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浅谈阅读《中国教育报》的心得体会 初识《中国教育报》是在一个午后,学校领导通知我说,有一个征文活动需要参加。就这样,我与《中国教育报》不期而遇,伴随着窗外那明媚的阳光。 有点迷茫有点彷徨。对于我来说,读报纸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行为了。现在很多新闻或者故事都是用网络来完成流通的,像手机晚报,或者一些手机常用APP。已经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一杯清茶,一张报纸,沐浴着阳光,有所触动有感而发。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每天都面对着一张张纯真与质朴的脸。没有城市里的那种喧嚣,也没有城市里的那种疲惫。每天来到学校都是对生命的一种净化和一种洗涤。乡村学校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很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简简单单,认认真真,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孩子,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话语,堪称经典。的确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德智体美劳有全面的发展。 教师是有多重身份的职业,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也需要塑造孩子的品德。当我看到报纸上《“身价百亿”的村小特级教师》这一文章时,我有所思考,如果有一天我离开我所在的学校,孩子们是会难过的和我说:“老师,请您留下来。”还是会弹冠相庆,庆祝我离开了这里。同样在教育岗位,同样在乡村,为什么吴老师会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吴妈妈”,和她相比,我差在了哪里。我能向“吴妈妈”学习什么呢? 有一本书叫做《爱的教育》里面书写着海伦.凯勒和她的教师安妮.莎莉文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海伦是一名盲聋的残疾人,在安妮的帮助下,海伦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成为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并且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广为流传的作品。是什么让这一位残疾人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呢? 是的,我可以向那些优秀教师学习的就是“爱”。因为有爱,所以我们奉献自己的时候虽疲惫却心甘情愿,因为有爱,所以我们挑灯批改作业时,虽累却义无反顾,因为有爱,所以我们身处乡村环境下,虽苦却甘之如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让孩子们少走错路、弯路,是每一个教师的使命与职责,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业有成还要让他们明德知礼。“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说的就是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有我们教育者拥有良好的德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会教育出来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古至今教师都背负着全社会的期望,这是一种荣誉,是社会对教师的肯定。不是每一个职业都和教师一样,任重而道远。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之前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启发式”教育。在报纸上还报道了教师带领同学去稻田里,直观的向大家讲授有关稻田的一系列知识。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同学都能很好的理解,同时又记忆深刻。 对我来说《中国教育报》让我能有片刻的宁静和深刻的思考,看着报纸上的文字,在头脑里形成一幅幅祥和的画面。这一份报纸让我了解了有关教师的最新政策,这一份报纸带给我深深的思考。感谢有它,与它共同成长的路上,我不会孤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