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是阻止清军入关的“铁闸” 为什么乾隆却要给他平反?

 激扬文字 2015-11-25

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乾隆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书,内容很简单,为明朝将领,袁崇焕翻案。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诏书内容是:“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对于袁崇焕之死,明明后来的清朝政府应当是开心高兴才对,为何到了乾隆手里反而为他翻案呢?

他曾是阻止清军入关的“铁闸”   为什么乾隆却要给他平反?

1622年,即明天启二年,后金屡犯边关,无人可敌。袁崇焕请命出关,镇守辽东,在辽远筑城御敌。并曾以万余人的劣势打败努尔哈赤的十万大军的进犯,并炮伤努尔哈赤,赢得了明军对后金作战的第一次胜利,一扫明军望敌而溃的暮气,收复了辽西大片土地。他升任辽东巡抚后,又大败后金主力,取得辽锦大捷。虽后被独揽朝政的太监魏忠贤免职。但在崇祯即位后,魏忠贤被杀,朝廷又重新重用了袁崇焕。

1629年,明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八旗军从内蒙古绕道进犯京师,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自辽东率兵千里驰援。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迫使八旗兵退出京师。袁崇焕英勇抗敌,使皇太极又怕又恨。皇太极自知不是袁崇焕的敌手,便施用反间计,诬陷袁崇焕要把京师献给后金。崇祯生性多疑,不辨真伪,竟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并于崇祯二年九月初七,把袁崇焕押赴刑场凌迟处死,并将其尸暴露荒野,其血肉模糊的头颅悬于高杆之上示众,造成千古奇冤。

他曾是阻止清军入关的“铁闸”   为什么乾隆却要给他平反?

回头再看一下乾隆诏书的内容:“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面对这般的平反诏书,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忠心耿耿为明朝抗敌的袁崇焕,是被明朝的昏君杀害的。其意暗指如此昏君如此国度,何必留恋?何必忠于?而乾隆作为清朝的英明君主,对袁崇焕之死是怀着恻隐之心深表怜悯的。唯有大清的君主才能如此英明,才会为袁崇焕的千古奇冤平反。乾隆藉为袁崇焕平反来收买汉族民心的用心,已是昭然若揭。

乾隆的做法很有欺骗性,很能收买到人心。不过,我们若是综合分析乾隆当政后发生的事,也就可以看出,他其实也和清代其它帝王一样,本质上是皇权至上的专制君主。他在位时也制造了许多冤狱,仅乾隆年间,兴起的文字狱竟达七十多宗。尤其是对被当政者主观武断地认为有反清复明倾向的人,更是杀无赦,连已死去的人也要开棺戮尸,其后人、老师、朋友也受株连。可想而知,他为袁崇焕的平反做法,不过是作秀式的表面文章,骨子里仍然是为巩固其皇权专制统治服务。否则,就不会同样大开杀戒,滥屠无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