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追随内心的信仰 2015-11-24

庞氏骗局最近又风浪四起!如何能化作火眼金睛,分辨骗局和生钱之道?

卷过半个地球,来到中国的“MMM金融社区”又刷爆了朋友圈,超高的利息回报,监管方发布的各种警告报道,无数所谓洗地党倾巢而出,在社交平台上晒着自己实实在在赚到的利润,无一不挑动着投资人的神经。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有些人说,这摆明了是“庞氏骗局”。

但也有很多人,看到周围的亲人、朋友都陆陆续续拿回了自己的本金还有超级高的利息回报,忍不住也投了钱进去。

可笑可悲的是,更多人在想:如果庞氏骗局刚刚开始,是否可以投一笔资金进去然后快速脱身,成为这次骗局的赢家?

真正的难点在于:在崩盘之前,骗局往往极其难以识别,看似谁都在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批受害者。要保住自身财富的最好方法是:及早辨清哪些是“庞氏骗局”,拒绝往里投资。

那如何分辨哪些是“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历史久远,而且手段千变万化,可没那么容易辨别。但共性一脉相承,骗局的核心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下面5点共性特征,教你轻松辨别庞氏骗局!

1.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骗子从来不告诉你里面的风险。

风险与回报成正比乃投资铁律,“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一开始,骗子们往往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谈到风险问题时则含糊其辞,或拍胸口保本保息。值得注意的是,各类案件的回报率可能存在差异,有些高得离谱,有些则属于稳健的超常回报。一切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的投资,都有可能是庞氏骗局。

2.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特征:拼命做大蛋糕、来者不拒

由于根本无法实现承诺的投资回报,因此对于老客户的投资回报,只能依靠新客户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因此大多数骗子从不拒绝新增资金的加入,因为蛋糕做大了,不仅攫取的利益更为可观,而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大为降低,骗局持续的时间可大大延长。

3.投资诀窍的不可知和不可复制性:天才专家形象,制造神秘感。

实际上,由于缺乏真实投资和生产的支持,骗子们根本没有可供仔细推敲的“生财之道”,所以尽量保持投资的神秘性,宣扬投资的不可复制性是其避免外界质疑的有效招术之一。

(如今,很多更为“高明”的骗局往往也有着看似庞大的产业和投资业务支持,但外人一般如雾里看花,难究真实。)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4.投资的反周期性特征:反规律——市场行情不管涨跌,他们稳赚不赔

在骗局里,无论是与生产相关的实业投资,还是与市场行情相关的金融投资,投资项目似乎总是稳赚不赔。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5投资者结构的金字塔特征:不断培养下线,向朋友、亲人下手

为了支付先加入投资者的高额回报,“庞氏骗局”必须不断地发展下线,通过利诱、劝说、亲情、人脉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赚钱的永远是塔尖人群。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符合以上5点共性的投资,不能百分百肯定是庞氏骗局,但可能性已非常高。

下面列举的两个经典庞氏骗局真实案例,证实了这5点共性。

一、庞氏骗局起源案例

一战期间,世界经济体系混乱。来自意大利的老道骗子查尔斯·庞齐,跟众人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转手卖给美国,便可以赚大钱,最高利润可达400%。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当时经济的确混乱,商业模式千奇百怪。的民众们也听不懂这些,但庞齐宣称的“45天之内, 稳拿50%的回报”明显非常有吸引力。4万多波士顿穷苦人趋之若鹜,纷纷往里投钱。事实是,除了前期被庞齐拿来作势的投资者拿到了高利润的回报,后期注入的资金全变成了庞齐的别墅和钻石。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截至1920年,庞齐共收到共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

金融专家质疑庞齐的投资计划根本不可能赚大钱,庞齐随后即登报反驳,但风声已起。8月份,经市民举报后,庞齐被捕,并承认只卖出了两张邮政票券。

出狱之后,他并不死心,陆陆续续做了几次这样的诈骗案,均被捕。

二、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案例

下面这位老先生,伯纳德·麦道夫,他的案子震惊全球:诈骗金额达到 600亿美元,诈骗时间长度竟达20年。

同样,麦道夫是个洞察人心、能言善道的好手。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早在年轻时期,他用暑假打工时赚的5000块美金,然后问岳父借了间办公室,说干就干,开了间证券投资公司,做股票经纪人。聪明机灵的他在金融行业颇受欢迎,很快混出了小名气。

后来公司业务不错,他顺利混入犹太人高端俱乐部,开始接触富人阶层,频繁地邀约夫人们打高尔夫、吃饭。后来便开始游说他们投资。并且巧妙地设置“非请勿进”的会员制,吊足投资人的胃口。有钱还不一定能投的基金,反而获得了超高的人气。很快,美国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就视麦道夫基金为身份的标榜之一。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据当年小报称,有某位重量级人物把一笔资金投入了麦道夫基金,奠定了麦道夫的名声基础,引发众富人跟投。

甜头在一开始也给得很足,看似人人都赚了钱。

一开始,麦道夫的确把承诺的固定收益和随投随取执行得非常好。犹太商人们偶尔要取资金出来时,麦道夫也很爽快地取款出来,还附加受益返还。

慢慢地,那些犹太人逐渐亲切地把麦道夫称为“犹太债券”,资金越投越多,也很少再提把资金取出的事情。通过发展家人朋友发展“下线”,麦道夫的资金池越做越大。

为进一步获取投资者信任,麦道夫还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积极聪明的投资专家,每月提交投资报告。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而一旦被问到具体如何使对冲基金获得那么稳定的收益,他会告诉大家这是独家秘密,拒不公开。

而“过问太多”的投资者,麦道夫会直接拒绝其投资,神秘感十足。

加之,他对客户承诺的稳定收益是12%~13%,并不同于那些高收益的骗局,备受社会信任。

而实质上,那些资金并未真实地投入过什么项目中。无非是利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最初投资者的收益这种把戏。

如果不是全球金融危机,没有人要赎回本金,这场资本游戏也许能持续多个20年!

在2008年12月初,对麦道夫的言论和经济一并收紧,仅仅一周之内,前后陆续有70亿美元要求赎回。

如此庞大的资金漏出,麦道夫基金一下子漏出了马脚。

麦道夫走投无路,最后跟儿子坦白了资金周转困难,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局巨大的庞氏骗局。他骗过了自己的家庭,骗过了社会名流,骗过了银行家,更是几乎把整个美国社会骗的团团转。

最后,儿子们举发了他。71岁的麦道夫被捕,被判处150年的无期徒刑。这位当年叱呵风云的金融大亨,将要在监狱里度过他的余生。

五招教你彻底认清庞氏骗局 入局的都是受害者?

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瞬间破产,而官方公布的部分受害者里面【损失一亿美元以上的】,居然包括了奥地利银行、瑞士银行、 HSBC、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董事长莫金、费城老鹰队前老板布拉曼(Norman Braman)、法国巴黎银行、全球基金等等……

这两个案例里,就把5个庞氏骗局共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1.庞齐许诺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麦道夫则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约10%,但他非常强调“投资必赚,绝无亏损”。

2.庞齐不仅在波士顿开设店铺,聘用代理进行投资宣传;而麦道夫则通过拒绝部分富人的投资为噱头,把蛋糕越做越大。

3.庞齐吹嘘要转卖获利的几万张邮政票券,实际上只卖出了两张;麦道夫的对冲基金实际上没有对资金进行有效运作。

4.庞齐口中所说的邮政票在市场上并没有如此大的盈利空间,但回报仍在兑现;麦道夫的对冲基金在20年间经济数次金融危机,却仍然没有收益的波动。这就显得异常诡异和反规律。

5.即便是麦道夫当上了纳斯达克前董事会主席,也免不了拉拢下线的俗套。

局内人就一定无辜吗?

话说回来,庞氏骗局如麦道夫所设,整整20多年,举国上下,竟没有任何一人质疑过其中的猫腻吗?略想就知道这并不可能。

庞氏骗局像是一场赛跑、赌博。里面每个人都清楚,谁是最后一位进场跑步的人,谁就是倒霉蛋。所以,局内人无非是在赌自己不是最后一个倒霉蛋:只要确保身后陆续有人继续参与,这场比赛对于他而言就是“生财之道”。

实质上,传销、MMM金融、卓达之流算是比较低级的庞氏骗局,骗局里面的人都清楚,每月的利息、分红是从哪里来的:只要这个游戏不中断,只要拉到下线,他们就持续有超高回报可拿。

在《卓达集团高息庞氏骗局欺诈40万人 数百亿资金曝光》新闻出来之前,河北石家庄,许多把棺材本都投进卓达集团的大爷大妈们无一不心知肚明这一点。在街头拉着他们一问,他们也知道,卓达一定会倒闭,骗局一定会有终结之时。但他们说,“那么多人都把钱投进去了,政府会那么容易让卓达倒?不怕民众急了跳楼?我们就是赌卓达没那么快倒闭,就还能拿到回报!”儿子媳妇觉得卓达快不行了,劝家里老爷子老太太赶紧把钱取出来,他们还急了,“把本金拿出来后,我就会被拉黑名单,再没机会投钱进去了。谁来赔我这个损失?”

在一开始,大部分入局者犯的是不能识别骗局的错。但因为利益的捆绑,他们其中的一小部分人为了挽回损失、获得收益,会不计手段地去拉更多人下水,或者为骗局洗白。实质上到了这一步,这些局内者和公司已经成为共犯结构。每一个投资人,都成为骗局的义务推广者、维护者。他们为骗局打掩护、补足资金链,真到东窗事发,来不及抽身的局内人又会摇身一变,换成受害者的嘴脸去围攻政府,堵门堵路要求政府作为,指责政府各种监管不力,令广大群众的财富收到了侵害等等。

设局者有罪,监管者失责,而局内人又何尝没有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