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 流痰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12    流痰


    流痰是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肾亏骨弱,风寒侵袭,痰浊凝聚,或有所损伤,或复感痨虫,蚀伤关节所致。以发生于骨与关节,起病缓,化脓迟,溃后流脓清稀或夹败絮样物,不易愈合,多损伤筋骨,形成脓肿或窦道等为主要表

现的痨病类疾病。相当于“骨结核”、关节结核”等病。

    12.1   诊断依据

    12.1.1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及家属可有肺痨病史,或有痨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

    12.1.2   起病缓慢,初起仅感病变关节略有酸痛,皮色不变,活动不利, 动则疼痛加剧,数月或经年以后,可有寒性脓肿出现。脓肿溃后,脓水稀薄,夹有败絮状物,不易收口。

    12.1.3   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中、后期出现低热,颧红,纳呆,盗汗,消瘦,精神疲乏,脉细数等虚弱症状。

    12.1.4   发病部位以脊椎为多,其次为髋、膝关节。常见病变关节特征如下。

    12.1.4.1   胸椎:  脊骨外突,行走时常以两手支撑腰胁。脓肿多出现于肾俞穴附近。

    12.1.4.2   腰椎:  脊骨突出,腰部强直,俯仰不利,拾物试验阳性。其脓肿多出现于小腹、胯间或大腿内侧。

    12.1.4.3   髋关节:  关节肿胀,强直,伸而难屈,活动受限。患肢先长后短,偏向外侧可有反射性膝痛,肌肉萎缩,跛行。脓肿多出现于病变关节附近。

    12.1.4.4   膝关节:  关节肿胀,强直,活动受限,大、小腿肌肉萎缩,形如鹤膝。脓肿多出现于病变关节附近。

    12.1.5   可根据病情作血常规、血沉、OT试验、X 线摄片、CT、MRI、脓液找结核杆菌、病理学检查等。

    12.1.6   应与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骨肿瘤、幼年型股骨头坏死症等相鉴别。

    12.2   证候分类

    12.2.1   阳虚痰凝:  初起外形既不红热,又不肿胀,仅感病变关节隐隐酸痛。继则关节活动障碍,动则痛甚,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舌淡,舌苔薄,脉濡细。

    12.2.2   阴虚内热:  数月后,在原发和继发部位渐渐漫肿,皮色微红,形成脓肿。伴有午后潮热,颧红,夜间盗汗,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12.2.3   肝肾亏虚:  溃脓后疮口排出稀薄脓液,或夹有败絮样物,形成窦道。如病在四肢关节,患肢肌肉萎缩、畸形。病在颈、胸、腰椎者,则强直不遂,甚或下肢瘫痪不用,二便潴留或失禁。形体消瘦,面色   白,畏寒,心悸,失眠,自汗盗汗。舌淡红,舌苔白,脉细数或虚数。

    12.3   治疗方案

    12.3.1   辨证施治

    12.3.1.1   阳虚痰凝证:  补肾温经,散寒化痰,方如阳和汤加减。

    12.3.1.2   阴虚内热证:  养阴清热托毒,方如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

    12.3.1.3   肝肾亏虚证:  补益肝肾,方如左归丸合香贝养荣汤加减。

    12.3.2   其他疗法

    12.3.2.1   中成药:  小金丹或小金丸等。

    12.3.2.2   抗结核治疗。

    12.3.2.3   外治法:  初期应用回阳玉龙膏或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外敷。脓成应及时穿刺抽脓或切开。溃后用五五丹药线引流提脓祛腐,脓水由稀转稠或脓腐尽去,宜改用生肌散、白玉膏。

    12.3.2.4   手术疗法:  可根据病情变化,采用病灶清除术等。

    12.3.2.5   针灸:  初起可配合隔姜灸、雷火神针灸、附子饼灸等法。

    12.4   注意事项

    12.4.1   并发症处理

    12.4.1.1   并发急性混合感染时,应选用有效抗生素。

    12.4.1.2   并发褥疮者,需积极治疗。

    12.4.2   固定制动。发生于胸、腰椎、髋关节等部位者,均需睡木板床。生于肘、膝、指部者,用夹板固定,限制其活动。若全身症状未能控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12.4.3   饮食:  平时宜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骨髓等。在病变进展时,忌食鱼腥、酒类及葱、椒、大蒜等发物。

    12.4.4   宜清心静养,节制房事,以利康复。

    12.4.5   积极改善体质,配合支持疗法。

    12.4.6   随访肝功能。

    12.5   疗效评定

    12.5.1   治愈:  症状及体征消失,疮口愈合,X线摄片显示病灶修复,或留有功能障碍。

    12.5.2   好转:  全身症状消失,疮口未愈合。X线摄片显示病灶好转。

    12.5.3   未愈:  症状不改善,甚至恶化。X线摄片显示病灶继续发展。

    12.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2条,第10 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2条,第32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