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评价问题研究

 云天一鹤757 2015-11-25

话题:励志成长性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方法

[摘 要]在高校扩召,高职院校的生源呈现新特点的情况下,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班主任评价存在的问题,并较全面地介绍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思想。按照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提出我国高职院校班主任的评价体系。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高职班主任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 班主任评价 传统教育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 研究
该项目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科研课题,项目编号:(SZYZDA200706)
作者简介:张文斌(1972—),华东交通大学会计学硕士,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审计的理论、实务及教育学。
随着高校扩召,高职院校的生源与前几年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学和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工作的两翼,任何一方均不能偏废。学生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保障,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学生的成材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价是对班主任工作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教育界对中学班主任工作研究较多,而对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研究较少,即使对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进行的研究往往也是从实践层面,就事论事对班主任工作方法进行一些探讨,从理论层面,系统地对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进行探讨,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的班主任工作评价问题研究就更少。因此,在对班主任工作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应于我国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及其体系,对调动广大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职班主任工作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这几年不管从专业设置,还是从招生规模看都有长足的发展。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生源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班主任的考核评价仍采用传统的奖惩性评价方法,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和班主任管理工作越来越不相适应。概括起来,目前高职院校班主任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及其体系构建的基本理论缺乏研究,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期以来,我国对高职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缺乏理论研究,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班主任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和方法往往照搬中学班主任的评价理论,或者一些学校将中学班主任考核方法与一些大学辅导员的考核办法糅合在一起。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高职教育与大学本科等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性更强,在教学中更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对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如大学本科院校。从生源的情况看,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要比普通高校的生源差。由于目前我国招生体制的限制,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录取的顺序在本科院校之后,高职院校只能在本科院校录取完新生后,从剩余的考生中招收新生。因此高职院校的新生素质普遍比本科院校的新生要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计算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高职学生比本科学生普遍要差一截。高职新生中很多人有一种挫折和失落感,对自我的期望和要求也不如本科学生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辅导员老师引导为辅的管理方式,学生特别是新生很可能因松懈的管理而迷恋网络等而荒废学业。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在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同时,要重点突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作用。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普遍实行班主任管理模式,而不是大学本科的辅导员管理制。对于高职院校的新生班主任来说,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和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树立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和理想,尽快从高考失意和挫折中走出,重塑自信,重新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上,高职班主任与本科辅导员有很大的不同。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也不同于中学的学生管理。毕竟高职的学生已是大学生,从年龄和学生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均比中学生成熟。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中学属于基础教育,教育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和为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下基础。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与中学的学生管理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的自由度更大,管理方法更灵活。学生管理方面的特性决定了高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与大学本科的辅导员和中学班主任的不同,也决定了对高职班主任的考核和评价方面的特性。但是目前理论界对高职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的方法等问题均缺乏专门的研究,造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班主任评价不系统、不科学,对评价的方法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目前高职班主任评价工作中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
(二)传统的高职班主任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及其标准的确定上,普遍存在随意性和不科学性。由于缺乏对高职班主任评价的理论研究,对新形势下,高职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工作方法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高职班主任评价应设立哪些指标,各指标之间是什么关系,评价的各种资料数据如何取得,评价的主体是谁,评价的具体执行人以及评价的具体方法等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对班主任评价的方法往往照搬中学班主任的考核评价方法,考核指标主要是设立一些可量化的指标,如:班主任的出勤情况、参加班级活动的次数、到班次数、所带班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的排名、受处分或奖励的人次等显性指标,而对班主任工作的隐性行为,如班主任的人格力量、师德、敬业精神、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等,则很少涉及,而班主任的这些内在品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最广泛、最频繁、也是最密切,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知识以至性格、兴趣、风度等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日常行为品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班主任虽然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但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是任何现代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因此,在评价班主任工作时不应忽视这些因素。
(三)传统的高职班主任评价目的主要是鉴定性的,不是发展性的。班主任评价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评价方法是由学校的管理方式决定的。传统的管理理念把奖惩的功能夸大,往往把奖惩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各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和分等,进行鉴定,为期末评优提供依据,是一种奖惩性评价制度。这与评价本身的目的相背离,造成评价的目的与手段的倒置。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改进和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全面地发挥教育的效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正是由于传统高职班主任评价目的的偏差,造成了传统高职班主任评价的其他问题。鉴定性评价要求评价的依据主要是结果,评价的方法要求简便可行,便于操作。这就决定了传统的高职班主任评价主要是结果性评价,为保证评价资料容易取得,评价操作的简便,要求评价的指标主要是容易下结论的量化指标;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唯一,就要求评价的标准必须是统一的一元化评价,当然就排斥自我评价。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班主任评价的问题,必须首先改变班主任评价的目的,从鉴定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的轨道上来,树立全新的评价观,把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视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手段而非目的,评价的所有指标、考核的具体方法都必须服务于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的根本目的上来。二、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摒弃传统的奖惩性评价,推行发展性评价。在王斌华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产生、发展及主要思想。其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在评价方向上,主要面向未来发展,注重长远需要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在评价方向上,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制度。而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评价制度。在制定教育发展目标时,不仅要从历史背景、现实条件、当前需求出发,而且要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发展的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把个体发展的当前需求与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个体发展目标符合学校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使教育工作不断地持续地向前发展。
(二)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全员性和整体性
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是一种片面性的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把评价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全员性和整体性。首先要求评价对象做到全员评价,要求对包括领导在内的全体人员进行评价,做到“人人是被评者,人人又是评价者”。其次要求评价内容具有全面性。如评价教师主要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工作绩效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三)在评价主客体的关系上,注重自评,强调合作
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在评价主客体关系上是裁判与被裁判的关系。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合作式和自主式的评价制度,倡导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发挥被评者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以自评为主,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评价对象在发展性评价中不断积淀,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是完全建立在互相信任、密切合作的基础上的平等合作关系,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始终。因此,发展性评价能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在评价标准上,注重绝对评价
传统的奖惩性评价注重以筛选为主要目的的相对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绝对评价。绝对评价是以团体外部的目标为标准来评价成员达到目标的程度,它能激励被评者向着预定的目标努力进取,能促使更多的评价对象朝更高的要求发展,并使每个被评者都能得到评价的鼓励和发展的机遇。绝对评价不主张筛选,而主张帮助被评者在自己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目标,个人以自己的昨天与自己的今天相比较,不与别人比高低,这样在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可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
(五)在评价过程上,注重形成性评价
传统的奖惩性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只注重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终结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反馈的时间太长,反馈的信息太多,故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帮助被评者改进缺点,也不利于及时强化被评者的优点。而发展性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因为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把被评者自身发展与评价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
(六)在评价方法与手段上,注重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而发展性评价注重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因为教育现象比较复杂,有些现象不能量化,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等,只能作定性描述。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结果用“分数+等级+评语”,要求评价结果能反映被评者是进步、保持,还是退步的发展趋势。
(七)在评价结果处理上,不与奖惩直接挂钩,重在发展
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以奖惩为目的。这种评价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把人看成是“经济的人”,把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把金钱看成是激励积极性的唯一动力。发展性评价制度是一种非奖惩性评价制度,它的评价结果不直接与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奖金挂钩,这样可使被评者襟怀坦白,没有顾忌,积极参与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是把人看成是“社会的人”,他们绝大多数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利益和金钱收入的,他们还会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有共同的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从社会心理方面去激励人不断进取。但发展性评价不排斥奖惩,凡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的评价对象,都应该鼓励和奖励;对有重大责任事故的或违法犯罪的,该惩者要惩。但这同发展性评价的非奖惩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的观点是奖惩需要评价,但评价不是为了奖惩,以奖惩为目的和手段的评价,一定是功利主义的评价。
三、发展性高职班主任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传统高职班主任的评价方法越来越显出其弊端,在一些高职院校,班主任的评价工作已成为制约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向更高台阶迈进的一个瓶颈。因此,改革传统的奖惩性班主任评价方法,按照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构建新的班主任评价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一个评价体系一般由评价内容(或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执行三部分构成。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构建发展性高职班主任评价体系时,就必须从班主任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业绩两方面出发,根据各自评价目标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的执行方法。
(一)班主任工作过程评价
工作过程最能体现班主任工作能力和工作的努力程度,但由于评价的内容多,往往只能采取定性的方法,受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比较大,评价不好控制,为了便于操作,传统的班主任评价往往就将过程评价忽视,只重视班主任的业绩评价。虽然过程评价的指标设置、评价的执行有一定难度,但从长远看,要使班主任的评价工作更科学,更全面,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和功能,必须将对班主任的过程评价纳入进来。
与中学相比,在高职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虽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但班主任的引导,对学生的督促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记录班主任的工作过程状况,工作的努力程度,便于班主任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考核评价班主任的工作:
1.班主任了解和熟悉本班学生的程度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全面了解和熟悉本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班主任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工作。评价班主任是否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和班集体,一要看他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学生身体、经历和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是否了解;二要看他对班集体的理想、信念、舆论、纪律、荣誉感、凝聚力的情况是否清楚;三是看他对班级中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各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否了如指掌。学校可要求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爱好、志趣、思想行为情况及社会关系记入档案。一方面便于师生间的沟通与交往,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定期检查班主任所建的学生档案内容情况,知道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关心和熟悉程度。
2.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情况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主要的活动场所和交往场所,学生主要是在班集体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班集体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建立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评价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班主任是否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并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奋斗目标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也是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学校要考察班主任能否根据各阶段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时地提出为集体所接受,又具有鼓动力量,能推动班级不断前进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班级的同学能否围绕班级目标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将其作为激发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在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时,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新生刚进入大学时,由于全新的学习环境,加上一些同学高考成绩不理想,高职的很多大一新生感到迷茫,需要班主任通过各种途径对新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职业奋斗目标。第二,看班主任能否挑选培养好班干部,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在高职阶段,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通过学生管理学生。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是学校和班主任各种管理指令的传达者和执行者,对班级工作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考察班主任挑选、培养班干部的情况,主要看班主任能否挑选和培养有威信,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积极主动,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结构合理的班级干部积极分子队伍,能否培养学生骨干,建立班级的核心,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不断提高班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三,看班主任能否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就是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的言论和意见,这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重要标志。正确舆论是集体成员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看班主任能否经常注意学生的舆论倾向,并积极将其引导,能否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向上的优良班风。
第四,看班集体是否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要看班主任能否通过有计划地开展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班级的认同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友爱、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3.班级日常管理及思想教育
班主任的大量工作是日常管理,其他许多工作常体现于日常管理之中。日常管理工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班主任的工作状况,是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第一,看班主任能否根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规范班级行为。能否严格执行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使全班各项工作具有条理性、规范性和连续性。
第二,看班主任能否与班干部、全班同学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定期召开班委会,研究和讨论本班所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对班干部的工作态度和方法经常给予指导。能否精心设计和组织班集体活动,定期召开班会,及时总结并恰当指出同学的优缺点,鼓舞士气,指引努力方向。
第三,看班主任是否关心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主要考察班主任是否经常到班、下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关心同学的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是否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的到课率等情况,对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及时解决和化解。经常收集和反馈同学对任课老师的意见,及时做好学生和老师的信息沟通。是否经常组织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方法,介绍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就业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看班主任是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主要看班主任是否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否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优良的学风,重视学习常规教育,提高学习效率。
4.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制订好周密的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和层次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班主任工作过程评价是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一个难点,特别是评价资料的取得较难,学校可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师生问卷调查、检查班主任的工作计划、总结,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等方法来了解班主任的工作过程、工作状态,评价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一些项目可结合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学校督导部门对每个班主任应建立工作档案,将班主任平时工作状态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同时要组织班主任对各阶段工作进行交流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一些好的工作方法进行推广,使广大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班主任工作业绩评价
班主任工作业绩是班主任素质、工作态度和教育能力的综合体现。班主任工作的成效直接反映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评价是班主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班主任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班主任班级管理业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班风班纪。它反映了学生思想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违纪率,班级的卫生工作,好人好事,班级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及在各种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第二,学生成绩。包括各科学业的学习成绩(班级的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等)和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和成绩。
第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具体包括学生在专业技能、交流沟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这部分考核可将大部分指标进行分类赋值,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价。一些指标也通过师生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师生对班主任打分并下评语的方法来了解各班主任的工作情况。
总之,高职班主任的评价工作影响着高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现已成为制约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向高一级台阶提升的“瓶颈”,从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已成为教育评价工作的一个趋势。但是,发展性评价在我国必竟是一个新生事物,还不成熟。各学校在构建发展性班主任评价体系时,还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在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适合于本校实际的班主任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谢金娥,高职高专新生班主任工作初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董奇,赵德成,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2003,8
[5]张文,论发展性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及评价观,当代教育论坛,2006,12上半期

分享:老辛 >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评价问题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