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蕉云间蕙兰二

 百了无恨 2015-11-26
 

白蕉云间蕙兰小品赏析五

释文:

从天入者圣,从人入者敏;先天后人,中人后天。穷老尽气,庶乎近焉。白蕉补白,聊复云云,非谈禅也。

印章:朱文-复翁;云间之印

白文:

从师法造化入手,是最高级的学习方法,从拜师学艺、或从临摹前人佳作入手的人,是聪明的人;把师法造化放在首位,把师从或从临摹佳作中吸取营养,相对置于次位是合适的,而中等的学习方法却把师法造化放在次要位置。有了好的方法,如果能穷尽一生的时间精力,笔耕不缀,那几乎能接近理想的境界了。白蕉题补空白处,借此谈谈写兰,并非谈禅。(禅,佛教用语,指静坐默念。引深为禅理、禅学、禅法等。又指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禅师、禅宗、参禅等。禅中的用语,如偈语,深奥玄秘,难懂而充满机锋。在这里先生的意思是:我在谈写兰,而不是用谈禅的偈语。)

馀论:

此作应成于六O年前后,并由先生自己选入册页中,佳作也。这段题跋中“先”与“后”的含意,并非指学习步骤上的先与后,而是指思想上要重视师法造化,要放在首要的位置,但两者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这段题跋也是先生自学画兰的体验与总结,强调了学习的方法和毅力、恒心的重要。师法造化也是许多大师所重视的。齐白石先生为了画蜢蚱,不顾年岁已大,竟跟在蜢蚱后面老半天。张大千先生的弟弟张善孖为了画虎,竟在家里养了老虎,朝夕观摩。

先生所说的“师法造化”并非照搬自然,要抄写自然,照相机就能办到,效率极高而又高传真,但称不上是艺术作品。摄影与摄影艺术区别很大,如同印刷体字与书法艺术作品,有天壤之别。所谓艺术作品,是经过艺术家的再创造,在写生的基础上加以取舍,强化所需部分;根据作者的审美情趣,赋以作品以精、气、神,寄托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情感,使作品美而又有震撼力。艺术源于生活,但必定超越生活,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是有个性的东西,所以又贵在创新。纵观先生的书画作品,正是从“师法造化”中走出来的。他的兰作不同于以往历史上任何一家,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先生的艺术历程,是“师法造化”的最好注释。

白蕉云间蕙兰小品赏析六
释文:

未饮如饮,已饮如醒。宇宙洪荒,一日三省。

壬寅(一九六二)春作浑沌赞。

白蕉

白蕉云间蕙兰小品赏析七


白蕉云间蕙兰小品赏析七


释文:

居海上二十余年,莳植无地。走苗圃、艺兰家庭院,每见梅、荷、水仙名品,八面观之,师法具在。此写杨氏素荷,恨未传停蓄之致。云间。

印章:朱文-不入不出翁写兰

白蕉云间蕙兰小品赏析八

释文:

密不易,疏亦不易,出以无意。白蕉

印章:白文:有何不可

朱文:不入不出翁写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