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中的博物馆(25)

 執古御今 2015-11-25

献陵石虎

      唐贞观九年(635)
      高205厘米
      长253厘米
      宽102厘米
      原置于唐高祖李渊献陵前。原本一对,这是其中一只,另一只仍立于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献陵前。碑林博物馆将其命名为“献陵石虎”。

      一般皇陵都是设置石狮,为什么李渊的献陵前立石虎呢?
      有人认为是因为李渊生前非常尊崇道教,甚至要拜道教创始人老子为自己的祖宗。而狮子是佛教的神兽。立石虎,既避免了佛教属性,又不失威严。
      其实,在唐以前古代帝王及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往往包括石虎。最早见于西汉霍去病墓和张骞墓。
      帝陵石刻中置石虎而不置石狮者,以西魏文帝陵最早。魏晋南北朝陵墓前天禄、辟邪就是以虎为模特、经夸大加工而成或兼以虎、狮特征的神话动物。传说虎为“百兽之长”,能够吞食鬼魅,为了死者的安全,古人有以虎镇墓的习惯。
      只是唐高祖献陵以后,北宋帝陵也有列置石虎的,但已不是作为门兽了。
      到献陵为止,石虎完成了守立帝陵的使命。 



宋代塑像

[1203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29 08:53

黑陶高柄盖圈足罐(良渚文化),泥质黑衣灰陶。直口、广圆肩、扁圆腹、高圈足。罐口上覆一细长高柄盖,柄中有一上下贯通的直孔,中段内弧,下部饰三道凸弦纹和镂孔。圈足上饰三组由弧线三角形和椭圆形镂孔组成的图案。陶罐器表漆黑光亮,且彩绘多道红褐色宽带纹。整器造型优美,曲线流畅,制作精良,反映了良渚时期高超的制陶水平。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周的印纹硬陶罍。硬陶是用含铁量较高的粘土烧制而成,比一般的陶器烧成温度较高,商周之际在江南地区大量烧制。印纹就是用陶拍在器表拍打,印出纹饰。硬陶出现后原始瓷也开始并存,在春秋时期的作坊里同时发现硬陶和原始瓷,表明这两者可能有某种密切的关系。 



[1209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1 10:03

东汉的战士俑,没有惊艳的细节,也没有激烈的动作,具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魅力。

[1210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1 10:07

商代的青釉弦纹尊,(公元前16-前11世纪)这是现存原始青瓷中难得的精品。原始青瓷指一种用含铁量在3%以下的粘土成型,经过人工施釉,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度以上的青釉制品。此尊釉色滋润,呈色稳定,器表匀净光洁,造型端庄工整,朴实无华,象这样制作极精的原始青瓷传世较少。

[1211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2 10:12

东汉时期的绿釉陶鸭


西安碑林博物馆(二)


















[1215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2 23:25

西晋的青釉虎子。具体用途不详,有的观点认为是高级夜壶。

[1216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3 05:24

西晋青釉鸡首壶,壶盘口,带系,早期的鸡首壶颈部较短,后来的越来越长


陕西历史博物院(一)



















西晋的青釉狮形辟邪。


西晋青釉蛙形水盂


东晋青釉鸡首壶。同西晋时期相比器身更加挺拔,鸡首也更长了,而且加了褐斑来装饰,同时增加了壶把。


东晋青釉褐彩蛙形罐


东晋的德清窑黑釉盘口壶。


南朝时期的青釉暗花缠枝纹水注。


南朝时期的青釉刻花莲瓣纹唾壶


陕西历史博物院















陕博的东西都是精品,尤其是唐三彩。这件是隋代湘阴窑的青釉四系罐。


唐代三彩陶骆驼宰乐伎俑


唐代彩色釉陶牵驼俑


唐三彩天王俑


唐三彩镇墓兽。在去年九月佳士得的拍卖图录上有一尊更威风的镇墓兽。许多国外的大拍上经常会出现,俺们老百姓在大博物馆才能看到的文物。

 唐三彩文吏俑


另一尊文吏俑

 再上一尊镇墓兽


另一尊天王像,一看就是黑人血统。


唐三彩陶马,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华丽的装饰。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匹马似乎有了生命,眼中露出一股忧郁和哀伤。


唐三彩骑马男俑


唐彩釉陶贴花龙首持壶

[1242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15 09:07

凤首壶又称凤头壶,源于波斯萨珊朝金银器造型,盛行于唐朝,有青瓷,白瓷,彩釉陶等品种,用龙凤纹作为装饰,明显融合了中国的传统风格。最早的凤首壶为唐三彩,其造型接近萨珊朝金银器,其特征主要是壶口小而短,有直口,唇口,撇口,凤冠作圆环状,中空,作为壶流的凤嘴有的张开,有的尖嘴合并,两侧均可向外流水,凤首后部恰似一束长羽披落在壶的肩部,巧妙地形成曲柄。盛唐以后,逐渐消失。壶盖,凤首与颈相连成壶口,口与肩之间按一花枝状的柄,这种器型是吸收了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的造型特点,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唐代时的三彩凤首壶,壶身上还堆塑了许多繁缛艳丽的纹饰,是唐代的典型特征,而宋,元,明的凤首壶已不再有贴塑之类,以线条与器型美取胜。

[1243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16 09:53

唐三彩云燕纹三足盘。

[1244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16 22:16

仇大建先生捐赠的唐代蓝釉陶罐,唐代晚期钴蓝色料开始应用于陶瓷,此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唐青花。但这种唐青花源于西亚还是发于本土,现在还有争议。不管怎样,唐代的蓝釉,包括带蓝彩的唐三彩都是非常珍贵的。

[1245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17 08:34

典型的唐三彩,后来康熙朝有一种有名的虎皮三彩和唐三彩如出一辙,釉汁随意流淌,颜色交杂,色彩斑斓。两者不同的是一个是陶胎,一个是瓷胎。

[1246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17 22:07

唐代越窑四足水盂。越窑是唐代的著名窑口,对后世青釉瓷的影响极大,但当时的含铁量还较多,釉质明显发黄。

[1247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20 05:46

五代时期的青釉刻花莲瓣纹盖罐

[1248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20 10:40

五代到北宋时期的越窑青釉刻划花龙涛纹碗

 隋代的白釉印花双系扁壶


唐代的白釉灯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