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坛艺苑】心系赤峰的苏轼、苏辙兄弟

 逸心茶舍 2015-11-23


作者/元亨利贞

苏轼(1036—1101),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四川眉山人。自号东坡居士。 他学识渊博,才情卓绝,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著名散文家。字子由,苏轼之弟。嘉祐时与苏轼同登进士。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辽与北宋对峙的时间长达165年,其中双方争战约40年,和平相处120多年。

苏氏兄弟生活年代,恰逢北宋与契丹友好往来时期。


公元1089年,为祝贺契丹国王生辰,苏辙代表朝廷出使契丹。


离别之时,苏轼写了《送子由使契丹》一诗,表达了他的心情: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驲骑凌风雪,要是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途经古北口时,苏辙写下了《奉使契丹绝句二首》

乱山环谷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

仿佛梦中兴蜀道,兴州东谷凤州西。

日色映山才到地,雪花铺草不曾消。

晴寒不及阴寒重,搅箧犹存未著貂。


出使过程中,苏辙根据沿途所见辽地风光,一共写了28首诗。

“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燕山》)令他兴奋不已。


“燕疆不过古北阙,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获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出山》)使他眼界大开。


《虏帐》一诗中,他细致地写出了所见到的契丹国王的冬捺钵(即冬季行宫)、契丹王室行宫生活与射猎情况,并论述了宋辽修好的益处:

虏帐冬住沙陀中,索羊织苇称行宫。

从官星散依冢阜,毡庐窟室欺霜风。

舂粱煮雪安得饱,击兔射鹿夸强雄。

朝廷经略穷海宇,岁遗缯絮消顽凶。

我来致命适寒苦,积雪向日坚不融。

联翩岁旦有来使,屈指已复过奚封。

礼成即日卷庐帐,钓鱼射鹅沧海东。

秋山既罢复来此,往返岁岁如旋蓬。

弯弓射猎本天性,拱手朝会愁心胸。

甘心五饵堕吾术,势类畜鸟游樊笼。

祥符圣人会天意,至今燕赵常耕农。

尔曹饮食自谓得,岂识图霸先和戎!



他这次出使契丹,不仅到了辽上京临潢府(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中京大定府(赤峰市宁城县境内)、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还到了契丹人的祖山木叶山(赤峰市翁牛特旗海拉苏镇的海金山)。

他在《木叶山》一诗中,生动描写了木叶山风情和辽地生活,充分反映了辽国风土人情:

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

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

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冰霜叶堕尽,鸟兽纷无托。

干坤信广大,一气均美恶。

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

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

君看齐鲁间,桑柘皆沃若。

麦秋载万箱,蚕老簇千箔。

余粱及狗彘,衣被遍城郭。

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

遂令尧舜仁,独不施礼乐。

这次出使契丹,他看到两国和平友好的睦邻关系,心情十分愉悦,在《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二首》中,他写道:


北国亦知岐有夷,何尝烽火报惊危。

拥亶绝漠闻嘉语,缓带临边出好诗。

约我一樽迎嗣岁,待君三馆已多时。

从今无事唯须饮,文字声名人自知。

平世功名路甚夷,不劳谈说更骑危。

早年拭目看成赋,近日收心闻琢诗。

古锦屡开新得句,敝貂方竞苦寒时。

南还欲向春风饮,寒柳凋枯恐未知。


苏辙离开辽回国时,负责接待他的契丹人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他们送到桑干河畔,才含泪话别。他在《渡桑干》中写道:

北渡桑干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干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这次出使契丹,苏辙还深切地体会到契丹人对他哥哥的崇拜。

那时候,贾岛、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作已成为契丹人学习汉文诗词的主流。苏轼的诗名在契丹人中更是十分响亮,他的名字在草原上广为传颂。

苏辙出使契丹的这一年,苏轼的诗集《眉山集》才刚刚刊印不久,苏辙在奉使途中,便看到了契丹人翻刻的《眉山集》。

当苏辙住进驿馆后,一抬头又看到墙壁上也题有苏轼的诗文,着实让他吃惊。当有人知道宋使是苏轼的弟弟时,便对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纷纷向他打听苏轼的事情。

苏辙十分惊异,写了四首绝句寄给哥哥。其中说道:

“谁将家集过燕都?峰见胡人问大苏。

莫把声名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虏廷一意向中原,言语绸缪礼亦虔。

顾我何功惭陆贾,橐装聊复助归田。”


苏轼、苏辙兄弟确实在契丹红得发紫。

一次,弟兄二人进京,一位到京办事的辽国使者竟置外交纪律于不顾,私自打听到他们的居处,跑到住所旁大声朗诵他们的文章,一遍一遍地念个没完,非要他们出来见上一面不可。


契丹人知道苏轼豪饮。在一次接待契丹使者的宴会上,苏轼对契丹使者的敬酒略有推辞,这位使者便端着酒杯走到他面前,当场背诵他写的诗:“痛饮从今有几回,西轩月色夜来新”,以此证明苏轼的酒量。

编辑/张力凡 顾峻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