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李半升缘定杨树岗

 刘沟村图书馆 2015-11-24

  赊店西十几里,有个村子名叫杨树岗。古时,这里发生一个奇异的故事。

    那时,村里有个王员外,房屋百间,田地千亩,婢女仆从成群,磨坊、油坊染坊一应俱全。一天晚上,王员外刚入睡,一个红光满面的白胡子老头来到面前,对他说:“王员外,我是财神,说与你个好消息。你家堂屋后西北角有两缸银子,快出券了,你把它取出来吧。”说罢,老头不见了。员外心里一急,醒了。老伴在旁做针线,他便把梦说与她。“老头子,别说梦话了,财神爷会给你说话?甭是想发财想得入迷了吧。”王员外想,老伴说得有道理,我有何德何能,叫财神屈尊跟我说话。谁知第二天晚上入睡时,那个白发老翁又来了。除了交代银子的所在之外,又说:“王员外,这两缸银子并非属你所有,你只是代为处置。”王员外问:“财神爷,请问这银子是谁的?”“山东李半升的。”“他几时来取银?”“他还没出生呢?”“那我得了银子怎么办?”“你用一半,另一半修盖房屋,置买田地,等着李半升前来受用。”王员外正要致谢,白胡子老头忽地不见了,一激灵,醒了。他把此梦说与老伴,老伴有些吃惊:“老头子,老神仙两次都说这事,说不定是真的,咱们到房后看看吧。”

    两人拿着铁锨铁耙,来到房后西北角,老太太打着灯笼,老员外挥动工具,一下一下往下挖。土很松散,不甚费力。不一会,挖到一层高粱秆,秆儿已经沤糟。高粱秆下,铺有一层浸过桐油的土布,揭去布料,嗬,银光闪闪,是两缸白花花的银子。员外夫妻往返几趟把银子取出放屋,兴奋得一夜不曾合眼。

    第二天,员外把几个儿子叫过来,先讲了做梦得银之事,然后说:“托财神的福,我家得了两缸银子,财神吩咐一缸我们用,另一缸做李半升盖房买地之用。”几个儿子一致表示同意。

    过了两年,盖起了一座几进几出的大宅院,买好了几百亩上等田地,静等李半升的到来。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雪花纷纷扬扬地飘飞,到了傍晚,雪住了,只见一男一女背着行囊慢慢向杨树岗走来。女的腆着肚子,步履蹒跚,走着呻吟着;男的温言柔语地劝慰着。

   “看,那边空地旁有座房子,估计没人住,咱过去吧。”到了屋前,发现屋子没门,里边除放些柴草外别无它物。他们想,这大概是人家的场房屋。这个时节,场里什么也没有,不需要人们住屋看护,也不需要存放什么东西。这真是旱逢甘霖,饥得美味!他们进了屋,舒心地长出一口气。到了半夜,“哇……哇……”场房屋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哭声。

    次日早上,场房屋里的男子早早起来,一来想问问屋子是谁的,以表歉意和谢意;二来寻些饭食,让妻子赶紧补补身子。——别人家产妇,一天七八餐,可妻子自生下儿子,从夜里到早上,还没进个米粒呢。

    男子走到一个高宅大院前,看到一个老太太在院子里走动。马上走过去,对老人说;“大娘,您早啊。”老太太看了看来人,不认识。“你是——”“我是逃荒的,昨晚住在了那边的场房屋里,到现在还不知道那是谁家的房子呢,想对人家说声谢谢。大娘,那是谁家的房子?”

   “那房子是我家的,住一晚,不足言谢。听口音,你不是近处的,你是哪里人?”“山东”

   “姓啥?”

   “姓李,名叫李云开。”

    老太太有些吃惊,“可有小孩跟着?”

   “小孩昨天晚上才出生。”

    老太太一听,想起了当家的做的梦,心如明镜。赶紧把李云开让进屋,端上茶,让李云开稍等。不一会,婢女端一些软饭和小菜递给他,老太太说:“你们还没吃饭吧,快些拿过去吃吧。”李云开感激不尽,端着饭菜,暗想:妻子生产不久,既需要自己照料,又不能移动。住在那座房子,主人估计不会驱逐。打总再让主人施恩,借些米面自己做饭吧。

    于是,他说道:“大娘,真不好意思。我有些得寸进尺了,想借些米面,自己做几天饭。”

    “小事一桩,待会我让当家的给你送过去。”

    李云开去后,老太太马上找到王员外,说:“当家的,李半升找来了。”

   “什么?”王员外一时难以相信,“你能保证是李半升吗?”

   “那还有假。他们是逃荒的,刚才人家过来借东西。我问了,人家是山东人,姓李,昨晚生了小孩,要借些米面做饭,我说一会就派人给他送去。”老太太说,“当家的,你带些米面过去,顺便确证一下到底是不是李半升。”

   “好,我马上就去。”

    他让厨子准备米面,过了一会,厨子慌慌张张回话:“老员外,真是奇怪,昨天米面还多着呢,今儿个都成空缸了。”

   “啊,”员外吃惊道。怔了片刻,他心里恍然明白:银子的真正主人来了。不料有这么大劲气!他清了清面缸底,连米带面装了半升。他吩咐磨坊赶紧磨面,自己带着半升米面和一篮鸡蛋来到了场房屋。

    李云开看到一个白发老人带着升子与篮子过来,知道是男主人送米面来了,急忙迎上去。“您是王员外吧。”“小老正是。听说你有大喜,给你送些米面。实在惭愧,不知何因,今天只剩这些了。不过,新面马上就磨出来。”李云开接过米面和鸡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谢谢员外,云开蒙您慷慨相助,大恩永世难忘。”

   “别客气,你的情况家人已给我说了。你远行千里来到寒舍,这是缘分,请问给孩子取名字了吗?”

   “还不曾取。不过现在我已经给孩子想好了一个名字。请员外参谋一下。”

   “你给孩子取的名字是——”

   “李半升。”

  “奥。”王员外身子一颤,说,“请问这半升的含义。”

  “我家雪天遭困,住员外的房屋以御寒,得员外的米面以活命。您送来仅有的半升米面,更见您的真诚。我要给儿子取名半升,就是让儿孙也记住您的深情厚谊。”

   “哎呀,云开,你言重了。你到这,就是到家了,我与家人已等你两年了。”

    接着,王员外向李云开讲了自己做梦、得银、建房买地的经过。然后,拉着李云开的手,说:“走,家已经给你安置好,快些入住吧。”李云开既兴奋又感激,去看房的路上,也向王员外讲了一个奇梦:“半月前,逃荒途中,我在一个麦秸垛旁睡觉。忽梦见自己去卜卦,算卦的对我再三说了几句诗,至今记得清清湛湛:‘半世劳碌未见功,一朝漂泊入宛东。风雪若遇王长者,自此异地把根生’。当时没当成回事,今日方解其意。”他们越谈越投机,真是倾盖之间,便成忘年至交。

    李家自落户杨树岗,家业鼎盛,人丁兴旺,日渐成为村中望族。王家与李家世代通好,彼此互助礼让,从没发生过口角,羡煞了附近村庄的其他姓氏。每当不同姓氏不同家庭发生不快时,人们便劝解道:“学学人家王家与李家吧。”


故事讲述:桥头镇明章村丁庄  王成印

分享:

1

喜欢

0

赠金笔

  赊店西十几里,有个村子名叫杨树岗。古时,这里发生一个奇异的故事。

    那时,村里有个王员外,房屋百间,田地千亩,婢女仆从成群,磨坊、油坊染坊一应俱全。一天晚上,王员外刚入睡,一个红光满面的白胡子老头来到面前,对他说:“王员外,我是财神,说与你个好消息。你家堂屋后西北角有两缸银子,快出券了,你把它取出来吧。”说罢,老头不见了。员外心里一急,醒了。老伴在旁做针线,他便把梦说与她。“老头子,别说梦话了,财神爷会给你说话?甭是想发财想得入迷了吧。”王员外想,老伴说得有道理,我有何德何能,叫财神屈尊跟我说话。谁知第二天晚上入睡时,那个白发老翁又来了。除了交代银子的所在之外,又说:“王员外,这两缸银子并非属你所有,你只是代为处置。”王员外问:“财神爷,请问这银子是谁的?”“山东李半升的。”“他几时来取银?”“他还没出生呢?”“那我得了银子怎么办?”“你用一半,另一半修盖房屋,置买田地,等着李半升前来受用。”王员外正要致谢,白胡子老头忽地不见了,一激灵,醒了。他把此梦说与老伴,老伴有些吃惊:“老头子,老神仙两次都说这事,说不定是真的,咱们到房后看看吧。”

    两人拿着铁锨铁耙,来到房后西北角,老太太打着灯笼,老员外挥动工具,一下一下往下挖。土很松散,不甚费力。不一会,挖到一层高粱秆,秆儿已经沤糟。高粱秆下,铺有一层浸过桐油的土布,揭去布料,嗬,银光闪闪,是两缸白花花的银子。员外夫妻往返几趟把银子取出放屋,兴奋得一夜不曾合眼。

    第二天,员外把几个儿子叫过来,先讲了做梦得银之事,然后说:“托财神的福,我家得了两缸银子,财神吩咐一缸我们用,另一缸做李半升盖房买地之用。”几个儿子一致表示同意。

    过了两年,盖起了一座几进几出的大宅院,买好了几百亩上等田地,静等李半升的到来。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雪花纷纷扬扬地飘飞,到了傍晚,雪住了,只见一男一女背着行囊慢慢向杨树岗走来。女的腆着肚子,步履蹒跚,走着呻吟着;男的温言柔语地劝慰着。

   “看,那边空地旁有座房子,估计没人住,咱过去吧。”到了屋前,发现屋子没门,里边除放些柴草外别无它物。他们想,这大概是人家的场房屋。这个时节,场里什么也没有,不需要人们住屋看护,也不需要存放什么东西。这真是旱逢甘霖,饥得美味!他们进了屋,舒心地长出一口气。到了半夜,“哇……哇……”场房屋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哭声。

    次日早上,场房屋里的男子早早起来,一来想问问屋子是谁的,以表歉意和谢意;二来寻些饭食,让妻子赶紧补补身子。——别人家产妇,一天七八餐,可妻子自生下儿子,从夜里到早上,还没进个米粒呢。

    男子走到一个高宅大院前,看到一个老太太在院子里走动。马上走过去,对老人说;“大娘,您早啊。”老太太看了看来人,不认识。“你是——”“我是逃荒的,昨晚住在了那边的场房屋里,到现在还不知道那是谁家的房子呢,想对人家说声谢谢。大娘,那是谁家的房子?”

   “那房子是我家的,住一晚,不足言谢。听口音,你不是近处的,你是哪里人?”“山东”

   “姓啥?”

   “姓李,名叫李云开。”

    老太太有些吃惊,“可有小孩跟着?”

   “小孩昨天晚上才出生。”

    老太太一听,想起了当家的做的梦,心如明镜。赶紧把李云开让进屋,端上茶,让李云开稍等。不一会,婢女端一些软饭和小菜递给他,老太太说:“你们还没吃饭吧,快些拿过去吃吧。”李云开感激不尽,端着饭菜,暗想:妻子生产不久,既需要自己照料,又不能移动。住在那座房子,主人估计不会驱逐。打总再让主人施恩,借些米面自己做饭吧。

    于是,他说道:“大娘,真不好意思。我有些得寸进尺了,想借些米面,自己做几天饭。”

    “小事一桩,待会我让当家的给你送过去。”

    李云开去后,老太太马上找到王员外,说:“当家的,李半升找来了。”

   “什么?”王员外一时难以相信,“你能保证是李半升吗?”

   “那还有假。他们是逃荒的,刚才人家过来借东西。我问了,人家是山东人,姓李,昨晚生了小孩,要借些米面做饭,我说一会就派人给他送去。”老太太说,“当家的,你带些米面过去,顺便确证一下到底是不是李半升。”

   “好,我马上就去。”

    他让厨子准备米面,过了一会,厨子慌慌张张回话:“老员外,真是奇怪,昨天米面还多着呢,今儿个都成空缸了。”

   “啊,”员外吃惊道。怔了片刻,他心里恍然明白:银子的真正主人来了。不料有这么大劲气!他清了清面缸底,连米带面装了半升。他吩咐磨坊赶紧磨面,自己带着半升米面和一篮鸡蛋来到了场房屋。

    李云开看到一个白发老人带着升子与篮子过来,知道是男主人送米面来了,急忙迎上去。“您是王员外吧。”“小老正是。听说你有大喜,给你送些米面。实在惭愧,不知何因,今天只剩这些了。不过,新面马上就磨出来。”李云开接过米面和鸡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谢谢员外,云开蒙您慷慨相助,大恩永世难忘。”

   “别客气,你的情况家人已给我说了。你远行千里来到寒舍,这是缘分,请问给孩子取名字了吗?”

   “还不曾取。不过现在我已经给孩子想好了一个名字。请员外参谋一下。”

   “你给孩子取的名字是——”

   “李半升。”

  “奥。”王员外身子一颤,说,“请问这半升的含义。”

  “我家雪天遭困,住员外的房屋以御寒,得员外的米面以活命。您送来仅有的半升米面,更见您的真诚。我要给儿子取名半升,就是让儿孙也记住您的深情厚谊。”

   “哎呀,云开,你言重了。你到这,就是到家了,我与家人已等你两年了。”

    接着,王员外向李云开讲了自己做梦、得银、建房买地的经过。然后,拉着李云开的手,说:“走,家已经给你安置好,快些入住吧。”李云开既兴奋又感激,去看房的路上,也向王员外讲了一个奇梦:“半月前,逃荒途中,我在一个麦秸垛旁睡觉。忽梦见自己去卜卦,算卦的对我再三说了几句诗,至今记得清清湛湛:‘半世劳碌未见功,一朝漂泊入宛东。风雪若遇王长者,自此异地把根生’。当时没当成回事,今日方解其意。”他们越谈越投机,真是倾盖之间,便成忘年至交。

    李家自落户杨树岗,家业鼎盛,人丁兴旺,日渐成为村中望族。王家与李家世代通好,彼此互助礼让,从没发生过口角,羡煞了附近村庄的其他姓氏。每当不同姓氏不同家庭发生不快时,人们便劝解道:“学学人家王家与李家吧。”


故事讲述:桥头镇明章村丁庄  王成印

分享:

1

喜欢

0

赠金笔

  赊店西十几里,有个村子名叫杨树岗。古时,这里发生一个奇异的故事。

    那时,村里有个王员外,房屋百间,田地千亩,婢女仆从成群,磨坊、油坊染坊一应俱全。一天晚上,王员外刚入睡,一个红光满面的白胡子老头来到面前,对他说:“王员外,我是财神,说与你个好消息。你家堂屋后西北角有两缸银子,快出券了,你把它取出来吧。”说罢,老头不见了。员外心里一急,醒了。老伴在旁做针线,他便把梦说与她。“老头子,别说梦话了,财神爷会给你说话?甭是想发财想得入迷了吧。”王员外想,老伴说得有道理,我有何德何能,叫财神屈尊跟我说话。谁知第二天晚上入睡时,那个白发老翁又来了。除了交代银子的所在之外,又说:“王员外,这两缸银子并非属你所有,你只是代为处置。”王员外问:“财神爷,请问这银子是谁的?”“山东李半升的。”“他几时来取银?”“他还没出生呢?”“那我得了银子怎么办?”“你用一半,另一半修盖房屋,置买田地,等着李半升前来受用。”王员外正要致谢,白胡子老头忽地不见了,一激灵,醒了。他把此梦说与老伴,老伴有些吃惊:“老头子,老神仙两次都说这事,说不定是真的,咱们到房后看看吧。”

    两人拿着铁锨铁耙,来到房后西北角,老太太打着灯笼,老员外挥动工具,一下一下往下挖。土很松散,不甚费力。不一会,挖到一层高粱秆,秆儿已经沤糟。高粱秆下,铺有一层浸过桐油的土布,揭去布料,嗬,银光闪闪,是两缸白花花的银子。员外夫妻往返几趟把银子取出放屋,兴奋得一夜不曾合眼。

    第二天,员外把几个儿子叫过来,先讲了做梦得银之事,然后说:“托财神的福,我家得了两缸银子,财神吩咐一缸我们用,另一缸做李半升盖房买地之用。”几个儿子一致表示同意。

    过了两年,盖起了一座几进几出的大宅院,买好了几百亩上等田地,静等李半升的到来。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雪花纷纷扬扬地飘飞,到了傍晚,雪住了,只见一男一女背着行囊慢慢向杨树岗走来。女的腆着肚子,步履蹒跚,走着呻吟着;男的温言柔语地劝慰着。

   “看,那边空地旁有座房子,估计没人住,咱过去吧。”到了屋前,发现屋子没门,里边除放些柴草外别无它物。他们想,这大概是人家的场房屋。这个时节,场里什么也没有,不需要人们住屋看护,也不需要存放什么东西。这真是旱逢甘霖,饥得美味!他们进了屋,舒心地长出一口气。到了半夜,“哇……哇……”场房屋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哭声。

    次日早上,场房屋里的男子早早起来,一来想问问屋子是谁的,以表歉意和谢意;二来寻些饭食,让妻子赶紧补补身子。——别人家产妇,一天七八餐,可妻子自生下儿子,从夜里到早上,还没进个米粒呢。

    男子走到一个高宅大院前,看到一个老太太在院子里走动。马上走过去,对老人说;“大娘,您早啊。”老太太看了看来人,不认识。“你是——”“我是逃荒的,昨晚住在了那边的场房屋里,到现在还不知道那是谁家的房子呢,想对人家说声谢谢。大娘,那是谁家的房子?”

   “那房子是我家的,住一晚,不足言谢。听口音,你不是近处的,你是哪里人?”“山东”

   “姓啥?”

   “姓李,名叫李云开。”

    老太太有些吃惊,“可有小孩跟着?”

   “小孩昨天晚上才出生。”

    老太太一听,想起了当家的做的梦,心如明镜。赶紧把李云开让进屋,端上茶,让李云开稍等。不一会,婢女端一些软饭和小菜递给他,老太太说:“你们还没吃饭吧,快些拿过去吃吧。”李云开感激不尽,端着饭菜,暗想:妻子生产不久,既需要自己照料,又不能移动。住在那座房子,主人估计不会驱逐。打总再让主人施恩,借些米面自己做饭吧。

    于是,他说道:“大娘,真不好意思。我有些得寸进尺了,想借些米面,自己做几天饭。”

    “小事一桩,待会我让当家的给你送过去。”

    李云开去后,老太太马上找到王员外,说:“当家的,李半升找来了。”

   “什么?”王员外一时难以相信,“你能保证是李半升吗?”

   “那还有假。他们是逃荒的,刚才人家过来借东西。我问了,人家是山东人,姓李,昨晚生了小孩,要借些米面做饭,我说一会就派人给他送去。”老太太说,“当家的,你带些米面过去,顺便确证一下到底是不是李半升。”

   “好,我马上就去。”

    他让厨子准备米面,过了一会,厨子慌慌张张回话:“老员外,真是奇怪,昨天米面还多着呢,今儿个都成空缸了。”

   “啊,”员外吃惊道。怔了片刻,他心里恍然明白:银子的真正主人来了。不料有这么大劲气!他清了清面缸底,连米带面装了半升。他吩咐磨坊赶紧磨面,自己带着半升米面和一篮鸡蛋来到了场房屋。

    李云开看到一个白发老人带着升子与篮子过来,知道是男主人送米面来了,急忙迎上去。“您是王员外吧。”“小老正是。听说你有大喜,给你送些米面。实在惭愧,不知何因,今天只剩这些了。不过,新面马上就磨出来。”李云开接过米面和鸡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谢谢员外,云开蒙您慷慨相助,大恩永世难忘。”

   “别客气,你的情况家人已给我说了。你远行千里来到寒舍,这是缘分,请问给孩子取名字了吗?”

   “还不曾取。不过现在我已经给孩子想好了一个名字。请员外参谋一下。”

   “你给孩子取的名字是——”

   “李半升。”

  “奥。”王员外身子一颤,说,“请问这半升的含义。”

  “我家雪天遭困,住员外的房屋以御寒,得员外的米面以活命。您送来仅有的半升米面,更见您的真诚。我要给儿子取名半升,就是让儿孙也记住您的深情厚谊。”

   “哎呀,云开,你言重了。你到这,就是到家了,我与家人已等你两年了。”

    接着,王员外向李云开讲了自己做梦、得银、建房买地的经过。然后,拉着李云开的手,说:“走,家已经给你安置好,快些入住吧。”李云开既兴奋又感激,去看房的路上,也向王员外讲了一个奇梦:“半月前,逃荒途中,我在一个麦秸垛旁睡觉。忽梦见自己去卜卦,算卦的对我再三说了几句诗,至今记得清清湛湛:‘半世劳碌未见功,一朝漂泊入宛东。风雪若遇王长者,自此异地把根生’。当时没当成回事,今日方解其意。”他们越谈越投机,真是倾盖之间,便成忘年至交。

    李家自落户杨树岗,家业鼎盛,人丁兴旺,日渐成为村中望族。王家与李家世代通好,彼此互助礼让,从没发生过口角,羡煞了附近村庄的其他姓氏。每当不同姓氏不同家庭发生不快时,人们便劝解道:“学学人家王家与李家吧。”


故事讲述:桥头镇明章村丁庄  王成印

分享:

1

喜欢

0

赠金笔

  赊店西十几里,有个村子名叫杨树岗。古时,这里发生一个奇异的故事。

    那时,村里有个王员外,房屋百间,田地千亩,婢女仆从成群,磨坊、油坊染坊一应俱全。一天晚上,王员外刚入睡,一个红光满面的白胡子老头来到面前,对他说:“王员外,我是财神,说与你个好消息。你家堂屋后西北角有两缸银子,快出券了,你把它取出来吧。”说罢,老头不见了。员外心里一急,醒了。老伴在旁做针线,他便把梦说与她。“老头子,别说梦话了,财神爷会给你说话?甭是想发财想得入迷了吧。”王员外想,老伴说得有道理,我有何德何能,叫财神屈尊跟我说话。谁知第二天晚上入睡时,那个白发老翁又来了。除了交代银子的所在之外,又说:“王员外,这两缸银子并非属你所有,你只是代为处置。”王员外问:“财神爷,请问这银子是谁的?”“山东李半升的。”“他几时来取银?”“他还没出生呢?”“那我得了银子怎么办?”“你用一半,另一半修盖房屋,置买田地,等着李半升前来受用。”王员外正要致谢,白胡子老头忽地不见了,一激灵,醒了。他把此梦说与老伴,老伴有些吃惊:“老头子,老神仙两次都说这事,说不定是真的,咱们到房后看看吧。”

    两人拿着铁锨铁耙,来到房后西北角,老太太打着灯笼,老员外挥动工具,一下一下往下挖。土很松散,不甚费力。不一会,挖到一层高粱秆,秆儿已经沤糟。高粱秆下,铺有一层浸过桐油的土布,揭去布料,嗬,银光闪闪,是两缸白花花的银子。员外夫妻往返几趟把银子取出放屋,兴奋得一夜不曾合眼。

    第二天,员外把几个儿子叫过来,先讲了做梦得银之事,然后说:“托财神的福,我家得了两缸银子,财神吩咐一缸我们用,另一缸做李半升盖房买地之用。”几个儿子一致表示同意。

    过了两年,盖起了一座几进几出的大宅院,买好了几百亩上等田地,静等李半升的到来。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雪花纷纷扬扬地飘飞,到了傍晚,雪住了,只见一男一女背着行囊慢慢向杨树岗走来。女的腆着肚子,步履蹒跚,走着呻吟着;男的温言柔语地劝慰着。

   “看,那边空地旁有座房子,估计没人住,咱过去吧。”到了屋前,发现屋子没门,里边除放些柴草外别无它物。他们想,这大概是人家的场房屋。这个时节,场里什么也没有,不需要人们住屋看护,也不需要存放什么东西。这真是旱逢甘霖,饥得美味!他们进了屋,舒心地长出一口气。到了半夜,“哇……哇……”场房屋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哭声。

    次日早上,场房屋里的男子早早起来,一来想问问屋子是谁的,以表歉意和谢意;二来寻些饭食,让妻子赶紧补补身子。——别人家产妇,一天七八餐,可妻子自生下儿子,从夜里到早上,还没进个米粒呢。

    男子走到一个高宅大院前,看到一个老太太在院子里走动。马上走过去,对老人说;“大娘,您早啊。”老太太看了看来人,不认识。“你是——”“我是逃荒的,昨晚住在了那边的场房屋里,到现在还不知道那是谁家的房子呢,想对人家说声谢谢。大娘,那是谁家的房子?”

   “那房子是我家的,住一晚,不足言谢。听口音,你不是近处的,你是哪里人?”“山东”

   “姓啥?”

   “姓李,名叫李云开。”

    老太太有些吃惊,“可有小孩跟着?”

   “小孩昨天晚上才出生。”

    老太太一听,想起了当家的做的梦,心如明镜。赶紧把李云开让进屋,端上茶,让李云开稍等。不一会,婢女端一些软饭和小菜递给他,老太太说:“你们还没吃饭吧,快些拿过去吃吧。”李云开感激不尽,端着饭菜,暗想:妻子生产不久,既需要自己照料,又不能移动。住在那座房子,主人估计不会驱逐。打总再让主人施恩,借些米面自己做饭吧。

    于是,他说道:“大娘,真不好意思。我有些得寸进尺了,想借些米面,自己做几天饭。”

    “小事一桩,待会我让当家的给你送过去。”

    李云开去后,老太太马上找到王员外,说:“当家的,李半升找来了。”

   “什么?”王员外一时难以相信,“你能保证是李半升吗?”

   “那还有假。他们是逃荒的,刚才人家过来借东西。我问了,人家是山东人,姓李,昨晚生了小孩,要借些米面做饭,我说一会就派人给他送去。”老太太说,“当家的,你带些米面过去,顺便确证一下到底是不是李半升。”

   “好,我马上就去。”

    他让厨子准备米面,过了一会,厨子慌慌张张回话:“老员外,真是奇怪,昨天米面还多着呢,今儿个都成空缸了。”

   “啊,”员外吃惊道。怔了片刻,他心里恍然明白:银子的真正主人来了。不料有这么大劲气!他清了清面缸底,连米带面装了半升。他吩咐磨坊赶紧磨面,自己带着半升米面和一篮鸡蛋来到了场房屋。

    李云开看到一个白发老人带着升子与篮子过来,知道是男主人送米面来了,急忙迎上去。“您是王员外吧。”“小老正是。听说你有大喜,给你送些米面。实在惭愧,不知何因,今天只剩这些了。不过,新面马上就磨出来。”李云开接过米面和鸡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谢谢员外,云开蒙您慷慨相助,大恩永世难忘。”

   “别客气,你的情况家人已给我说了。你远行千里来到寒舍,这是缘分,请问给孩子取名字了吗?”

   “还不曾取。不过现在我已经给孩子想好了一个名字。请员外参谋一下。”

   “你给孩子取的名字是——”

   “李半升。”

  “奥。”王员外身子一颤,说,“请问这半升的含义。”

  “我家雪天遭困,住员外的房屋以御寒,得员外的米面以活命。您送来仅有的半升米面,更见您的真诚。我要给儿子取名半升,就是让儿孙也记住您的深情厚谊。”

   “哎呀,云开,你言重了。你到这,就是到家了,我与家人已等你两年了。”

    接着,王员外向李云开讲了自己做梦、得银、建房买地的经过。然后,拉着李云开的手,说:“走,家已经给你安置好,快些入住吧。”李云开既兴奋又感激,去看房的路上,也向王员外讲了一个奇梦:“半月前,逃荒途中,我在一个麦秸垛旁睡觉。忽梦见自己去卜卦,算卦的对我再三说了几句诗,至今记得清清湛湛:‘半世劳碌未见功,一朝漂泊入宛东。风雪若遇王长者,自此异地把根生’。当时没当成回事,今日方解其意。”他们越谈越投机,真是倾盖之间,便成忘年至交。

    李家自落户杨树岗,家业鼎盛,人丁兴旺,日渐成为村中望族。王家与李家世代通好,彼此互助礼让,从没发生过口角,羡煞了附近村庄的其他姓氏。每当不同姓氏不同家庭发生不快时,人们便劝解道:“学学人家王家与李家吧。”


故事讲述:桥头镇明章村丁庄  王成印

分享:

1

喜欢

0

赠金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