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女性心理的思考(四)

 女儿家家 2015-11-26

 

41、婚姻中的毒素

 

婚姻中有些行为会是慢性或烈性毒药,深深伤害到婚姻。在心理学的“爱情实验室”中,心理学家高特曼博士发现,只要分析一对夫妻15分钟的对话,他就能预测这对夫妻15年后是否仍然在一起,而且准确度将近90%。夫妻彼此互动的方式会透露出两人婚姻的本质。

 

婚姻中常见的有四大毒素:1、批评、攻击。夫妻双方常常为了保护自我价值,采用批评和攻击对方的方式,获得自我价值感。2、过分敏感的自我防卫性。如男方笑,女方说:“你在讥笑我是不是”。婚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一方常常会采用这一毒素来获得自我安全感。3、轻蔑。这是比批评杀伤力更大的一种毒素。因为这从本质上伤害到了对方的价值感,一定会激起对方的防御,使战火升级。4、筑墙。夫妻双方互不影响,回避冲突,看似是很有修养的体现,实际上是暂时在伤口外面硬盖上一层土,也许时间久了,伤口会恶化、发炎、流脓。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较容易出现批评这一“你从来都不关心我”。男性比较容易出现抗拒“你烦不烦,我不跟你说了”。在这些毒素里面,毒性最大的是轻蔑。

 

42、自信是女人心灵的盾牌

 

自信是一个多纬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自信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人生成败、幸福与否的关键。 仅有自信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没有自信是万万不能的。自信心不足就会自我定位不准,自己扼杀了自己的愿望、才气、机会和表达的权利,所以是我们自己在我们和世界之间垒了一道墙。

 

有诸多因素影响着女人的自信,比如:父母教养方式、成长经历、学校老师的教育方法等都会影响人自信心的形成。一般说来,女人自信心易遭受伤害的几种关系是: 1、依赖关系。过分的依赖一个人是一件很舒服的感觉,从中女性可以获益。依赖可以避免成长的痛苦,依赖可以不负责任,依赖可以懒惰,依赖可以不劳而获。但是,过分依赖就如沸水煮青蛙,人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自信心。2、从属关系。由于从属于个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被压抑,跟从的人眼中只有主人,是非判断皆出自主人的喜好,从而慢慢丧失自我判断能力,往往会自我怀疑,自信心慢慢就会遭到致命的冲击,瓦解。3、指责关系。女人长期处在被指责和批评的环境中,再强大的自信也会有顶不住的一天。就如一动就会遭到电击的小白鼠,为了生存或免遭电击,小白鼠只能慢慢的变得静止不动。4、比较关系。人都不是完美的,总有比较欠缺的地方。如果长期被比来比去,迟早会丧失自信。因为,总能看到自己的短处,以结果论成败,绝对不会带来自我肯定。如果你长期处于这样关系之中,最明智之举就是赶快逃离或改变环境,否则,自信心会惨遭打击。

 

自信的女人要有正确的人生定位。要明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人,勇于面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允许自己犯错误。不放弃逐步完善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敢于尝试自己未接触过的领域。只有自信才是在失败之后的疗伤良药,只有自信才是女人心灵的盾牌。任何时候“自信”都是女性解决问题的钥匙,使女性绝佳的后盾。只有自信才能带来心平气和的情绪;只有自信才会带来学习工作更高效率;只有自信才能带来改善自我或家庭关系的主动性。

 

43、丈夫为什么不宠我了?

 

希望被丈夫宠爱几乎是许多女人内心最浪漫的梦想。这也是为什么女性常常会寻找一个比自己年龄大的伴侣的原因。爱情中女人常常有被宠夫人感觉,那时男性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女性身上,关注女性的需求,然后满足女性。这在女性心中慢慢会形成一套生活规则和相处规则。比如,你要哄我几次我就原谅你,如:丈夫不能对自己发脾气等。

 

结婚之后,男性常常把注意从妻子身上转移到事业中,从而常常会忽略妻子的需求,遇到事情没有耐心和时间按照婚前的规则来做,女性的内心就会很焦虑。女性要及时转换角色期望,对男朋友和对丈夫的期望不应该是相同的。女性如果修改了内心的行为规则,用修改后的行为规则衡量丈夫,内心被宠爱的感觉就能保持下去。人都有喜新厌旧之本性,对对方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夫妻能保持必要的距离,两看相厌的日子出现的会晚一些。女性吸引对方注意力的能量越大,受宠的时间也许能持久些。智慧的女性是会自己宠爱自己的。

 

44、冷静面对丈夫的外遇

 

外遇是现代社会经常出现的问题。甚至著名影星成龙都说,他犯的是一个普通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而外遇已经成为破坏婚姻的头号杀手。70%的离婚时由于感情出轨导致。女性现在也开始危言耸听,“防火防盗防外遇”。担忧丈夫会出现外遇,降低了许多女性对婚姻的幸福感。

 

但从进化心理学上来讲,男人是以性为中心的动物,男性比女性对性的关注程度要大的多。想要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这是不现实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有外遇是正确的,是提倡的。只是,作为女人,应该明白,凭借各种防范措施是不能确保男人不出轨的,整日担忧的结果是加速了男人出轨的可能性。

 

丈夫需要妻子的关注,希望回家能够见到妻子。女性应该满足男性的部分需求。保持沟通,享受沟通,积极维护婚姻比消极担忧要有效的多。一旦发现丈夫外遇,首先要冷静,问清楚自己是否还珍惜这个男人,珍惜这个家庭。如果感觉无法接受就可以大胆告别旧婚姻,开始新生活。如果问清自己仍旧爱这个男人,非常在乎这个家庭,就要明白女性的爱情是集中型的,男性的爱情是比较型的.男性常常同时和几个女性保持联系,女性则一段时间只爱一个男性。男性对妻子身体出轨特别不能容忍,妻子对丈夫精神出轨特别不能容忍.一般来说,男性外遇一段时间后,画上句号的可能性相当高。50岁以后男性拒绝回家症侯群会不治而愈。女性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珍爱自己,男性外遇了,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也是希望无限。独立和内心的自尊自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这和男性外遇无关。

 

45、创造一个自尊的家庭气氛

 

自我价值感或自尊是一个人赋予自己的价值,是他对自己的爱和尊重,独立于别人对他的看法。低自尊的人非常焦虑,过于关注别人的看法,对其他人的依赖损害了他的生活。低自尊在家庭中非常容易传染。低自尊的人通常会选择和另一个低自尊的人结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也具有低的自我价值感。

 

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的体验是可怕的。提高个体家庭成员的自尊。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和家庭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自尊的家庭气氛首先就是要彼此信任。构建良好家庭关系,爱是给对方信任,互给空间,而不是占有,这样的爱越亲近就越会成为一把枷锁,让人窒息。信任是从信任自己开始,不信任自己也就不可能去信任别人。夫妻双方要善于建立边界意识,遇到什么事情我不能做什么,双方要沟通好。

 

“我们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给他们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夫妻关系支撑起的家庭里,孩子才会感到有保障。当夫妻自尊并相互尊重时,孩子的感觉最好!父母彼此相爱,孩子就会觉得轻松自如。夫妻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另一半永远比孩子都重要。

 

46、职业女性的影响力

 

职业女性对上司或下属的影响力无疑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集体心理遗传的存在证明,生态学自然环境中的动物行为研究表明,雌火鸡只对小火鸡的叫声反应,而对小火鸡的气味、相貌、感觉都不起作用。而许多动物当求偶、交配、哺育后代的情境一出现,就会有一系列的标准行为释放出来。可见,启动影响特征引起人的固定反应。如果能够阐明自己之所以需要帮助的理由,得到帮助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为人们希望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理有据!人类中也有对他人的弱点了如指掌的人,通过模拟一些启动特征,来诱发我们特有的下意识的反应――自动影响力!

 

此外,通过引导人的认知对比也可以加大影响力。如幸福来自邻居的收入;美女如云的工作环境让丈夫回家面对平凡的老婆,会削弱老婆的吸引力;先给顾客看比较贵重的物品是绝对必要的!

 

再次,掌握人际互惠原理,有助于女性增加影响力。因为人们都认同:我们应当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而且当对方的要求下降时,我们也会以答应做为互惠的回报。

 

此外,利用人的承诺和一致心理,提高影响力。因为如果人们一开始没有拒绝,后来再拒绝就很困难了。 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或者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自己与此保持一致。因为保持始终如一往往对我们有利,我们就很容易养成不分青红皂白的保持一致的习惯。因为这样可以逃避艰苦的思索。机械的保持一致可以抵挡理性的进攻,感到安全。

 

最后,女性应该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了解社会认同原理,旁观者效应:需要的帮助清楚的指向某人。权威效应,如人们与社会地位高的人交往,会模仿对方的声音模式,与社会地位低的人交往,会保持自己的声音模式。短缺也会增加影响力,去爱一样东西的方法之一就是意识到它可能会失去。数量有限、时间限制都会增加对人的影响力。

 

47、你得了抑郁症了吗?

 

抑郁症已经被现代女性所熟知,很多女性情绪一低落常常就会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抑郁情绪经常见于正常人。而抑郁状态是一种显著而持久的,无法自控的抑郁情绪,常见于许多人的一生,见于多数精神疾病,运用抑郁量表可以诊断抑郁状态。抑郁症只有采用通用的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才能诊断抑郁症。主要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有效控制;不能依靠他人安慰来有效缓解;不随环境改变而有效改变;除非自然缓解,必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群是心境低落、兴趣和乐趣丧失(原来 喜欢,现在 还喜欢吗?)精力下降。生物症状群是以早醒为特征的睡眠紊乱、性欲和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肠胃道功能紊乱症状、精神运动性抑制、晨重晚轻的病情节律等。伴发症状群是注意障碍与思维迟缓、“三无”(无望无助无用)与“三自”、焦虑、疑病、躯体症状、精神病症状。因此,诊断是否患有抑郁症,应该重视躯体主诉背后的心境障碍,无器质性病变的证据;重视核心症状;重视生物性症状;重视自杀观念。如果只是普通的抑郁情绪,则无需过分紧张。

 

48、迷失在群体压力中的女性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一个人走进一家医院的候诊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惊讶:每个人都只穿着内衣裤坐着等候。他们穿着内衣裤喝咖啡、穿着内衣裤抽香烟、穿着内衣裤阅读报章杂志,以及穿着内衣裤聊天。这个人起初非常惊奇,后来判断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所不知道的内情,于是20秒之后,这个人也脱下外衣,仅穿内衣裤,坐着等候医生。

       

可笑吗?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可笑的此类事情。有人在商店门口看见“长龙”,不由分说便排到了队尾,然后才问:“这里卖什么的?”有人在马路上看见围着一圈人,不管自己有事没事也要挤过去看一看;在大礼堂开会,前几排有人回头向后面张望,于是后排那些人会产生连锁反应,也纷纷向后张望,其实后面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女性很容易屈服群体压力,从而迷失自我。

 

“自动力效应”的产生,则是以“压力感”为特征,个体是因为在群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所以迫使自己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这就是说,作为“自动力效应”表现的从众行为,是个体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为解脱自己与群体冲突的一种手段。“自动力效应”是怎样“自”而“动”之的:一是“信息压力”。生活的经验告诉人们,个人生活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都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离开了众人提供的信息,个人几乎难以活动。而人们往往认为,众人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可靠。一位口渴的旅行家在沙漠的一个绿洲上,看到当地人从这口井里打水喝而不打另一口井里的水,他同样也会只喝这口井里的水。总之,我们之所以遵从别人的意见或效仿别人的行为,是因为我们觉得,他们有着或者似乎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信息,他们的信息,将有助于我们。这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尤为明显,你缺乏作出判断所依据的参考构架,而与群体思想的一致性就驱使你对充当信息来源的群体予以信赖。就是说,当客观现实模糊时,别人就成了信息源。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处于模棱两可的情境中,此时他会自动地把别人的意见、行为当作自己的参考构架,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可能不用暗示,他也就会去重复自己所学会的行为。所以,个人对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意见越信任,认为他意见传递的信息越多,他就越会遵从他人。这就是产生“自动力效应”的信息压力。二是“规范压力”。一个面临着与群体意见不一致的人是不愿意偏离的。他想要群体喜欢他、优待他、接受他。他害怕如果他与群体意见不一致,群体会讨厌他、虐待他或驱逐他。为了避免这些后果,他总是趋于遵从,总是不愿意被称为“越轨者”或“不合群的人”。群体对偏离行为的反应,也证明了人们对偏离的恐惧是合乎情理的。

 

几乎在任何群体中都有强大的压力要求一致性,不遵从的人则冒有很大的风险。当某人不赞同群体其他人的意见时,他人会尽一切努力迫使他遵从。这如同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指出的,如果在一个管理委员会中个人意见与群体意见有分歧,群体会对他采取四种施加压力的方式;理论讨论、怀柔政策、铁腕政策和开除政策。这就是说,先用讲道理的办法使个人遵从;如果讲不通,就用开玩笑或“和稀泥”的方式表示群体与他并无原则分歧;再不通,就公开施加压力,直至把个人从群体中开除出去;或者对他的意见根本不予理睬。这四种施加压力的方式,实际上正是群体对个体施加规范压力的四个阶段,即讨论或争论的阶段;怂恿或劝说的阶段;谴责和攻击的阶段;心理上孤立和隔离的阶段。这种群体规范的压力,也不能不促成群体中的某些成员采取从众行为。

 

女性要善于建立“个人稳定区”。在“个人稳定区”内,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优化你的个性特质。因为据研究证明,这些基本的个性特质与是否盲目从众密切相关:一是智力的高低。一般来说,智力低者较容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而遵从众人。对某些事物更加有知识会减少盲目从众性。比如,如果有人问你黄龙洞在什么地方,你这位杭州人自然知道答案并能确信你自己的知识,即使有另外几个人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你肯定还是更多地相信自己而不是相信别人。一位儿科女医生遇到自己的婴幼儿发烧或呕吐,不会象一般孩子妈妈那样惊慌失措地半夜跑医院,因为她具有这方面的知识的专长,她相信自己的诊断和应急能力。二是情绪的稳定性。胆小、顾虑多、意志不坚定的人,容易从众,对群体压力的抵抗力较低。反之,情绪稳定,不易波动的人,一般不致盲从。三是自我观念。自卑感重的人,易从众。自信心强,能对自我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者,则不易盲从。四是人际关系。与别人相处时,过于重视他人并依赖他人者,行为较被动,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而放弃主见。五是态度和价值观。思想保守、墨守成规者,较易向群体压力屈服。襟怀坦白,出以公心的人,往往能抵制群体的错误压力。

 

49、容易接受暗示的女人

 

有一个传统的暗示的心理实验:一个人患了头疼病,看了好多医生也没治好,后来经过检查,说她患了“渐冻人”这种疾病,3年之内要瘫痪,5年之内的死亡率达到95%以上。后来她从医院回家后真的手脚渐渐失去了知觉,到3年的时候,真的瘫痪在床了。因为她的生活已经无法自理,她还准备自杀了。正在这个时候她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是某医院在免费发放医治这种病的药品。在她去医院拿药的时候,医院对她进行了全身的检查,却发现她的神经系统都很正常,反正没有一点病。后来医生宽慰她说她的病一定能医好,她回到家后,不到一个星期,正的可以下床行走了,这么厉害的毛病竟然不治而愈。后来她去看了心理医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发现她是一个非常容易接受别人的心理暗示的人。而她患上头疼的毛病是因为她没有即使宣泄不良的情绪的原因。看来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也许也会带给你一个不健康的身体。

 

心理学家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事先告知一组被判死刑的囚犯,他们将不执行枪决,而是被刺破静脉,让血从体内流尽而死。然后将死囚蒙上眼睛,绑上双手,带入一特设的房间坐定,拿针在他们的手腕上轻刺一下(并非真正刺破血管),然后轻轻拧开一旁的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往下滴。十几个小时以后,那一组囚犯的心脏先后停止了跳动。这样,囚犯在肌体没有遭受任何挫伤的情况之下死去。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50、远离焦虑

 

焦虑是人们对当前活动或未来活动的预想(如危险、威胁、需要努力而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等)而产生的带有不愉快情绪的适应行为,表现为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焦虑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在实践中习得的一种经验,所以它带有很大的认知成分,对考试的态度认识会影响考生的焦虑水平。

 

考试焦虑常有以下表现:1、怯场。是指应试者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于有的表现头晕、活动失常,无法进行考试。2、丧失信心。在应试中由于应试者出于被迫参加,或者是认为目的达不到,或是在应试过程中预感到成绩不好,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动机缺乏强度,缺乏韧性,同样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由于动机过弱和注意力分散所致。在考试中 ,如果第一科试题难度大,成绩过低,会对第二科考试带来干扰,使考生表现为消极,没有信心,直至不能坚持下去。3、外来“刺激”带来的烦恼。在解答试题过程中,应试者要对所学知识经过回忆、联想、知识重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从生理学观点讲,回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在试题词语的作用下,暂时神经联系对恢复的过程。突然的外来“刺激”往往使“神经联系”中断,强“刺激”还能使原来的已知“信息”难于“提取”,其结果影响考试的进行。例如,在考试时有人突然大声喧哗,考场秩序混乱,附近传来噪音等,都是刺激的因素。4、偶发事件带来的惊慌。在应试者缺乏思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事件,会给应试者心理带来干扰,使其惊慌失措,心理紧张,影响正常思维,造成应试 能力下降。

 

影响焦虑的因素主要包括:1.个体的生理成熟年幼儿童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神经易兴奋,容易产生焦虑;开始步入青年期的初中生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随着生理成熟度的增加,焦虑情绪可以减轻。2.个体的心理状态焦虑是个人心理现象的不平衡的表现。心理健全、平衡者不易产生,而心理失调者易产生焦虑,而且焦虑所产生的副作用也大。3.个性开朗、自信的人较少产生焦虑情绪,而自卑、多疑、虚荣心强的人易产生焦虑。4.身体状况健康的人较少焦虑,而生病、疲劳时易产生焦虑。5.家庭和学校环境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很能影响孩子的心态,过于严厉者往往会使孩子过度焦虑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而宽松、民主的家庭气氛能养成孩子健康、良好的个性,也不易产生焦虑情绪。同样,学校的环境宽松与否、气氛紧张与否都影响到学生的焦虑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