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我迄今为止做过的印制工艺最别致、最复杂、最难掌控的一本小书

 汉青的马甲 2015-11-26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鼓起勇气点开了豆瓣,两条热门短评不出意料地撞入我的眼帘,第一条是“我要给无良的出版社负分”,第二条是“1.5倍行间距拉长篇幅、全铜版纸印刷+精装增加厚度、大量无用插图补足页数——无良出版商教你如何圈钱”。


到底要不要写这篇编后记呢?讲真,我有些犹豫。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自然最了解它的成书过程,洞悉它的每一个卖点、每一个弱点,每一个闪光之处、每一个可恨之处,但也正因为我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说的每句话,无论怎么表达,可能听起来都像是王(dui)婆(tian)卖(han)瓜(yuan),让人只想怒砸臭鸡蛋。


可是转头又一想,瓜也结了,卖也卖了,骂也挨了,臭鸡蛋都扔到了出版社的大门口,我一个被安排扛锄头的,有啥好顾虑的呢?说到底这瓜又不是我生的!索性就吆五喝六叫几个人,大家坐成个圈,认真讲一讲,编辑和读者眼中,同一本书的价值有何不同,又因何不同吧。这本书算是一个挺典型的案例。


《图书馆奇谈》官方海报

首先,我想说说我和我的主编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倒抽一口凉气!(这句话如有半分夸张,我和美女主编立刻改行×3)


其实,我们也不是啥没见过世面的编辑,这个系列的书又不是才做第一本,此前已经相继出版过两本,《图书馆奇谈》是这个系列的收官之作,都要结束了,何至于此呢?


原因其实出在图上。先普及一个出版的基本常识,我们平日里在网上看到的图,是RGB色,即绿三个颜色通道;但所有要付印的图,都会调节成CMYK色,即品红四个颜色通道。带彩插的书,即我们所谓的四色书,由这四个颜色通道的数值来组成肉眼所见的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特别的书,会使用大面积的纯色,全书插图都由一个或几个固定色值组成,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了尽可能保证颜色的精准度,我们会采用专色印刷,专色墨不可能有任何印刷变数。


村上这一系列的插图,由德国著名插画家卡特·曼施克女士操刀,从《眠》到《袭击面包店》再到《图书馆奇谈》,插图是一脉相承的金属色调,浓厚的超现实主义画风,乖张,凌厉,充满狂野的想象力,且每本书的主色调都切合文本的气质,做了精细的调整。



《眠》《袭击面包店》《图书馆奇谈》三本书一脉相承又自成风格的插画

从事出版的朋友都知道,做外版书,犹如戴着脚镣跳舞——不同的纸张和印制条件下,要使印刷效果无限接近原版,两个字:狗,带!


《眠》和《袭击面包店》,内文均使用了两个不同的专色。《眠》是蓝+亮银,《袭击面包店》是墨绿+玫瑰金。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曼施克画作的金属质感,我们一咬牙,全书过了油!过油是通常只会在封面上使用的一种特(很)殊(贵)的工艺,印上一层透明光油,提高画面的饱和度、油亮度。至于使用“全铜版纸印刷”+“精装”,我只能说,为了跟原版保持一致(日方带刀前来,你不能说不服来砍),以及印出这种凛冽的金属质感,我们别无选择!还有“1.5倍行间距拉长篇幅”,印刷中没有1.5倍这个设定,以及印张我们也需要和日版完全保持一致。


拿到《图书馆奇谈》的时候,我想粗略地数一下这本书的专色,20幅插图翻完,我已气绝,不完全统计至少出现了8种颜色!再对光一看,亲娘四舅奶奶啊——每张图都叠印了一层透明的图案,通过改变光线的角度,才能看得清的那种。



请美编帮忙做了一个印刷的模拟效果图,那层透明的图案需要特殊工艺叠印上去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印?


讨教印制,反复切磋,我们最终确定了繁复的印刷方案:四色印刷,全书过哑油,再印一层亮油(印刷费×2)。这也就是文案中那一句“6色工艺精制印刷”的意思(成本完全超标,直接double,然则老板不敢涨价,怕被读者追着打)。然后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打样,追图,打样,再追……此处省略样纸一厚沓+印厂师傅吐血三升。


关于插图的解释到此为止,再说文本。


《图书馆奇谈》经历了非常有趣的版本变迁,村上就此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它于1982年最早出现在一本日文杂志上,然后分别收录于《看袋鼠的好日子》和《村上春树作品集1979-1989》。2005年,尤为钟爱这篇小说的村上把它单独拿出来,和佐佐木真纪合作了第一个插图单行本。为了配合佐佐木的萌系画风和出版社的市场定位,村上把这个故事修改成相对明快的版本,然而在他心里,这是一个相对黑色的大人童话。直到后来,他遇到卡特·曼施克,才找到了大人童话的“黑暗重生”之道。2013年,由曼施克绘图的德语版《图书馆奇谈》率先上市,日本、台湾、国内相继引进。


佐佐木真纪插图版《图书馆奇谈》


作为编辑,我一直怀有一种偏见:一本书的价值,绝不是以字数多少来衡量的,否则每一本诗集和绘本都应该被直接丢进碎纸机。如果说《眠》是村上的觉醒之作,《袭击面包店》是村上的反思之作,《图书馆奇谈》就是村上的隐喻之作。在这个开放性的故事中出现的大量元素:地下迷宫、失去重要的人、初遇、友情、少女、羊男……此后陆陆续续出现在村上庞大的小说世界里,构成一个精妙的互文系统。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


村上说:这部作品最大的收获,是激发了设计师和插画家们的创作欲望。在美国和英国,现在正设计着不同的插画本《图书馆奇谈》,美国插画家Chip Kidd的风格时尚、流行,英国插画家Suzanne Dean的风格有着令人叹息般的知性和细腻。如果把四个不同的版本放到一起对比阅读,结果令人讶异:同样的内容,竟然会有如此迥异的呈现方式。


其实一本书生产的过程,才是其内容不断丰富、营养不断增加的过程。作者、编辑、读者共同参与到每个环节,最终成就一本书的生命力。从1982年到2015年,《图书馆奇谈》以不同的生命面貌出现在不同的读者面前。当你面对它,沉下心来,一页一页悉心阅读,能从中感到多少信息和共鸣,滋生多少审美愉悦,它们最终决定这本书是否丰厚。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图书馆奇谈》绝不是村上小说中我最喜欢的那篇,但我钟爱曼施克的插画加入其中后,与文字产生的那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它们萦绕出的神秘氛围,让我在每一个看不见月亮的新月之夜,步行路过国家图书馆时,都会产生一种诡谲的遐想。这是只有我自己才能感受到的阅读快感。


当然,说这点乐趣就值29.5我也说服不了自己,毕竟我是个金牛座!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正在折腾蜗居,为桌上放什么装饰物,墙上挂什么画苦恼不已。思来想去,我灵感上线,果断把打样插图中最喜欢的几幅,做成了画框,分别上桌上墙。


挑出我最喜欢的两幅《图书馆奇谈》插画,嵌入了画框作为装饰品


10月里的一天,这本书历经艰难,终于下厂。说它历经艰难,是因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愿意接这单活的印厂。印这本小小的书,需要启动一台德国原产的海德堡五色机,先印正文+全书哑油。再晾晒到半干不干的恰好时机,二次上机,印那层亮油图案。稍有不慎,哑油和亮油就会愉快地相亲相爱,融为一体——这是个艰难的技术活儿!



在一本书付印之前,印厂会送来检查字和图的蓝纸,因为这本书分两次上机,所以拥有两本蓝纸,借此机会得以清晰得看清亮油印刷的那些叠印画面,可谓美轮美奂。请读者拿到这本书,一定要对光仔细欣赏!

我读完最终的蓝纸,确认无误,带着德语版、日语版、台湾版的书,在印制老师的陪同下惴惴不安地前往印厂盯机,乖乖,印厂老板率领两位工龄几十年的师傅亲自上阵,帮我一起调效果。面对一桩不容易完成的任务,除了担心,大家都共同怀着一种挑战它、搞定它的兴奋嘛。略去调色调得快要闪瞎一堆人钛合金狗眼的两万字不提,总之近一个月后,拿到手工样书的那一刻,我的心终于落地。


《图书馆奇谈》手工样书实拍图


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迄今为止做过的印制工艺最别致、最复杂、最难掌控的一本小书”,引得朋友纷纷留言要买一本,但我还是忍不住反复强调——


希望我的亲朋友们别把这本小书当做普通的小说来读,而是当成一本跨界艺术的收藏实验品来读。网站打完折,其实只是一顿午餐的价格,但一目十行的时候稍微停一停,结合小说的情境,凝视一下曼施克超现实主义的插画,就会跨越时空,进入一个曼妙的文字与画面交融的艺术世界。


毕竟,这才是插画版《图书馆奇谈》的正确打开方式。


《图书馆奇谈》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図書館奇譚

译者: 施小炜

编辑: 刘恩凡

出版年: 2015-10

页数: 64

定价: 29.5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村上春树作品

ISBN: 9787530215234


《眠》《袭击面包店》系列第三部,村上春树联手著名画家卡特·曼施克,将神秘的小说世界引入艺术圣境少年为了弄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征税方式,决定去图书馆寻找答案。依照指引,他走向地下的107室。眼前是一扇奇特的门,敲上去令人毛骨悚然。


门开了,一位长相诡异的老人找来三本书,但只能在阅览室里读。少年跟着老人走进漆黑的阅览室,他发现,他似乎永生都将囚禁于此……


著名画家卡特·曼施克继《眠》《袭击面包店》之后,再次为村上春树绘制20幅超现实插画,以6色工艺精致印刷,更添狂野氛围。如果说《眠》描写了因失眠产生的种种奇异感受,《袭击面包店》展示出对饥饿的挣扎与反思,《图书馆奇谈》则是充满荒谬的大人童话,在黑暗中复活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