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清代桥头人曾为知县树“德政碑”

 刘沟村图书馆 2015-11-24

       大清光绪年间,宛东桥头镇一带寇贼蜂起,劫财绑票,祸害乡里,百姓惶恐。光绪八年,已是知府级别的陈履忠,从直隶州调任到南阳县任知县。桥头镇遵其指示,为防匪患,实行保甲制度。发现匪情,邻里联手,村村相助。数月后,成效斐然,盗贼屏迹,民众相安。与此同时,陈履忠施行德治仁政,教化于民,力除积弊,抚恤百姓,自此,百业振兴,一方安定。为感恩戴德,桥头众绅商述其德,表其功,勒石永记,彰显感恩之心。碑文如下:

 

       卓翁父台,世之福星也。光绪八年春,承之於宛,朞月,百废俱兴,越有成,政通人和。桥头旧有同义社,乃奉谕以联保甲,实遵示以助守望。一旦,乡民咸向社中曰:周公得禾名其书,汉武得鼎名其年,非志喜也,志不忘也。以公之德,无物以纪之,不将湮没弗彰乎?於是,0子华亭等廹于众议,爰将公抚宛善政勒诸蒲玉,使与山嶽并寿焉。想  公下车以来,勉士子以圣贤,劝农夫以孝悌,於奸宄则奋以雷霆,於良懦则润之雨露。其用刑也,惟明惟允;其为政也,克宽克仁。因而,一邑中弦歌之声比於鲁,盗窃之辈逃于秦。棘木无夜哭之鬼,0石少抱冤之人。叫嚣者屏息,隳突者潜踪。古称“振士风,弭盗贼,劝农桑,恤鳏寡,省刑罚,薄税敛,抑强暴安善良”者,公之谓也。因从而歌之曰:紫峰苍苍,白水泱泱,惟公之德,山高水长,郇伯之黍,召伯之棠,悠哉悠哉,久而弥芳。

 

特用知府在任候补同知直隶州调补南阳县正堂陈大老爷印履忠甫卓如德政碑

 

大清光绪岁次乙酉年季冬月上浣                                                       谷旦

 

閤寨四乡绅商   仝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