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平原

 聚鸿庐 2015-11-26
收藏
733

三大平原

编辑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其中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位于我国的东三省境内,又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三部分,是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大的,达35万平方千米,它被誉为黑土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产区。 华北平原 也称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冲积成的。华北平原以西就是黄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来经常受沙尘暴的影响;另外,华北平原由于产业分布原因,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但是处于我国腹地,经济较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海拔在50米以下,由长江冲积成的,河网密布,水量充足,适于水稻等粮食生产,因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中文名
三大平原
外文名
China three great plains
东北平原
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华北平原
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
中下游平原
位于北纬27°~34°东经111°~123°

东北平原 编辑

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西南部以西辽河为中心,呈沙丘与洼地相间、微波起伏的风沙地貌景观。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70~250米。沙丘从西向东、从西南向东北,以流动沙丘为主逐渐过渡为半固定、固定沙丘;沙漠化程度循同方向减轻。沙丘主要由就地起沙形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沙丘和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有大陆性和季风型气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间季风交替。7月均温21~26℃,1月-24~-9℃。10℃以上活动积温2200~3600℃,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个月。年降水变率不大,为20%左右。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较好生长,辽河平原南部还可栽培棉花和冬小麦,仅松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长困难。春季低温和秋季霜冻现象频繁。江河两岸和洼地,汛期常有洪涝灾害。

旅游资源

以森林,山石景色为主。大兴安岭,花江。镜泊湖和边境线等。吉林主要是长白山天池,花湖。沈阳的一宫两陵是历史古迹。大连海滨景色迷人,气候适宜。极地馆。海洋世界等景点也很不错。

华北平原 编辑

简介

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主要由黄河、淮河、河三大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在历史上黄河曾北夺海河河道,从天津入海;南夺淮河河道,从江苏北部入海,使得华北平原从河北省一直连绵到江苏省境内。今天,在黄河入海处,从黄土高原携带来的泥沙,仍在不断地将黄河三角洲向海上推进,平均第年推进2.5千米。华北平原的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地形特征

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

水资源

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35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北京、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地下水天然资源为227.4亿立方米/年。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168.3亿立方米/年,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24.2亿立方米/年。
200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12.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78.4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84.2%。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33.6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15.8%。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上为106%,深层地下水为139%。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深层地下水头持续下降,全区深层地下水头低于海平面的范围已达到76732平方千米,占平原区总面积的55%。
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前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圈定了23处应急供水地下水源地,应急供水潜力为10亿立方米/年。

气候特征

华北平原 又称黄淮海平原。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近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千米。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地势低平,冲积扇东缘与山东丘陵接触处,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内涝威胁,形成盐碱地。1949年后进行了改造治理。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 8~15℃ ,冬季寒冷干燥 ,最冷月( 1月 )均温0~-6℃,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7月)均温28℃,年均降水量为600~800毫米;无霜期6~8个月 ;日照充分,大部分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300~2800小时 ,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铁矿等,有中国著名的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东部渤海、黄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晒海盐,有著名的长芦盐区苏北盐区,以及重要的盐碱工业基地。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蓟)、邯郸、开封、商丘淮阳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 编辑

简介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四川盆地以东,海拔在50米以下,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河网密布,水量充足,江南水乡的气候。著有“鱼米之乡”和“水乡泽国”之称。

地理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江汉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分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后,汉江所带泥沙对江汉平原的发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抚、信、鄱、修等河流冲淤而成,其中又以赣江为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乡连片。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宽窄相间,江流时束时放,流速平缓;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顶托,流速更缓,泥沙沉积加强,尤当 河道越过岩丘逼岸的矶头后,江流分汊,汊河间出现沙洲。沿江两岸湖泊众多。自镇江以下的河口段发育了长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北滨海平原。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气候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温高于0度,雨热同期,夏季炎热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6,7月分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降水丰沛.并且有梅雨的特殊天气。

河道弯口九曲回肠形成原因

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措施

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词条标签: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