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澄怀观道 2015-11-26

 【编者按】“文史不分家”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经济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在其中引入历史学视角和方法也由来已久,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就像双生花,让我们对今天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学有更独到的理解,而“计量历史学革命”等也体现出学科本身的内在生命力。今天我们带大家回顾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重温经济思想史中那些激动人心的重要转向。


1
“第一次革命”:《国富论》的出版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在书中,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革命”:“边际主义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对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边际主义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成为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代表,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事实上,直到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所以,“边际主义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变革。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流动性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

  方法上,凯恩斯使用宏观总量分析方法,而且克服了此前经济学的传统“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新古典传统,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使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政策倾向的复兴。
“第四次革命”: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崛起
  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以“现代货币主义”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这就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主要是货币因素的扰动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问题。
  在政策上,弗里德曼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只有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充分就业。
  弗里德曼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时提出了两大思想:其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其二,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这些观点后来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
  “现代货币主义”的革命使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时期中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
“第五次革命”:“斯拉法革命”
  1960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罗·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西方经济理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该书篇幅不长,但思想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所以,斯拉法这本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
  在20世纪70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
  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人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据此,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国家干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
  今天,理性预期的概念已经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对以往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效果分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理性预期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又一次革命。 
  以上六次“革命”大致上反映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发展变化,特别是后面的四次“革命”反映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过程。
  
  上文节选自《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二版),王志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北大经管书苑


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管理员邮箱联系,将立刻进行相应处理。

【远方的家】 集锦来自中国科学院汪寿阳研究员及其学生们的日常随笔,分享各类热点新闻、趣闻、消息。

微信号:homeofcas

投稿、意见,请直接回复或发信至:amssmadis@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