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淅人送匾

 刘沟村图书馆 2015-11-24

民国初期的一天,桥头老街分外热闹。锣鼓喧天,鞭炮震响,一个中年商人引领锣鼓在前,两个小伙抬着红绸大匾在后,径直向北而去。一街人都不认识他们是何许人,要干什么事,只是跟着人流拥拥挤挤,一路向前。不一会儿,一干人等在十字口西一家干店门前停了下来,

    干店老板闫志诚听到喧闹声,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成群结队的人围在门前,又是敲锣又是打鼓,不知是怎么回事。“闫大哥!”忽听一个人喊道。他一看,是前几天在自己店里住宿,丢了东西,自己还给他的那人,名叫徐留风。闫志诚转眼又看见两个小伙抬块长两米、宽一米五左右的大匾,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

   “闫大哥,谢谢你!”徐留风快步向前,紧紧握着闫志诚的手,“大哥你拾金不昧,德高义重,我无以为报,做了块匾额略表心意。”徐留风揭开红绸,让两个小伙把匾额向上高举,“拾金不昧”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每个人的眼帘。一侧写着“敬赠南阳县桥头乡闫志诚先生”,一侧缀名“淅川县某某乡徐留风”。“嗬,字真漂亮,个个都是金字,真气派!”“志诚哥拾了什么东西,没听他说过呀。”

    在大家的帮助下,两个小伙端端正正地把匾额悬挂在墙上,金灿灿的字迹闪着亮光,大家掌声一片。

    这是怎么回事呢?

    淅川人徐留风在赊店卖山货,生意兴隆,赚了不少钱。有一天得知家里有事,需回去一段时间。为防不测,他换了身普通衣装,把银元分作几处,带在身边。出赊店街不远,碰到一位常在一起的老朋友,两人闲谈了一会。知道徐留风要回去一段时间,朋友心里难舍,拉住他非要喝两盅不可。盛情难却,徐留风与朋友走进一处酒馆,边吃喝边拉家常叙友情,不知不觉过了几个时辰。酒足饭饱,朋友说要送他,可他不肯,背着包裹踏上了向西的路途。

    到桥头街时,太阳快落山了。再往前走好远距离才有旅店,不如就歇息在这里吧。他一打听,知道街中央路西有家干店(旧时只管住宿不管做饭的旅店),便照着别人所指的路线进了那家旅店,老板闫志诚热情地把他迎进屋,铺好床铺,让他休息。他把分成大包小包的银元藏在枕下、苫子下,然后闩上了门。

    “汪汪汪”,半夜里,一片狗叫,街上一阵骚动。当时世局不稳,常有匪徒夜间抢劫。怕是土匪来了,徐留风忙直起身,把枕下的银元重新放了位置。

    果其不然,第二天起床,店老板闫志诚说,夜里来了抢犯,有几家做生意的都遭抢了。徐留风暗自庆幸自己一夜平安,收拾好行李,与老板道个别,回了家。

    闫志诚吃罢饭,打扫屋子,整理床铺,忽发现徐留风歇息的床下有包东西,掂了掂,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元。这么多钱财,闫家干上几年,也不可能挣这么多。

   “他娘,过来一下。”看到妻子从厨房出来,闫志诚喊道。妻子走过来,他把那布包打开。“嗬,当家的,在哪弄这么多银元?”妻子睁大眼睛,问道。

    “咱一不偷,二不抢,地里又不会钻出来,还不是人家忘这的。”

    “那咋办?”

    “我想问你呢。”

    “按我说,银子先不动,过段时间,没人过来找,咱就把它花了。如有人来找,原封不动给人家。”

    “他娘,你说得不错,原封不动给人家。人家挣这么多钱,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不知人家要用这笔钱解决多少问题。咱虽是穷,也不能昧下这包银子。这会儿,我就出去,看能不能追上人家。”

    闫志诚说罢,就出了门东找西问,哪里有那人的影子,只得怅然而回。

    过了几天,闫志诚正在打扫庭院,看到徐留风来了。没等人家开口,闫志诚便说;“先生,前几天,您是不是把一样东西忘在了这里?”

   “老板,是啊,是啊,前几天我在这住,可能忘这一包东西,老板可曾看见?”

   “你的包有什么特征?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徐留风细细地说了。

   “先生坐,请稍等!”闫志诚快步进入里屋,不一会,手拿一袋东西出来了。徐留风一眼便认出自己的钱袋,忽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向前几步,对着闫志诚深鞠一躬,说道:“谢谢,谢谢您,这正是我忘下的钱袋。我这次来,本没想会找得到它,可上天眷顾我,让我遇到您这样的大好人了。”徐留风说话的声音有些异样,眼圈变得红了。

   “您清点一下!”闫志诚执意要徐留风点一下钱数,徐留风推让不过,解开袋口,数了数,一点不差。他从袋里抓出一把银元,塞进闫志诚手里以表谢意,闫志诚哪里肯接受,说:“你在我这里住宿,是对我生意的照顾。在我这丢了东西,麻烦您跑来,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哪能反过来再接受您的馈赠呢。”徐留风无奈,问了名姓,话了会儿家常,再三致谢而回。

    徐留风到家,说起金钱失而复得的过程,家人十分感动,让徐留风精心制作一块匾额,敲锣打鼓送到了桥头街。

    那天,正值桥头街三月二十庙会。闫志诚领着徐留风在大街小巷转了一圈,登了寨墙,看了号院,然后走进了街北头的山陕庙。徐留风提出要结为异姓兄弟,闫欣然答应。他们整整衣冠,焚上香表,双双跪倒在关公像前,互报年庚。闫长徐两岁,徐留风便称闫为哥哥,闫志诚称徐为弟弟。他们共同立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兄弟情分,永不相忘。

    第二天,徐留风请了一台大戏,在戏楼上演了三天三夜。

    花开花落,春秋更替,一晃近百年过去了,多少往事淹没于历史的烟尘。然而,如果你来到桥头街,遇上白发老者,问起老街里发生的拾金不昧的故事,他们往往能给你说个八九不离十。

 

 
                                        (根据桥头街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