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民工迁徙窥经济发展

 汕头能率 2015-11-25


去30年,民工在国内的迁徙于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经济增长动力,中国政府放宽了前期对劳工迁徙的限制,容许农村过剩劳力进入沿海城市工作,以满足当地因工业迅速发展而对劳动力产生的庞大需求。


然而,按出生地划分永久居住地的户籍(户口)制度不改,民工尽管获准在城市工作,却不能在城市地区永久定居。


户籍制度打击消费


这群民工在过去30年急剧增长,2014年达2.74亿人,占中国整体劳动人口三分一之多。由于他们并无城市户口,无法取得一些如衞生保健、社会保障、教育和住房等基本服务,亦难以有较佳的工作机会,往往被视为导致中国储蓄率高企及消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低比重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劳动力过剩情况逐渐消退,民工工资亦开始追上城市居民的收入【图1】,但两者之间的社会福利仍存在庞大差距,继续实行户口制度只会令财富不均的情况加剧。


在经济正逐步实现现代化下,中国政府亦明了户口制度难以持续实行,但至今却未有推出任何重要解决方案。




撤销具歧视意味的政策可望增加这些人的可支配收入,同时凭借以消费带动的增长,达致重新调整经济均衡的目标。


短期而言,民工迁徙流向及工资水平都是量度经济及劳动市场的指标之一。由于聘用及解僱民工具有灵活性,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带来的影响,往往会反映在民工迁徙的情况上。


各行业景气放缓时,民工是最受影响的一群,因此当房地产或制造业疲弱,民工迁徙就会明显地较以往为慢。


被边缘化阻碍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资料显示,民工迁徙与GDP增长呈强烈的相关性,GDP每增长2个百分点,反映民工迁徙增长1个百分点。民工迁徙于过去4年放缓,不但反映劳动力过剩情况减少,亦显示经济出现结构性转变。


然而,今年首季中国经济数据急跌,第二季亦只微弱反弹,民工在城市得到的工作机会愈来愈少,加上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因而减少到城市工作【图2】。我们可透过这群数目庞大而未得到应有服务的民工,一窥中国经济面貌。




中国正试图重新调整经济平衡,这群年轻而多数受过教育的城市下层居民,可能对中国改革计划的成果举足轻重。完善的政策可带来新的内需来源,但民工持续被边缘化却可能会对改革进程构成阻碍,并令社会状况更为紧张。


注:作者Alex Wolf,为标准人寿投资新兴市场经济师。表格资料来自CEIC,截至2015年第三季的数据。


版权声明:「大公馆」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DGGKF4微信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