(kg·d),静滴连用3d,病情缓解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2 mg/(kg·d)逐步减量同上;症状较重者,X线病变未静止及减药后反复的患者,疗程应延长至1~2年。激素减量宜缓慢,停药过早易出现复发,复发时应调整激素用量,强调激素治疗的个体化。虽然激素可以减少急性期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但其长期疗效仍然有争议,而且全身性不良反应亦显而易见,包括易感染、生长迟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肥胖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可以起到长期缓解以及预防复发的作用,且可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
(本期编辑整理 秦强 焦伟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