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耘妮解读:幼儿的工作与游戏(第一章)

 Feuerwehrmann 2015-11-25

一、幼儿教师与父母的任务与目标

我们要了解儿童零到七岁的发展,必须仔细地观察他的每一个发展步伐。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当一份新生命诞生时,已具备了三个元素:一是他从父母双方所获得的“身体”(body)之躯,还有他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心灵”(soul)与“精神”(spirit)本质。

(耘妮笔记:body,soul,spirit,如果理解成身心灵,对中国人来说更好理解些。孩子的身,心,灵都跟别人不一样。身来自物质世界,继承自父母,灵来自灵性世界,也跟他人不一样。心是孩子独特的心理活动,我以为自己在仔细观察孩子、有天突然发现一个很熟悉的孩子耳朵是圆的,不得不谦虚的承认、每个孩子身心灵的特点、我们还不能完全了解。)

     这个“身体”之躯,从外表看来已经完整成形,但实际上仍处于未完全形成的状态:各个单一的内在器官仍未作精确的细分,在运动系统中我们看不见其个别的差异性,只得到混乱的、不自主的动作;在神经、感官范围也仍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婴儿的任务是在接下来的六、七年中,也就是这一段他有权享用的发展期中,让自己的“身体”,由内而外地去发展,让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完成细微的区分,直到学龄成熟之时,结束一个完整的“器官形成过程”(the processof organ formation),成为一个值得利用的“工具”(instrument),以提供未来生命的“成长”。换句话说,也就是借由一个健康的“身体”,儿童的“心灵”与“精神”的独特性,才能毫无受阻地向外发挥。

   (耘妮笔记:身体是基础。身体的发展不只指不生病。还指复愈的能力。指每个部分的灵活性。也指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它是用来盛放灵性的器皿。孩子在这个阶段有重要的任务,所以对孩子时间不能安排太紧。带孩子的大人要让自己平静快乐。)

而“身体”、“心灵”和“精神”三者的密切关系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都观察得到,婴儿如何用他那毫不倦怠的活动意志力,由不自主的手脚乱踢,渐渐到有规律、有目的的动作;还有幼儿如何学习挺身坐立和举足走路,让自己在这个平衡关系的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及幼儿如何脱离他的牙牙学语,渐渐熟悉他四周的声音,而发出清晰、正确的语音。我们也看得见,他从开始的笨手笨脚,逐渐成为举手投足之间的细腻和寓意深远。

(耘妮笔记:看得见,班里5、6岁的孩子,动作精巧,细腻,小的孩子还达不到。)

经常我们可以在这一段段的发展过程中,看到儿童的“个别性”正在努力深入自己的“身体”,然后完全地主导儿童的气质。而与这个“内在形成过程”(internalprocess of taking on form)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儿童从周遭环境中所获得的任何印象。

(耘妮笔记:所以不同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同,看到班里的孩子,再到家里看看。会发现与家庭有很大的联系。)

幼儿可以说是完全受到外在环境的“摆布”(mercy)。他的整个身体正如一个“感觉器官”(sensory organ),毫无选择地接受外物;因为他正处于一种内、外世界完全没有区别的状态。以眼睛为例,眼睛自己不会“看”,他只是让外物进入。而我们借由眼睛看东西。幼儿的“身体”正如眼睛,是他“心灵”的“感觉器官”,幼儿的“心灵、精神”正如我们本身。“心灵、精神”借由“身体”来接收外在的一切事物。

(耘妮笔记:在这里我找到了主语,眼睛是身体的感觉器官,好比幼儿的身体是他精神体的感觉器官,他的身体就如眼睛一样敏感。不设防,幼儿的精神体是个动力,为了自身的发展,幼儿的身体会自发的模仿,自发的做事,这就是幼儿身体活动的机制,但这一切是为了幼儿精神的发展。健康的幼儿,精神体健全,就会对世界有兴趣,不健康的幼儿,精神体不健全的幼儿,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他对世界没有兴趣,尽管他与健康幼儿一样拥有别无二致的身体。比方说,大赫老师在院子里挖洞,为什么孩子们都围过去看呢?他们天生知道这事利于他们精神的发展。有一种正常孩子不符合这个规律,那就是被电子,或媒体干扰过的孩子,全乱了套,他们不会选择利于自己发展的事。过年时我遇到一个农村的女孩,非常健康活泼,但是她得到压岁钱的那天,买了一个玩具手机,这一天她就在摁上面的钮,眼神挺空虚,身体也不爱动,跟小朋友玩的内容只剩下了炫耀她的手机。后来玩的也不愉快,挺沉重的回家了。)

而这些外在事物的印象会通过“感官”,在身体中的内在器官中储存,再由内向外表现出来。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得从每个健康儿童,与生俱来的奇妙“模仿”能力中看到。孩子会将周遭环境中的所见所闻,深深地吸收进入体内,深入其“意志力”中,然后再像回音似地反映与外在行为中。

(耘妮笔记:有一天我拿了案板和西红柿。准备切。不需说什么。孩子围了过来。聚精会神的看。之后。要求切。他们真的很象回音。还有,他们天生会选择利于他们发展的工作。)

根据以上所说的事实,父母和幼教师就拥有两项重要的任务。其中之一是对幼儿的保护态度。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为幼儿细心地挑选或安排周遭的事物。充满幼儿四周的应该是:愉悦的家庭气氛,正常的谈天与歌唱声,而非噪音或吵架声。我们也应尽可能保护幼儿不受工厂技术产品的“污染”。例如:电视、录音带等。柔和、单纯色系的摇篮床巾和儿童卧房的墙饰,比起所谓可爱、稚气的动物图案的布料和五花八门的壁纸,对幼儿更能发挥镇静作用(calming)。如果我们需要上街,也应该尽量避免让幼儿接触太多视觉刺激和人声鼎沸的喧哗。

(耘妮笔记:在小水滴我们必须做到这三点,不过这三样在家庭中挺难做到的,至少在我家还做不到,看来我也很需要互助会的帮助,1、愉悦的家庭气氛,2、正常的谈天与歌唱声,3、不受工厂技术产品的污染。我忽然想把这三条贴到我家墙上。其实从这里看来,长途旅行并不适合6岁前的孩子。推荐大家带孩子来参加互助会不适合成人的虚荣心,但绝对适合孩子。)

    父母与幼教师的第二任务在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生活,尤其让他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最重要且具意义的方法是:尊重幼儿与生俱来的模仿力,而不是言语的教导。其先决条件在于我们成人应该努力做好“榜样与模范”(role models),凡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让幼儿模仿。

因为“模仿”是无法以言语的方式来教导,“模仿”是“意志力”的产物,也就是说出自于幼儿自己的“意志”。成人可以做到的是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包括如何处理家务和花园,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关心别人,如何维护和布置周遭环境。幼儿会将所见所闻吸收进入他的整个“身躯形成过程”中。然而他对于有意义或不明智的行为,仍无判断与选择能力,因此他会完全跟随成人的一举一动而生活,而我们成人正是在每个教育过程中之“生活代表”。

(耘妮笔记:语言的教导是“思考”的产物,很多时候,小孩子只是模仿了我们语言,而没有模仿到语言的内涵,因为语言的内涵是要用思考的。举个例子来说,大人要求小孩子做错了事道歉,你应该说对不起,然后有一天大人没给小孩子买棒棒糖,小孩子很难受,大哭了一场,事后,她也会对大人说,你应该说对不起。)

(耘妮笔记:对成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对父母要求太高了,有时候真不想努力了,但一想想可爱的孩子。又升起了百般勇气。)

    儿童零至七岁的模仿行为又可以细分成三个时段,这与从头部开始到脚尖发展的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这股力量是通过全身,但当幼儿出生到两岁半时,它集中于感官、神经部分。在这个阶段,幼儿学会三个重要的生存能力:挺身而坐、走路和说话。其中说话又是具有思考能力的先决条件。而这些能力的学得乃是经由“模仿”,如果幼儿只是和动物一起生活成长,他们不可能获得人类的基本能力,在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悲剧实例。“人性”只是从人的身上学习获得,更证明了“模仿”的重要性。

 (在蒙氏教育中称呼这里的模仿为吸收性心智,华德福找到了模仿的源头,那就是意志力。所以华德福教育并不提倡问孩子:“物品是谁先拿到的?”这个问句在思考领域,不太适合正在发展意志力的幼儿。实事上,这句话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扰。干扰幼儿的游戏与工作。大家在实践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不用这句话又如何解决孩子发生的冲突?)


二、从“爬”到“自我觉醒”的“顽固年龄”(terribletwos)

让我们细思一番,幼儿在他的第一段生命期到底喜欢做些什么活动?当孩子一学会爬行或走路时就会开始喜欢探索他身旁的一切事物,也因此这时最容易发生危险。小孩子都喜欢跟在妈妈身后,妈妈做什么,他也要做。厨房里的锅、瓢、匙、碗,都可以让他玩地不亦乐乎,有时也要学着妈妈洗衣服,才把衣服洗干净又弄脏了穿在身上的衣服,只看到溅得一地的水花;他也喜欢学着大人的摸样扫着扫帚,只见越扫越乱;妈妈才整理好的东西,又让他搬上搬下。如果妈妈生气了,只听到孩子会嚷着:“我也要······”

(耘妮笔记:不要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这种行为而给孩子建立原则,你看,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想宝宝动什么,就把什么收起来。)

幼儿最大的快乐在于可以活动(其筋骨)和探索真实的家庭生活物品。而成人工作的用意与目的,对孩子来说根本没有意义。许多成人经常抱怨,如果没有幼儿的“越帮越忙”,家务事能做得更快。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来想,打扫庭院或者整理家务的同时也发挥了教育的功能。这种自觉和认识在今天的社会与家庭教育中更加应该加强并给予实现的机会。

(耘妮笔记:这句话很重要,这就是幼儿的快乐。如果你想要孩子亲近你,你得了解幼儿的快乐在哪里,你跟他一起做他需要的事情,他便视你为知己。我觉得家长大可不必给孩子报兴趣班,你只要爱家事,跟孩子一起做家事,比什么班都好,你看小小的厨房里,有数学,物理和化学,还有艺术和传统文化,当你跟孩子交流,语文就开始了,如果他对普通的生活发生了兴趣,将来会对任何事情都有兴趣。

耘妮笔记:真实对孩子很重要,我们为12名3-6岁的儿童提供了瓷的碗,7天之内,他们用这碗吃饭,并在饭后自己洗碗,他们小心的使用,没有人打碎了碗。)

幼儿除了喜欢四处探索与参与活动之外,也时常会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坐在一旁用小刀削苹果或用针线缝衣服的妈妈。或是自己坐在玩具角落,全神贯注地“工作”着,比如:用东西装满他的小竹篮,再全部倒出来;用积木搭些城堡,再推到;或是轻哼着歌谣,摇他的小娃娃入睡等。这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对幼儿玩具的重视。

(耘妮笔记,孩子的这种状态是正常的。孩子的天性就是要工作。不工作,不动,反而是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好的孩子在孩子群里也很受欢迎。)

所有在大自然中可以看到、找到的,或是由手工缝制成的简单布偶、动物等都是最适合幼儿的玩具。因为孩子们在与这种自然材质的玩具接触时,会对他们自然的组织与形状,产生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印象能直接影响孩子内在的器官形成。鲁道夫·史代纳曾说:“由固定不变的数学公式制造成的玩具,会使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枯萎而死。”

(耘妮笔记:上个周末看到乐高了,我的女儿6岁之前没见过,一见到就会使用,从这点上我觉得,乐高号称培养孩子创造力纯属无稽之谈。孩子天生就有创造力,在乐高上,孩子消费着自己的创造力而已。天然的玩具也谈不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而是滋养孩子的创造力。好象植物需要水的滋养。)

    当孩子到了二足岁到三岁之间的“顽固期”,自我意识(sense ofself begins)首次觉醒,这时的孩子真的要度过人生中第一段真正的危机期。他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但同时也必须学习如何与周遭事物和谐共处,以前的他喜欢说:“我也要······”但现在的他最爱则是“我不要······”

   (耘妮笔记:自我意识萌芽的时候,孩子跟往日不一样了,变得不听话,大人觉得很费劲,这时候的大人是最需要技术支持的时候,很多家长因为没有学习过,用不合适的方法对待了孩子,过去这个阶段,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调整。比方说,吓唬孩子,结果孩子变得不安全,或者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比方说,讲道理,结果孩子变得很能讲道理。比方说,一味将就孩子,结果孩子与成人之间形成了不良的互动模式。)


三、三岁到五岁:充满想象力与即兴游戏的时光

让我们一览儿童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约三岁到五岁的这段时间。从出生到现阶段一直仍在头部活动的生命力与想象力,现在开始在身体的中心部分起了主要的作用,尤其是血液循环与呼吸器官(心脏与肺)之所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展现两种新的能力,使他与生活周遭事物产生明显易见的新关系,那正是孩子的“想象力”和“记忆力”。

(耘妮笔记:这是孩子最可爱的时期,这时的孩子,人见人爱。要小心不要逗孩子。我带过的孩子中有一个特别美丽的孩子,而且很乖巧,每一个来的大人,都想跟她聊两句,想亲亲她的小脸蛋。我不得不阻止那些大人,做为教师要对孩子一视同仁,对可爱或漂亮孩子的特别关注,会使漂亮的孩子关心成人的态度,迷醉于取悦大人,而不太想要工作,这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

以下是一个在健康发展的儿童游戏行为中可以见到的例子:一名四岁的女孩在一片树皮上放了两块小石头,一边说着:“我有一只小船和船夫。”可是当她走到笔者的面前时,却对笔者说:“我送你巧克力和糖果。”一边将小石头放在笔者的桌上。而她手中的那片树皮,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小矮人房子的“屋顶”了。

(耘妮笔记:这就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玩耍,大家读了书,试着这样玩一玩,回家跟你身边同样年龄的孩子用这种方式玩一玩。这就是带领孩子。三到五岁的孩子会跟你玩起来,三岁以下的孩子会很喜欢看着你。互助会上带孩子的家长,请学习这种玩法。)

一张小凳子可以当娃娃的炉灶,一会儿又可以变成饲料槽,倒过来放的小凳子则又成了娃娃床或火车车厢。这些例子都预示了,孩子在此年龄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运用四周的事物,可是没有预定目标,并借由“想象力”可以把每种东西变成新的东西。孩子对于眼前的事物,通常只感觉到似曾相识,而想象力可以填充他的需要。当然,其先决条件,是孩子曾经熟悉的东西,如果一个小孩从未亲眼或在图画中看见过“船”,他是不可能在游戏中“捏造”出一搜船来的。

耘妮笔记:今天来回答前天的问题,当孩子为一个玩具争抢,我们问孩子谁先拿到的,固然可以解决问题,但也会有副作用。那就是孩子特关注物品的所有权,关心自己是不是先拿到的,他对占有有了更多的欲望,相对而言,这分散了他用于工作的心力。更好的解决方式可能是遵循孩子的想象力,有一天两个孩子为了一辆木头车争抢起来,我问他们各自在玩什么游戏,一个把车想象成了火车,一个把车想象成了地铁,跟他们一起用身体扮演火车和地铁。这时他们完全忘记了他们刚才的争夺。)

这个阶段的儿童,游戏动机仍是借由外界刺激而来。因此他所接触的事物,应该具备“可变化性”,以不完全完美或原始的形式呈现,好让孩子的想象力有发挥的余地,而不致枯死。重点在于能锻炼并培养他“内在”的“工作”,史代纳曾说:“如果我们能给予孩子适当的工作,他的双手肌肉就会变得强壮有力。同样的,如果孩子们能从周遭环境中接收到正确的印象,他们的脑和其他器官都将健全地成长。”

(耘妮笔记:我再说一遍,对孩子的发展而言。乐高不好。泥土,沙子,面粉,西红柿,野菜,棉花,树叶都很好。你看到孩子长大后发展的怎么样,往往与他家境贫富没有多大的关系。成功而幸福的人,童年有的是穷的,也有的是富的。因为,帮助孩子发展的材料,往往不需要花钱买到。玩过泥土的孩子是可以玩乐高的,但只玩过乐高的孩子不一定玩得了泥土。请互助会带领孩子的人带孩子去田野,不要去健身器材。)

此外,引入注目的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游戏是变化无穷的。经常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模仿得来的,却经常是毫无关联地出现,或是“随机应变”式的。总之,孩子们会随时随地不断有新的主意。有些成人会担心孩子是否不够专心一致。事实上,这个年龄所谓的“专心”,正在与游戏行为本身的连贯性,(而不在其内容是否连贯)。这也正是这个年龄儿童游戏的特色。

(耘妮笔记:这一段至关重要,清晰的描绘了三至五岁孩子的状态。引导者读懂了这一段,才可以有依据的对孩子的状态做出判断。)

    很自然地,在如此的游戏中,有时会变得毫无秩序、一片混乱,但这种“混乱”现象是有其意义的,因为它是随时受外在的刺激表现出来的反应。等孩子5岁以上,上述的情形会自然而然的有所转变。我们成人应在孩子游戏之后规划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整理收拾玩具,并且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进行整理的工作,让收拾整理不成为一个命令式或厌制式的负担,反而成为一种愉快、自然的习惯。

 (耘妮笔记:归位对孩子的发展也很重要,凡事有开头和结尾,孩子天然会开头,引导者要帮助孩子习惯于结尾。)


四、五岁到七岁:想像的图像和计划性的游戏

大约五岁开始,孩子就会迈向生命中的第三步。“器官形成的力量”(The forces of organic)将渐渐自由地在血液循环与呼吸系统中活动,并且在新陈代谢与四肢部分发挥功能。这个阶段的孩子除了手脚运动之外,甚至到手指尖的运动,都渐渐灵活敏捷。

(耘妮笔记:从前我读到这段会费解,还有昨天发的第一段,作者凭什么下这个结论?我习惯于有依据有推论,然后再有结论的形式。可华德福就这么讨厌,结论说下就下了。所以在这段上我就过不去,不过下面几段好理解,通过理解了下一段,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上一段。请原谅我说的仍然是结论:生命体与物质体的结合由上到下,小时候孩子的头很大,你可以感受到他的生命力集中在头部。三到五岁孩子的比例变得正常一点,头没有那么大了。这时候,生命体的力量来到了孩子身体的中心,也就是心的位置,俗语说孩子在这个阶段记事了,三岁前你把好吃的放在抽屉里孩子就忘记了,但三岁后她事隔两天还会说:妈妈,糖在抽屉里可以找到,然后她的想象力也开始飞翔。五岁开始,生命力继续与物质体的结合,深入到了身体的末端,这时候孩子手指灵活,跑得也灵巧,玩追人游戏更胜一筹了。)

    许多孩子会先经历一段“危机”,尤其是那些原来很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会第一次体验到“无聊”的滋味。他们可能会站在你的面前说:“我不知道该玩什么?”他们就像被“想象力”抛弃的孩子,忽然间一点主意也没有了。

   “想象力”需要一段休息时间,我们不该在此时对孩子说,他们可以玩昨天的那个游戏,而应该多让孩子参与大人的工作。一如:削苹果、擦碗盘、打扫、烤面包、缝纫等。过一阵子,也许过几天,这些孩子就会有新的刺激,又有新的游戏。而这个阶段的游戏,不再是从外界事物直接得到刺激,而是来自儿童内心的心灵。换言之,孩子现在对于已经体验过的事物拥有一个内在的画面,不必再依赖时间、空间或任何人的提醒,就能直接在游戏中反映出来。

(耘妮笔记:想象力需要休息,这一点很重要,无聊是有意义的。我们大人可以不用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太满。)


    五、六岁的孩子喜欢蹲踞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并且策划他们的游戏内容。例如,他们要开一个餐馆。他们会用叠好的小布块,当成餐巾纸、菜单或小钱包。稍后又搭建一个小的自助冷食柜,柜上可能有小鱼等。一位扮成卖饮料的店员,收集了大树干(圆柱形),当成他的啤酒桶,又收集了许多小树干当成各种不同的饮料。

下一次,他们开了一家诊所,准备了许多针筒、听诊器、绷带;诊所中还有一间候诊室,这次叠好的小布条,则成了候诊室中的漫画画刊。

(耘妮笔记:从孩子的游戏中可以看到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些什么,寒假班里的孩子总在开庆丰包子铺,有孩子见过海底捞表演抻面条的,他也依样子舞着一条带子,有的孩子在开停车场。有的孩子给布娃娃看病,有一位孩子拿着体温记给每个人量,量到我时,说我发烧了,60度,然后给了我一个屁栓,说是塞到屁股眼里就能退烧。然后再给我一块糖,说是给我奖励的,还不能立刻吃,要病好了再吃。)

    其他典型的游戏主题课有:垃圾车、救护车、学校、木工厂、救火车、吊车、电话亭、潜水员等等。这个年龄的儿童游戏是有针对性的。不过,在游戏中途,如果有人有其他有趣的主意,他们是会随时改变原本游戏内容的。

此年龄的儿童需要的不是讲究的玩具,而是能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游戏“素材”,五岁以前的孩子,会用“素材”而引发他游戏的主意;五岁以后的孩子先有构想,然后才费心去寻找符合他想象力的素材来利用它。如此,原先丰富的想象力又发挥其功效。

(耘妮笔记:五岁之前,先有素材,再有想象,五岁之后,先有想象,再利用素材。)

然而,如今我们的孩子却不能再那么自然地即兴创造,随着自己各个发展阶段的转换,满足且兴奋地游戏。主要的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而是于外界各方面的巨大影响,而且从孩子的幼年就开始了。例如:技术一流、造型精致完美的玩具,使得孩子的想象力枯竭,以致于他们再也无法满足于单纯、自然的树枝、木块或者是布条了。而一个健康的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实是自己在游戏中的经验过程,而不是只当精美产物的观众。对于吸引人的玩具,只有短暂的兴奋感,然后遗留下的却是空虚、无聊和更多的渴望。

(耘妮笔记:“所以现在老师的任务更重了,这一段描述是铁的事实,甚至是我自己的孩子,即便是我在家庭中做了很多努力之后,她的工作状态仍然是不算是自然即兴的创造。很多不流畅。)

因此幼儿园或家庭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为孩子们布置一个允许他们自由创造游戏的空间,尤其是一个适合“模仿”的环境。简单地说,在孩子周围的成人,自己应该是喜欢工作,而且喜欢做“有意义”的活动;陪伴孩子游戏并不需要使用语言,也无需给予建议或指导,应该尽量采取观察和谦虚的态度,让孩子们自由主动地在平和、喜悦的创造气氛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耘妮笔记:指导老师赫翀寒假来我园指导,孩子自由活动时间,他坐在一旁,做羊毛球。一针一针用心的扎。他向其它老师讲解:孩子在模仿老师,我们调整孩子的状态,第一步要做的是老师要成为孩子可以模仿的对象。孩子吸入老师的状态,他的状态也会改变。寒假来我园义务工作的妈妈们,象在家里做事情那么认真,把灶台擦得很亮,她们同时带了一份热情,对小水滴的爱。这些都很滋养孩子。)

每个孩子应该可以参与大人的工作,即使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工作。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每个乐于做家事的母亲和每个喜欢让孩子参与庭院工作的父亲,都可以经常经验到孩子如何在无形中,模仿到买菜、烫衣服或如何用铲子、如何锄草等工作,而表现在他们的游戏中。因此,最重要的是孩子周围的成人。他们应是能将生活安排得有规律、有秩序,喜欢工作,而且乐于主动担当重任的人儿童是十足的模仿家。

(耘妮笔记:有一段时间,我跟女儿相处的时候就开始拖地,她看上去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是几天之后,她也开始拖地。)

大人们之所以如此费心的最大收获,就在于看见孩子们满足地游戏,尤其这段游戏的童年,是其日后人生最重要的基石。

(耘妮笔记:连续几天,赫翀老师都在早上和自由活动时间用布偶和纱即兴摆一个场景,讲一个现编的故事。第一天,最大的两个女孩下午就开始做了一个宏伟的场景。接下来,连男孩都开始摆弄那些纱,小男孩的开车和倒车的游戏中多了些故事,看到这些变化,看到孩子在变化中那么满足,我觉得老师的费心真是有价值的。)

回顾前文所述,我们不难了解一个幼儿教育者的任务所在。如果我们着眼于教育目标,更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让孩子们在他们的童年时期完全且健康地经验自己的发展步伐,是最美好不过的事;让他们得到适当的挑战工作,以锻炼并加强他们的“内在力量”,进而达到身体的“塑造成形”(formed),而完成第一段成熟期(学龄成熟)的任务。如此孩子才能以同样的喜悦、力量和学习欲走向小学,并且担当得起小学的各种考验,而更加成长茁壮。

(耘妮笔记:我们常把强势当成是有力量的人,这完全是个误解,孩子中也一定会有强有弱的,那是一种外在的感觉。或者象华德福中儿童的气质类型,有火,水,土,风四种。不管是哪种气质的孩子,都可以变得有内在力量。这是我们教师以及带孩子的人要注意观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