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生代》矿物岩彩实验展

 汉青的马甲 2015-11-26




展览信息

展期:

2015年11月28日 -- 12月17日(逢周一闭馆)

地点: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389号

主办:

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越秀分局

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

美术系综合绘画教研室

承办:

青云书院艺术馆




陈英武 《迎礁》(学生作品)

岩彩画是以岩石矿物研磨成粉,以胶调和后绘制的作品,是区别于中国水墨、工笔重彩和西方油画的一种东方色彩绘画。中国岩彩画的渊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古朴的彩陶文化,兴盛于汉代的墓葬文化,而后鼎盛于唐代的工笔重彩,由此可见岩彩画历史之悠久。


近二十年间,由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把岩彩画的材料技法融入到创作当中,使得中国岩彩绘画以一个当代艺术载体的姿态迅速崛起于中国画坛。


2010年至2015年期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综合绘画班,连续四年开设岩彩画的课程,在学习过程当中,同学们一度为丰富而陌生的岩彩材料感到茫然,也因为材料宽泛多变的表现力而感到惊喜。课程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潜力,鼓励同学们对岩彩材质表现力的理解作出个性化的探索。同学们必须经历的是解决材料与造型之间的问题,材料与材料配合的方式方法,个体的自觉意识与材料特性之间的冲突。在经过困惑、思考以及豁出去的死磕之后,同学们最终被这种独特的材料语言体系激发起了创作热情。


在当代的艺术语境当中,理念的自由得到无限延伸,材料与观念的表达成为表现力拓展的必要途径。通过对矿物岩彩绘画的学习和探索,同学们得以重新思考材料与表现的关系,从创造性的探索当中领悟继承与创新的联系,从而发现并追寻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对于已经接受了专业基础训练的艺术类学生而言,将有助于他们完善对自身特质的认识,形成长期的艺术追求,其中的意义也将十分深远。


张丹

2015.10

教师作品展示



名稱:《夏日悠悠》

尺幅:90cm ×90cm

作者:关慧仪



名稱:《水仙》

作者:张丹

尺幅:155cm ×112cm

獲獎經歷:

2013年獲臺中市大墩美展膠彩類第二名。

材質:

日本麻紙,中日合資北京天雅公司天然礦石礦物色及專用膠水,銅箔,銀箔,中國產鈦白粉。




名稱:《門》

尺幅:90cm ×60cm

材質:

日本麻紙,中日合資北京天雅公司天然礦石礦物色,銅箔,銀箔,日本鳳凰岩彩畫透膠液,中國產鈦白粉。




名稱:《時空》

尺幅:90cm ×60cm

材質:

日本麻紙,中日合資北京天雅公司天然礦石礦物色,銅箔,銀箔,日本鳳凰岩彩畫透膠液,中國產鈦白粉。




名稱:《墨杜莎》

尺幅:155cm ×112cm

材質:

日本麻紙,中日合資北京天雅公司天然礦石礦物色及專用膠水,中國產鈦白粉。




名稱:《愛琴海》

尺幅:56cm ×79cm

材質:

英國手工水彩紙,中國產金碧齋礦物色,原裝進口溫莎牛頓水彩顏料,銀箔,銅箔,中國產明膠,中國產鈦白粉,中日合資北京天雅公司天然礦石礦物色。日本產鳳凰岩彩礦物色,日本產鳳凰膠水。



名稱:《迴歸線》

尺幅:56cm ×79cm

材質:

英國手工水彩紙,中國產金碧齋礦物色,進口溫莎牛頓水彩顏料,銀箔,銅箔,中國產明膠,中國產鈦白粉,中日合資北京天雅公司天然礦石礦物色。日本產鳳凰岩彩礦物色,日本產鳳凰膠水。



名称:《空气》

作者:张丹

尺幅:97cm ×130cm



名称:《香港》(又名《存在》)

作者:张丹

尺幅:112.5cm ×155cm


《香港》(又名《存在》)我试圖以新移民的身份,用一種不確定也不明朗的語彙,述說香港。我不願意鎖定一個角度,使用現實再現的手法,因为我不願意我的作品是一張清楚無誤的說明書,我願意還給觀者選擇理解角度的自由,我很明白,我对香港的感覺不應該是唯一的指引。如果一件作品在“觀眾如何理解”這個問題上糾結於正確答案,圖像对對觀眾来說是通往正確答案的路標,與在學校上堂無異,那麼在我看来是十分無趣的。以上是我構思創作時的取態。


我願意畫面上所選擇的所有的意象及元素都與香港有關,但他们通往哪一個層面却是和觀眾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香港所獲得的體驗有關,我避免直接地提示。我所采用的某些繪畫的技法,除卻本身的興趣使然,同時也是在講述著我和香港所发生的種種聯繫。


我所希望表現的,就是一個既燦爛又黯淡的香港,在乾坤悸動与封守静存之間徘徊的香港。


学生作品展示


葉寶娟《青蔥歲月》



鄒鴻開《迷路》



劉敏玲《窗》



何雅麗《缺陷》



黃翠霞《朦》



羅佳偉《暖陽》



陳曼嫻《介入》



何嘉麗《墨》



黃智豪《不時花》



鄭小詩《檻窗》



关于我们


青云书院艺术馆,位于广州越秀区惠福东路与起义路交界处。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当时广州府、肇庆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为参与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广州城参加科举考试、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务时提供居所,距今有380年历史。现举办各类艺术作品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