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 痛经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7    痛经


    痛经是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7.1   诊断依据

    7.1.1   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引腰骶,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腹泻,甚则剧痛昏厥, 呈周期性发作。

    7.1.2   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

    7.1.3   发病常与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因素有关,亦随体质及经期、经期前后特征的生理环境而变化。

    7.1.4   妇科及B超检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所致腹痛。

    7.2   证候分类

    7.2.1   气血瘀滞: 经前或经期下腹胀痛,下坠拒按,经行量少不畅,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或伴乳胁胀痛。舌紫暗,有瘀点或正常,脉沉涩或弦滑。

    7.2.2   寒湿凝滞: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经行量少, 色紫暗有块, 形寒肢冷,或带下量多。舌苔白或腻,脉弦数或滑数。

    7.2.3   湿热瘀滞: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红或紫,有小血块,时伴乳胁胀痛,小便短赤,平素带多黄稠。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7.2.4   气血亏虚: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小腹及阴部空坠,经行量少色淡,质稀薄,目眩,心悸气短,形寒肢倦。舌淡,舌苔薄,脉细弦。

    7.2.5   肝肾亏损: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暗红,质稀薄,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潮热。舌淡红,舌苔薄,脉细弦。

    7.3   治疗方案

    7.3.1   辨证施治

    7.3.1.1   气血瘀滞证: 活血理气,行瘀止痛,方如血府逐瘀汤加减。

    7.3.1.2   寒湿凝滞证: 温经暖宫,化瘀止痛,方如温经汤加减。

    7.3.1.3   湿热瘀滞证: 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方如清热调经汤加减。

    7.3.1.4   气血亏虚证: 补气养血,调经止痛,方如胶艾四物汤合圣愈汤加减。

    7.3.1.5   肝肾亏损证: 调补肝肾,调经止痛,方如调肝汤加减。

    7.3.2   其他疗法

    7.3.2.1   中成药: 根据病情可选用云南白药、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益母草冲剂等。

    7.3.2.2   针灸:  取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双侧)、三阴交( 双侧)等穴,实证用泻法,虚证作补法,也可取上穴用灸法。耳针取子宫、皮下质、内分泌、肾、交感、神门,任选2 ~3穴,用强刺激。也可用贴压法。

    7.3.2.3   推拿: 取腰骶椎两侧阿是穴、中极、血海、关元、八髎、三阴交等穴,持续按压5~10 分钟。气血瘀滞者加肝俞、太冲、膻中等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中脘等穴;肾虚者加肾俞穴。

    7.4   注意事项

    7.4.1   昏厥,如出现剧烈性痛经先保暖,使经血通畅,再予解痉镇痛剂。

    7.4.2   对青年患者要进行月经生理教育,消除对月经的焦虑和恐惧。保持精神愉快,饮食上注意冷热,少吃寒凉生冷辛辣之品。注意经期卫生,经期不宜游泳和涉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7.5   疗效评定

    7.5.1   治愈:  疼痛消失,持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7.5.2   好转:  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

    7.5.3   未愈:  疼痛未见改善。

    7.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4 条,第7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3条,第8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