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提出糖尿病运动疗法最早的国家。隋代(公元581—618年)的太医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里就写道:糖尿病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 然后食之”。目前国内外将运动疗法定为糖尿病三大治疗原则之一。特别是近代的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减少,构成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发病增多的重要因素,因而对糖尿病“运动不足” 之称,至使对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世界各地都公认体育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体育锻炼能使人精神愉快、气血通畅,脏腑机能旺盛,以增强体质、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减少并发症。
1、加强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代谢的调节,促进糖和脂类的物质代谢。适量体育运动,特别是中等强度的运动,增强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末梢组织对糖的利用,改善糖代谢,使血糖趋于下降。有人报道,中度糖尿病病人进行30分钟医疗体操可降低血糖16-20mg%。临床上已证实中等强度运动时,体内葡萄糖的利用增高,而胰岛素分泌不增加,证明运动能节约胰岛素的利用。 2、体育锻炼能降低血清甘油三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PL)胆固醇,增强脂蛋白脂酶(LPL)活性。长期适量的运动,可加速脂肪的分解及脂肪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利用, 以补偿糖尿病的葡萄糖供能不足,一方面起到降血脂的作用,一方面可使过剩的脂肪组织得到消耗,减少脂肪堆积,起到减肥作用,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又可使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及敏感性提高,间接起到降糖作用。通过上述作用,可使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等,得到预防或改善,特别也有利于改善微血管病变,防止或延缓心肌病、肾病变、眼病变、神经病变等的发生。 3、运动可增强人的体质,减少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的危险性,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并减轻体重。运动还可以缓和人的紧张情绪,使人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和青春活力。体质弱的病人通过锻炼提高抗病能力,以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目前运动疗法日益被重视: 一方面急性运动锻炼可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合力提高,从而使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此外运动尚可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作用[3]。长期锻炼不但使胰岛素受体数目上升,而且能使葡萄糖耐量不变,还可促使肌肉更多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胆固醇,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4],从而有助于延缓高脂血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运动还可消耗热量,减轻体重,这对肥胖型糖尿病尤为适宜。因为减重可命名已肥大的脂肪细胞面积缩小,则单位体积内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应增加,胰岛素的作用增强,可以达到药物难以达到的理想效果。但它应与饮食疗法,药物疗法配合协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渐增加活动量等时间,掌握适度,以不产生疲乏感为宜,以免诱发酮症,血糖太高,胰岛素用量太大,有严重感染、发热、活动性肺结核,伴有急性并发症及严重的肾病变等应禁止体育锻炼,重型糖尿病等消瘦者不宜行运动锻炼。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的良好影响其原理极为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以下几个环节 :1、对葡萄糖耐量(GT)的影响:一些作者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和糖尿病人经一个阶段体育锻炼均见曲线GT下降。GT曲线下降表示锻炼后两组GT均提高。Saltn发现,糖尿病人经体育锻炼,随GT改善,肌活体已糖激素酶和唬拍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强,表示肌肉氧化力提高。 2、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体育锻炼使健康人对葡萄糖(G)刺激引起胰岛素值(IRI)释放曲线下移。在糖尿病(成年发病型)虽IRI释放曲线较高,但经锻炼后曲线也下降。IRI曲线下移表示病人及健康人经体育锻炼Ins敏感性增强。 3、儿茶酚胺的变动:运动时Ins和儿茶酚胺的反应相互关联,二者变动是调节糖代谢和维持血糖水平(免于下降)的需要。经锻炼后,运动负荷时二者变动减轻而血糖亦较稳定,说明糖尿病人和健康人机体调节潜力提高,激素环境安定,容易维持平衡,对应激的适应能力增强。 4、运动对游离脂肪酸(FFA)和氨基酸代谢及其激素如:血浆胰高血糖素等有影响。总之,可以认为运动疗法能调动机体多方面激素发挥作用,通过对肌肉局部和全身的良好影响、酶活性的加强、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多种激素调整作用的正常化等复杂因素,使营养物质代谢率提高,内环境稳定,对各种应激素的适应能力增强,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改善。 糖尿病病人运动疗法的方式: 多种多样,有许多适合不同个体的运动, 最适合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是持续的有规律的运动,如散步、做广播操、跳舞、打太极拳、打球、游泳、滑冰、划船、跑步及步行等。其中步行是最易坚持的一种锻炼形式,应该为糖尿病病人所首选。运动强度一般控制在最大耗氧量的50%左右,不超过60%,相当于每分钟心率110-130次/分。步行速度为70-90米/分,或每小时5公里左右。若工作地点较近,则上下班以步行为宜。运动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一般而言,糖尿病病人不宜参加剧烈的运动。体质较弱或病情较重的患者,除适量步行外,可采用太极拳或医疗体操,并与呼吸运动交替进行,亦可采用广播操中的某些操节。在疗养院内,体质较好的患者可作中等强度的医疗步行、游泳、划船和适量的球类运动等。 不稳定类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育运动:对不稳定糖尿病人,运动或体力劳动的同时应吃些食品,或预先减少胰岛素注射量,因为长时间的轻体力劳动可使血糖显著降低,特别在胰岛素作用较强时,极易发生低血糖昏迷。 轻型肥胖糖尿病人的体育运动:对轻型肥胖的糖尿病人,由于对胰岛素不敏感,体育锻炼可以减轻体重,使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这类病人一般不采用胰岛素治疗。例如250g脂肪等于2250卡热,若步行30分钟约消耗热量为100卡,因此每天步行30分钟,一年内可使体重减轻约8斤。 因人而宜,适当掌握运动的时间和运动量。一般糖尿病病人身体比较弱,我们必须结合不同病人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不适当的运动量不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有时反而使血糖升高。在开始运动前应先做短时间轻微活动,以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及活动的时间且持之以恒。 坚持长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水平, 调整血脂紊乱、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这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5]。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治疗增强了体质水平, 使循环、呼吸、运动各系统功能提高, 从而可改善因年龄老化和疾病因素造成的器官退化, 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1、应采用中等强度的运动,避免大强度的剧烈运动。糖尿病病人一般体质较弱,应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随着体质的增强逐渐增如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 2、早晨空腹最不适宜糖尿病病人锻炼,糖尿病病人这个时间体内胰岛素很少,抗胰岛素物质分泌增多,所以此时锻炼,可能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发生酮症,或致糖尿病加重。 3、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在吸收高峰和饭前,应避免体育活动,以防止发生低血糖运动宜在早饭、午饭后1小时开始,每次锻炼15-30分钟为宜,形式灵活,避免剧烈活动。 4、体育疗法必须与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相结合,不可单靠一种或偏废某种治疗。 5、40岁以上的病人,应在体育疗法前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如有心肺疾病者, 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病情未控制的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6、所有参加运动的糖尿病病人,均应携带证明卡片,并带易吸收的糖或食品,以备低血糖时应用。 体育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方法,但必须与其它疗法相配合、相协同,才能使病人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于它的治疗有多种方法, 糖尿病经适当治疗后病状可以消失,血糖、尿糖可以显著降低,但却不能根治或痊愈。体育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体育锻炼,使人体的血液循环、物质代谢及激素的调节发生变化,从而达到保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但对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则运动应有所限制,应配合其它疗法进行治疗, 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