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到老学到老的事例

 misitelang 2015-11-26
 
        师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一天,师旷正为晋平公演奏,忽然听到晋平公叹气说:“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70多岁,再想学也太迟了吧!” 师旷笑着答道:“那您就赶紧点蜡烛啊。” 晋平公有些不高兴:“你这话什么意思?求知与点蜡烛有什么关系?答非所问!你不是故意在戏弄我吧?” 师旷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您啊!只是我听人说,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比摸黑强吧。”晋平公听了,点头称是。
       人生感悟:活到老学到老 知无涯,生有涯,活到老学到老。 自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其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 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学得完的呢?故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 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以老人为例,也得学会如何使用洗衣机、微波炉甚至是电脑,不然享受不了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终身学习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榜样,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呢!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这个好习惯已坚持了几十年。更有甚者认为,只是“活到老,学到老”还远远不够,比尔?盖茨就讲过一句话: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我们必须用不断学习来防患于未然。 世间有“知足者常乐”一说。而且,大多数人都承认,知足常乐是一种美德。的确,这是一种美德。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环境,知足常乐的道理也是如此。在物质生活上,知足者常乐。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有幸福。而在事业上,在学习上,总是知足就会裹足不前。所以,在学习上,要知道精进才行。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58岁阿姨冲刺高考 诠释“活到老 学到老”


  “一晃3年就过去了,刚上高中的时候总觉得日子过得慢,可一眨眼,高考就到眼前了……”在天津塘沽一中校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同学”几乎都是她的孙辈,58岁的仝正国不由得感慨万分。作为今年本市8万余名高考考生中的普通一员,仝阿姨即将在6月7日走进考场。昨日,记者来到塘沽一中,在仝阿姨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和她谈起了最后的冲刺生活。

  继今年寒假采访仝阿姨之后,再次见面她依然笑容灿烂。仝阿姨把烫了的头发扎成两个小辫,还化了淡淡的妆,浑身透着一股精气神儿,完全看不出高三考生的疲倦。仝阿姨表示,她目前的生活和所有冲刺高考的考生一样:一天到晚紧张地学习,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一摞摞的试卷。“这半年,我又胖了。你想想,天天吃饱了饭就坐在那儿学习,能不胖吗?”问到最近几次模拟考的成绩,仝阿姨说:“上次420多分,这次没考好,370多分,主要是学习时间分配得不合理。”谈到最让自己发愁的英语,仝阿姨笑着说:“人家从小学开始学了十几年的英语,我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3年就全学会了?想想这些,心里也就平衡了。我的文综成绩还不错,平时基本上都能考到200多分,总分在班里也没进过倒数10名。”

  现在仝阿姨仍然是早晨6点起床,晚上12点或者凌晨一两点睡觉。“我不会熬夜熬得太晚,那样白天就会困,学习效率也就不高了。”仝阿姨还说,常年从事海运工作的老伴儿特意回家来照顾自己的生活,这让仝阿姨的高考冲刺生活苦中有乐。

  3年前为了实现大学梦,仝阿姨在人们“50多岁还要上高中,简直是天方夜谭”的质疑声中走进了母校———塘沽一中。转眼3年时间过去了,本该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仝阿姨每天披星戴月,和一群十几岁的“同学”一起刻苦学习。高中3年,仝阿姨从没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以前爱看的电视节目都不看了,甚至连小孙女来找她玩儿她都嫌“烦”。仝阿姨的高考目标是上本科,本市和外地的高校都可以。至于高考以后的事情,她暂时还没想那么多。

  班主任:仝阿姨正常发挥能上本科

  塘沽一中的刘争誉老师是仝正国的班主任。谈到仝阿姨的学习情况,刘老师表示,如果发挥正常,上本科线应该问题不大。现在影响她成绩的主要是外语,150分的题她基本上只能拿到40或50多分,如果她的外语能达到70分上下,或者其他科目发挥较好的话,她还是有希望上二本线的。“别看仝阿姨年纪大,可她的学习劲头却丝毫不减,现在她是班里同学们的学习榜样。”

  老伴儿:希望她上大学离家近点儿

  仝阿姨的老伴儿慈先生是位海员,常年在外。为了照顾仝阿姨参加高考,慈先生特意在4月11日就赶回天津,当起了全职的“家庭妇男”。慈先生表示,因为她岁数大身体又不太好,所以自己并不太支持老伴儿参加高考,但看到她的认真劲儿,不支持又于心不忍。慈先生称,仝阿姨能考上大学更好,考不上也没什么,“我希望她能在本地上大学。她身体不好,离家近点儿还能有个照应,但还要看她自己的选择,我尊重她。”慈先生笑着说。

  当一个人上了年纪,退了休,没有了繁重的工作,有的是大把的休闲时光,你还想做什么?锻炼身体,买菜做饭,照看儿孙,和老朋友聊天……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这样的晚年生活。然而,58岁的仝正国阿姨却将于6月7日走进高考考场,向她的大学梦进发。

  仝阿姨从上小学起就是一个优等生,但遗憾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出身问题,她不能读高中考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仝阿姨卡在报考年龄的最后一年,可儿子那时只有3岁,从事海运工作的丈夫又常年出门在外,她不得不放弃这个机会。1985年成人高考恢复,仝阿姨一举考上两所成人高校。当高考不再限制年龄的规定颁布后,仝阿姨心中的那个大学梦又开始在心里萌芽,让她为之魂牵梦系。

  3年前,她终于走进了母校塘沽一中的校门,成了一名高一新生。“50多岁还要上高中,简直是天方夜谭。”当时,不少人都抱着这样的看法,甚至有人在等着看她的笑话。然而,仝阿姨却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3年来,她以超常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每天和十几岁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学习,一天只睡几个小时,风雨无阻,除了看病从来不耽误功课。

  “年龄从来不是我考虑的问题。”她的这种精神,感染了她身边的同学,感染了起初并不支持她的老伴和孩子们,也感染了所有知道她的人。

  中国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仝阿姨恰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老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