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冈仓天心《茶之书》

 真友书屋 2015-11-26


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思想家,他们认为亚洲是可以一体的。这些奇怪的思想家中也包括孙中山先生。他曾在1924年于日本神户发表《大亚洲主义》,诉说了以民族解放为中心的亚洲梦。


与此同时,日本则出现了一种极为恐怖的政治主张——大东亚共荣圈,为军国主义提供一种合法性理论。这些极端分子觉得西方文明虽然很强大、很威风,但并非终极的、绝对的真理。为了抗衡西方文明,亚洲人应该有自己的一套。


具有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这本《茶之书》的作者冈仓天心。他是日本十分著名的美学家、散文家。从他的书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的这种极端思想。首先他觉得亚洲很美、很了不起,接着他衷心地觉得他们日本人已将源于东方大国——中国的那一套精致灿烂的文明发展到了极致,包括被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茶道”。今天我们今天从他的这本《茶之书》来窥视他的这种自豪感吧。



冈仓天心给茶道做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定义:“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茶室通常不是金碧辉煌的建筑,而是具有高雅品位的房子。正如书中所描述的:“茶室以其茅草屋顶,诉说短暂易逝;以其纤细支柱,透露脆弱本性;以竹撑暗示轻微;以平凡的选材,言明无所滞碍。因为将美感投射于如此单纯简朴的环境上,那妙不可言的灵光始能现身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所谓的永恒,唯有在这种精神世界中,才有可能追寻。”


在冈仓天心看来,所谓的永恒,就在这么一个很容易被暴风雨、地震或火山爆发所摧毁的简朴而脆弱的方寸茶室之间。传统茶室的尺寸都很小,也就十平方英尺左右。这个规定源自于佛经《维摩经》,维摩诘就是在这样大小的房间里迎接文殊菩萨和佛陀的八万四千名弟子,当真是纳须弥于芥子。


▲京都最古老禅寺建仁寺·红叶庭园


▲桂离宫


▲京都大德寺瑞峰院·露地


茶室外面的庭院有一条小径叫做“露地”,“这象征着禅定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进入自明之道。因为它的作用,正是一面讲茶室与外在世界区隔开来,以免为人们的感官冶铸一种新鲜感,以利于完全赏味茶室本身追求的唯美精神,步入万年千的摇曳树影,踏上乱中有序的碎石小路,路边散落干枯的松针,石灯笼上布满青苔,走过这样一条庭径,没有人会忘记自己当初的心情,不知不觉地把所有的尘嚣抛出九霄云外。”


茶室的门都特别矮,每一个人都要弯下身来,跪着才能爬进去。哪怕持刀的武士,都要把佩刀留在外面的刀架,跪行而入,通过不道三英尺高的矮门。不论来者的身份高低卑贱,都需如此而为,这是为了要陶冶宾客谦冲居下的性情。


冈仓天心特别强调,日本人很关注的就是清洁跟干净的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


有个茶道大师叫做千利休,他当时也教他的儿子做茶道功夫。有一次,儿子正在打扫茶室外面的庭院,他嫌不够干净。儿子只好继续打扫,几次之后,儿子不耐烦地说道:“父亲大人,这个小径刷洗了三次,石灯笼跟树梢上都洒了水,苔藓和地衣看起来生气勃勃,洋溢着生机,哪怕是一根小树枝或者是一片落叶,都不能在地上找到,这还不干净吗?”千利休听了后很生气,斥责道:”庭径就是庭中的小径,不是这么扫的。“然后他去扫给儿子看,他抓住一棵树干猛摇,结果园内顿时洒满红黄落叶,片片皆是秋之景段。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茶道大师眼里,与自然相容才是最高层次的洁净。


▲茶室入口小门


冈仓天心,作为一个东方文化的爱好者,他对中国文化十分熟悉,曾多次造访中国,而且每次逗留的时间都很长,因此搜集了很多的文物回去。像他这样的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文明呢?恐怕还得从茶方面入手。他说:”对晚清的中国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联,国家长久以来的苦难,已经夺走了他们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他们慢慢变得像是现代人了,也就是说变得既苍老,又实际了,那些让诗人跟古人永葆轻松与活力的童真,再也不是中国人托付心灵之所在。古人是兼容并蓄,恭顺接受传统世界关于自然、神游共生,但是现代的中国人,却不愿全身投入,去征服或崇拜自然。“简言之,就是我们中国人对什么事情都不再严肃了。


正是这样的一种想法,使得一些日本思想家有这么极端的看法:一方面他们认为亚洲是一体的,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只有日本才是中华千年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亚洲文明继承者。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冈仓天心死后,日本人会发展出那么一种可怕的思想倾向了。


作者

About the author


冈仓天心(Kakuzo Okakura,1863—1913),原名冈仓觉三,1863年生于日本横滨一个商人之家,七岁起同时接受汉学与英语教育,十六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受到其师Fenollosa启发而对保存与发扬日本传统艺术及美学不遗余力。曾任日本美术学校的筹建者、校长,创立日本美术院去职后游历于印度与中国量后任职于波士顿美术馆东方美术部门,其著作《茶之书》,《东洋的理想》与《日本的觉醒》即写于这段时间。天心自幼学习外语因其典稚动人之英文写作三种著作皆于美国和英国出版,影响20世纪之初西方人对日本的印象可谓非常深远。


谷意(Koe Yee),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律研究所法学组毕业,目前为专职翻译。译有《建筑的七盏明灯》、《茶之书》、《世界文明史·后篇》、《英国国会》、《人类的故事》等书。


书之影

Pictures of the book






联合推荐

Recommendation


《茶之书》能引发中国读者思考的地方应不只这些……我们可以欣赏日本茶道的美,我们可以共同品味艺术殿堂里的人类思想与艺术的精华,然而,当冈仓天心满怀深情地守护“大和之心”时,难道我们不也应当好好守护我们的“中华之心”?——“冈仓天心研究”著名专家、学者 蔡春华


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把世俗形下的饮馔之事,提升到空灵美妙的哲学高度,甚至视为安身立命的终极信仰。——台湾作家 蔡珠儿


《茶之书》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书,能让日本人以及东方人认识自己的文化。——日本文化观察家 李长声


《茶之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10月1日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