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人的消遣——下棋

 江山携手 2015-11-27

老北京人的消遣——下棋

 

老北京人的消遣——下棋

    北京人下棋,以象棋为主。民国初年,北京城出现了不少棋茶馆和棋摊。照片中便是在棋茶馆中下棋的人,长桌上一律用红油漆划上棋盘,摆上一副木头做的棋子。凡是到这儿来饮茶歇脚的客官,都可以坐下对弈。此外,还有不少棋迷在街头巷尾席地而战,同样也能吸引不少的“观棋不语”的“真君子”。

  下棋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活动,一局闲棋、三五知己,或低头沉思,或拍案惊叫,或后悔不已,彼此只在遣兴,固不必斤斤计较胜负。此正是雅人韵致之处。自然也有的人心高志傲,关心得失,每每为一子的进退而脸红脖子粗地计较起来。棋子打在棋盘上,啪啪作响,俨然有京官问案之势,此则不当取。在棋盘上有的写着“楚河”、“汉界”,有的写着“河边无青草、不用多嘴驴”,后者是暗骂围观者中的“参谋”,不必多嘴支棋。这围观者中有兴趣大的,竟然能在一旁哈着腰看上半天不动地方,可见其瘾之大。

老北京的天桥还有一种棋茶馆,在长桌子上用红油漆画上棋盘,用木头棋子。其形式有三:一为擂台式,二为残局式,三为一主一客式。在此下棋的多为劳苦大众,只为饮茶歇脚。

象棋摊又称之为“摆棋式”,摆一残棋局于路上,引君入瓮,胜的百不得一,即使碰到行家里手,也只会和棋。此种下法有赌,下至一盒烟,上就没谱了。这种摆棋式的都有同谋者,又称为“托儿”,他们以赢为钓饵勾引路人上当。此种形式今天街头也可见到,无须详述。

    北京旧时下象棋的高手有清廷的宗室子弟连四辈(人称傻贝子),称霸棋坛20年的常用禧,常在崇文门金山居棋社弈棋的耿四、叶仪、孟文轩及拈花寺的超尘和尚、了然和尚等。

1925年后北京棋风更盛,相继有不少棋茶馆、棋摊出现,如天桥的二友轩、德兴居、水榭亭、启新茶社和舒记茶摊等大小有20余处。另外如宣外的松荫轩、聚贤茶社,崇外的三友轩、金山居,城里的会友轩、五福轩,朝外的如意轩等,每日午后都有许多棋迷在对弈,更吸引了不少旁观者前来助兴。另外在街头巷尾也有不少棋迷席地而战。棋局中往往会因旁观者“多嘴”而惹出纠纷。而在这频繁的弈战中也杀出来不少“高份”棋手。

北京棋坛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了不少高手,如那健庭、张德魁。他俩战绩彪炳,迎战外地高手,亦战绩称佳,是深受棋迷爱戴的两员战将。

    1938年后,日寇到处抓人,闹得人心惶惶,古城一片凄凉景象。天桥一带原有的棋茶馆挂着“君子自重、莫谈国事”的招牌惨淡经营,茶客已寥寥无几,棋客更是少得可怜。这时靠下彩盘吃饭的人已都另谋生路,有的拉人力车,有的摆烟摊,有的求亲靠友,有的典当一空。

这段时间里,北平的棋事活动甚少,靠吃棋饭的几员大将也纷纷改行。北京解放前,活跃在棋坛的名家还有谢小然、宋景岱、杨长生、全海龙、王启宏、朱学增、董齐亮等人。

全国解放以后,北京棋坛兴旺起来。侯玉山在王广福斜街开设月宫棋茶社,谢小然在鲜鱼口内开设天然轩,张德魁在花市开设三友轩,共同汇集京城内外的高手,相互切磋棋艺,为北京棋坛的兴盛和培养后继人才贡献力量,如1966年获得全国象棋赛亚军的臧如意就是张德魁三友轩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来源:微信号hgshote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