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和培育

 喜喜喜喜笑笑 2015-11-27

试论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和培育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鲁佑文、孙梦如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应用,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在网络影响下正发生悄然变化。其中,大学生群体中沉迷网游、网恋,荒废学业,淡漠传统文化的案例屡见不鲜,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更是令人扼腕。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文化传承功能失调,西方文化甚嚣尘上。据调查,“90后”用差不多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进行社交、购物、学习、工作和休闲娱乐,但与传统的报刊和浩如烟海的典籍接触甚少,普遍欠缺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亟需对中华传统文化补钙!当充斥于网络空间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当“后工业化”、“后现代化”的心灵荒原蔓延,相当一些大学生迷失自我,在迷茫中虚掷青春,没有树立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与理想。比如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可是汉语书写与表达能力却表现平平,甚至写起作业错别字连篇;大学生们热衷诸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这类西方节日,追求感官的美国大片,而对反映中国传统爱情观念的七夕节弃之不顾;苹果手机和三星手机几乎垄断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在手机使用上的消费,而物美价廉的华为手机和小米手机却被视为低档货!西方文化日益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群体精神生活。

  二是漠视传统文化与道德,功利主义思想抬头。一方面漠视传统文化与道德,“三观”遭扭曲。2010年中国妇女网发布《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表明,贪图享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误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不成熟,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使得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过分地强调自身的社会作用和社会角色,夸大自我决定性,用片面的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主宰、自我实现否认社会集体对自己的约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于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学生中部分人不能够正确地看待同学,不能恰当地处理与同学、室友的关系,时以嘲笑、吐槽、甚至恶意陷害他人为乐。一方面人文底蕴薄,功利主义盛行。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应试教育,甚少参与社会实践,人文与社会知识欠缺。进入高校以后,大学生们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断崖式的教学与研究模式: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没有要求死记硬背的“死”的知识与理论,更多的只是要求思考、理解、分析和创新,中学沉重的学习任务与大学看似“轻松”,有冰火两重天之感。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和强烈的社会功利主义,让相当部分大学生无心学习——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知识的更新与创新是个相对缓慢和需要巨大付出的艰难过程,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网络与新媒体便捷化、碎片化、肤浅化、娱乐化、调侃化、符号化的阅读方式却正在挤占甚至替代传统的读书方式。这极大地满足了相当部分当代大学生群体一时无聊、空虚之需求,手机网络沉迷与网瘾、宅男宅女、低头一族普遍流行、随处可见,国家和社会普遍堪忧!

面对严峻现实,我们唯有重拾传统、正本清源,培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觉,民族复兴方能实现。

  一是政府及其主流媒体要重视与引导,发挥其主导作用。无论西方主流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有占据社会主流并与政府长期保持整体一致的主流媒体,传播着社会的主流意见与价值观。政府必须足够重视并着力关心当代大学生成长,并为其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对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孕育、接受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方面,国家、学校、社会和家庭责无旁贷!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两千余年来一直占社会主导的儒家文化传统和社会公序良俗,大众传媒对此当长期不懈地传播,为其终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是媒介组织应将社会利益始终置于首位,强化使命担当。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应当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始终将社会利益、传媒的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网络中,处于一种枢纽地位,是社会的“神经”和“血管”,是现代社会通畅运转的必要条件。媒介组织当做好传承优秀文化工作,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腐朽的西方文化冲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是高校利用新媒体,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构建认知平台。作为教育主阵地之一,高校承担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校园文化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利用新媒体,可营造一个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大学生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广泛地认知和接受。四是大学生个人应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代大学生当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只有寻找到本民族的文化之根、之源,才能辨清发展方向,才能惠泽中华民族子孙万代,才能切实把握中华民族命运,也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思想与文化日趋开放、自由和多元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当理性地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以有利于中国文化的永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