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冯老讲经方】经方治疗面痤(之三)

 zh小秋 2015-11-25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 修学体系 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按语】

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学院将组织在线系统、系列研讨胡希恕经方医学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听冯老讲经方”。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文字整理工作组的同仁们,将冯老既往,特别是近期有关讲座内容及时整理成文,有选择性的与我们大家分享!


本次与大家一起学习的是“经方治疗面痤”这一专题,这是冯老2015年10月22日应邀在南阳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2015年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所作的学术报告。


【五、常见方证举案】


刚才说了我不是专家,但是治疗痤疮有一点经验吧,所以今天第五个问题就谈经方治疗面痤常用的方证。这个材料九个方证,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看就讲几个吧。


1】半夏泻心汤方证


第一个讲半夏泻心汤方证:


【病案】


胡某,女,27岁,2013年11月4日初诊。


面痤2月,左面颊明显,纳食不规律,大便溏,日1~2行,口干苦,手心热,足凉,既往有月经量少,或前或后,乳腺增生,苔白,脉细。


辨六经为厥阴病,辨方证为半夏泻心加赤豆当归汤证:


【处方】


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5g,党参10g,干姜10g,清半夏15g,赤小豆15g,七剂,水煎服。


11月14日二诊:上方服七剂,面痤减,手心热减,大便溏已,日1~2行,晨起口苦,食后胃脘痛,嗳气不多,眠差,夜间多醒,苔白,脉细。

上方减黄连3g,加茯苓15g,七剂


11月25日三诊:胃脘痛不明显,大便日一行,痤有新起。苔白,脉细。

上方加生苡仁18g,七剂


12月9日四诊:近3天腰痛甚,无汗出,胃脘痛未作,手心热减,面痤有新起,口干不苦,大便日1~2行,眠多梦,思睡。苔白,脉细。


2013年11月4日初诊方加桂枝10g、生苡仁18g、败酱草15g,七剂


12月23日五诊:面痤减,但腰痛不减,大便日2行,口干,苔白腻,脉细。


辨六经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桂枝加荆防薏苡仁败酱草合赤豆当归汤证。


【处方】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苍术15g,茯苓15g,生苡仁18g,荆芥10g,防风10g,败酱草15g,赤小豆15g,当归10g,生姜15g,大枣4枚,七剂。


12月30日六诊:腰痛已,面痤减,大便日2行,口干,心慌,乳腺胀微痛,苔白腻,脉细。

上方去苍术,加生山药10g,七剂


2014年1月20七诊:腰痛未作,月经量增,乳房胀已,面痤消,但饮酒后反复。


嘱其巩固治疗,注意饮食规律。



这个病例是一个女性的患者,27岁,这是2013年11月4日初诊的一个病例。她的病情是面痤两个月,左边面颊比较明显。饮食有点儿不规律,大便经常是溏泻的,一日一到两次,伴有口干口苦,手心热,但是脚凉。既往有月经量少,或前或后,乳腺增生。苔白,脉细。


我们刚才讲了经方怎么治病啊?我们说不是从五运六气,今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那就属燥,燥气主运……那应该是治疗用养阴的药。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不是这么推理,不是根据病因,而是根据症状反应治疗的。她的症状反应是这个,我们根据症状反应,认为辨六经为厥阴。辨方证呢?辨了六经以后,我们再继续辨方证,是什么呢?半夏泻心合赤豆当归汤证。这是辨六经、辨方证出来了,然后具体处方是什么呢?


【处方】


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5g,党参10g,干姜10g,清半夏15g,赤小豆15g,当归10g,大枣4枚。


我们说经方怎么治疗痤疮?跟治疗其它的病是一样的:先根据症状辨六经、辨方证,然后再具体用药。这是第一诊。


第二诊:11月14日,上药吃了七付以后,面痤减轻了,手心热也减,大便溏好了,但是还是一天一到两次,次数没减,晨起有口苦,食后胃脘胀痛,嗳气不多,睡眠差,夜间多醒,苔白,脉细。


这是治疗以后的症状反应,我们根据症状,她的症状反应变化不大,六经证减轻了,但是六经证还是属于厥阴证,辨方证还是属于半夏泻心合赤豆当归汤方证。我们根据她具体的病,但是方证对应,又要求具体的病情用药不同,所以我们治疗的时候处方是把黄连减为3g,原先是5g嘛,减为3g;加了茯苓15g,她有些睡眠不好,就是里头又有水湿吧,所以加了茯苓15g。


三诊:11月25日,胃脘痛不明显了,大便日一行,原先一到两次嘛,现在一行了,痤有新起。


这个还没有巩固,这个痤疮大伙都知道它不是一次两次就见好,它又反复了。所以我们辨六经看来没多大变化,辨方证也变化不大,但是,主要是病情有些变化,加了个什么?加了个生薏苡仁18g,这是三诊。


第四诊:12月19日,近3天腰痛明显,没有汗出,胃脘痛未作,手心热减,面痤还是有新起,口干不苦了,大便一日一到两次,还是一到两次,睡眠还多梦,但是想睡觉,苔白、脉细。


我们根据症状辨证,这个症状六经证还是有变化吧?有变化,但是变化不太大。因为腰痛,我们认为她是有表了,厥阴病的表不明显,所以我们根据病情的症状反应,加一些解表的药。加了什么?加了桂枝10g,生薏苡仁还是用18g,又加了败酱草15g


第五诊:12月3日,面部的痤疮减轻了,但腰痛不减,大便一日两次,口干,苔白腻、脉细。


我们根据她的临床表现,重新仔细地辨证了。上回吃那个药不太理想,腰痛不见减轻,我们认为这个辨证不太确切,就是没有突出解表,我们认为她的表证明显了。重新辨证是什么呢?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桂枝加荆防薏苡仁败酱草合赤豆当归汤方证,具体用药是: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苍术15g,茯苓15g,生薏仁18g,荆芥10g,防风10g,败酱草15g,赤小豆15g,当归10g,生姜15g,大枣4枚。


六诊:12月30日,腰疼好了——因为上一次注重了解表,所以腰痛好了,面部的痤疮也减轻,大便还是一天两次,口干心慌,乳腺胀、微痛,苔白腻、脉细。


辨六经呢,我们根据这个情况,六经证是不变的,只是具体的病情有点变化,所以把苍术给去掉,加了生山药10g——大便不见好,我们认为她是里虚寒比较明显,加了山药10g。


七诊是2014年了,到了第二年的1月20日,腰痛没有发作,月经量增,乳房胀已,面痤消,但饮酒后又反复了。


这次来就告诉她巩固治疗吧,注意饮食规律,这就算是结束了吧,是比较圆满的,这个痤疮是比较快的一例。大伙都知道痤疮治起来非常慢的,它因为牵涉到内分泌的一些功能改善的问题,所以比较慢,这个是比较快的一例。


我们通过这一例,怎么认识这个病呢?痤疮,我们说病灶在哪儿啊?在皮肤表面。而症状反应的病位不是在表,而是在半表半里,初诊的时候,是吧?为上热下寒的阴虚寒证。经方认为上热下寒的阴虚寒证就是厥阴病,治疗用清上热、温下寒的方法,因为又见了便溏。这样综合起来,辨了六经以后,辨方证是什么?半夏泻心合赤豆当归汤证,所以这样来治疗,方证对应而收效。


大伙儿都知道半夏泻心汤是记载在《伤寒论》的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这个大伙儿都熟悉;《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也记载了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是什么呢?原是小柴胡汤证,用了错误的治疗,用下法治疗而出现了心下满而硬痛,心下这一带,导致下寒重、寒饮重,这个寒饮郁而化热,遂上泛出现了呕,热激饮于肠胃则肠鸣,所以这样成为了上热下寒的厥阴证。我们认为半夏泻心汤方证就是这么来的,它是上热下寒的厥阴证。


赤小豆当归散是记载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的第13条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16条。它一共在《金匮要略》有两条:一个是治疗“目赤如鸠眼”;还有是治疗便血,就这么两条。这个方子是温中养血、利湿活血排脓的,所以我们用在这一例上是什么呢?正是上热下寒湿滞血瘀,所以恰是半夏泻心汤合赤豆当归散的适应证,所以治疗起来就有效了。


本案在四诊、五诊症状反应表证明显,这里头我们治疗也得检讨一下,有些辨证可能辨的不太准确,在四诊、五诊时就发现这些问题,对表证没重视,所以只加了桂枝,疗效不明显。五诊呢,改用桂枝加荆防了,明显好转,说明什么问题啊?病在六经,证一变,必须重新辨六经、辨方证,才能做到方证对应,治愈疾病。


在座的都是内行,都是专家,都知道面部痤疮也好、身上的痤疮也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病程长,多数短期不能治愈,且容易复发,因此在以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要嘱咐患者要注意生活规律,多吃水果等等,吃含维生素的东西。这个病人好了,好了以后喝酒又犯了,有人有这个问题,所以不光是要吃药治疗,同时生活上要做到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