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赛鸽的情感素质及其培养(三)

 天翔580 2015-11-25
       四、赛鸽感情素质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是我采取了与感情培养内容密切相关的手段,但结果并不尽人意,我认为那些有前途的鸽子竞翔未归,而对那些不太喜欢的鸽子反而在竞翔活动中归巢,甚至获得高位名次。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强调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赛鸽导航系统功能与感情素质的关系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就是赛鸽对鸽舍的感情内容的深厚程度是引发它们归巢的动机力量,而赛鸽具备较高水平的定向导航能力是引导赛鸽归巢的条件。换言之,赛鸽由于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或者由于体能物质的剧烈消耗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赛鸽导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下降,赛鸽由竞翔地放出后以及归巢途中无法判定正确的归巢方向和路线时,人们采取的一切感情培养手段将没有任何意义。这就要求赛鸽运动爱好者进一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赛鸽导航系统功能的基础理论知识。赛鸽只有在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定向导航能力,感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为竞翔返巢运动发挥出巨大的运动潜力。这就是赛鸽导航系统的功能水平与感情素质之 间的关系。
(二)赛鸽感情素质培养的长期性
我们经常看到赛鸽运动爱好者对于培养赛鸽感情短期性的理解。赛鸽对饲主和鸽舍的感情发展是一个从幼鸽到成年鸽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获得食物需要的生存环境到生儿育女的发展过程。我们总结国内外优秀赛鸽高手的经验了解到,他们注意培养赛鸽的感情素质都无一例外地从幼鸽期开始。首先通过饲料的数量和种类的控制来培养幼鸽对饲主和鸽舍的感情,只有当幼鸽在放飞训练归巢的前提条件下,它们才能获得所喜欢的饲料种类和足量的饲料。以此来培养幼鸽的感情素质。到了成年鸽的婚配阶段,采取雌雄分棚饲养和管理的办法。对于当年准备参加竟翔的赛鸽要求更加严格,除了采取控制饲料量和不同种类的办法之外,只有赛鸽经过放飞训练或者竞翔归巢之后,才能获得与配偶见面或者相聚几日的奖赏。这些具体的培养感情的方法都说明了赛鸽感情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强化的过程。
(三)根据赛鸽的需要加深感情体验的程度
一般有多年饲养经验的爱好者都能够掌握赛鸽的生理需要的内容。如对饲料营养和水的需要,需要安静舒适的舍内环境固定的栖架及巢位。赛鸽成年后需要配偶及生儿育女的繁殖过程。赛鸽为了表达自身健康和愉快的情绪,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在鸽舍周围长时间的飞翔运动。我们经过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验性研究了解到,赛鸽感情素质不是一般生理需要的情感表现,而是在生理需要的过程中具有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例如,经常饱食的赛鸽就很少体验饥饿状态的感受。只有经常体验到饥饿和干渴的赛鸽,才能具有对饲主和鸽舍的深厚感情。正因为如此,许多受好者都发现一种特殊的现象,那些从幼鸽开始经常抢不到足够饲料的鸽子,外表既不漂亮、肌肉也不丰满但是它们由于深刻地体验到饥饿的感受,更加促进了对鸽舍的感情素质的发展。因此在竞翔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稳定的归巢能力。
赛鸽夫妻之间的感情表现在不离不弃的行为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爱好者为了加深赛鸽夫妻问的感情深度,采取了雌雄分棚饲养和训练的方法。只有赛鸽在放飞训练或竞翔归巢后,才能准许同配偶相见或者相聚一段时间。赛鸽属于视觉情绪的动物,配偶之间的时分时聚的情
感体验过程,其中包括配偶分开后的悲伤,相见时的兴奋,两种不同情感过程的体验,更能加深配偶之间的感情。目前,国内外许多爱好者采取雌雄分棚饲养和配偶分居的方法,但是要从赛鸽感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理论上真正弄清,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切不可一味地模仿和照搬。
(四)赛鸽感情素质的个体差异性特点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赛鸽的素质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赛鸽素质结构的个体差异的观点。其中赛鸽感情素质的个体差异是赛鸽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有的感情内容对于赛鸽竞翔返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的感情内容对赛鸽竞翔返巢起到阻碍作用。如有的赛鸽对本舍鸽群的感情较深,任何情况下都能见到它在群体之中的情感表现,一但在竞翔活动中遇到恶劣天气条件,需要它们独自归巢时,它们依赖群体的感情因素对于独自归巢的行为将会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那些有丰富经验的爱好者提出了赛鸽单只放飞训练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杜绝赛鸽竞翔依赖群体的感情发展。
赛鸽感情素质的个体差异受先天遗传的制约,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赛鸽感情素质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赛鸽与饲主亲和力的个体差异。有的赛鸽经过训练之后亲和力较差。二是感情体验深度的个体差异性。有的赛鸽对于自己占据的巢位和栖息架保持长期稳定的感情深度,而有的赛鸽经常变换位置。三是感情转移的个体差异性。有的赛鸽之间结为夫妻关系之后(包括两只雌鸽之间或者两只雄鸽之间),始终维系和保持这种夫妻之间的感情关系。而有的鸽子受第三者的引诱,出现原来配偶之间的关系改变和感情转移现象。由此说明,赛鸽的感情素质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人们根据这些个体差异的具体表现,有选择性地培养和提高赛鸽的感情素质。经过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培养手段之后,对那些有利于促进赛鸽竞翔归巢的感情发展手段,要不断地完善,而对那些感情素质较差的鸽子尽早地淘汰,以节省人力和物力,使之运用到那些感情素质较高的赛鸽中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