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荒唐少年游

 圆角望 2015-11-25

巫马期(北京)·好事之徒

后人把韦应物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推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宗匠,白居易、苏东坡、王渔洋等都对韦氏推崇备至,称赞其诗高雅简远,真正得了陶渊明的精髓。但是与骆宾王、李白、白居易、李贺等少年成名的诗人相比,韦应物起步晚多了:十五岁时还一字不识,二十多岁才开始读书、写作。

少年时期他都在干什么,为何是个“文盲”?探寻一下他的早年经历,原来那时的他竟是一个使气任侠的五陵少年。

韦应物出身世家,他们这一族唐代出了十四个宰相。到父亲这一辈,家道虽已中落,但正如《红楼梦》中的贾家,“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仗着门第高贵,形貌又英武,韦应物被选去做了三卫郎。三卫即亲卫、勋卫、翊卫三支禁卫军,其实就是皇帝的扈从仪仗队,在其中服役的少年卫士便是三卫郎。皇帝出游、狩猎,他们衣甲鲜明、旗帜招展地前呼后拥随行,好不威风!

天宝年间,唐明皇、杨贵妃每年都要去骊山华清宫住一个月。多年之后,韦应物在诗中回忆那段黄金岁月:帝、妃出游之时,他总是跨着骏马走在队伍前列开路;各国使臣、各级官员朝见皇帝,车马挤满了大街小巷;他们陪着皇帝在渭北平原上纵马田猎,还不时蒙恩被准许沐浴温泉。

没有任务时,他就和同伴练习骑射,纵酒横行,成了让人头疼侧目的问题少年:白天公然聚赌,看中了谁家的漂亮女子,晚上就跑去窃玉偷香。管治安的司隶校尉对他们也无可奈何,谁让他们是皇宫卫士呢?他们还故意跑到太学里面,在诸生面前趾高气扬,完全瞧不上这些文弱书生。

然后安史之乱来了。叛军杀到长安,皇帝逃往蜀地,三卫郎们也四散奔逃。目不识丁的韦应物身无长技,四处碰壁,尝到了“憔悴被人欺”的滋味,明白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结束了。他怨恨自己“顽钝如锤命如纸”,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我要读书。”

折节读书之后,韦应物性情完全改变,变得简淡冲和,工作勤勉。他饮食日用俭朴,但爱洁好静,住处定要焚香、扫地才肯坐,常常冥心象外,思索一些形而上的问题。他做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等地方官时,仍喜欢招集诸人宴饮、聚会,但此时的座上客已然是顾况、刘长卿、丘丹、皎然等高人逸士,诗酒酬唱,乐在其中。

其实他也并没有完全忘掉少年时光和那些旧识。暮年时候,他遇到一个旧识,“论旧涕俱垂”。有个人当年也是三卫郎,韦应物宴请他,又是一番感慨:“此日逢君非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在他心底某个角落,有一些少年情怀总还是挥之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